三只眼看绛县绛老长寿之乡有位99岁的

绛县南樊镇99岁的陈悟斋以扎卖笤帚为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笤帚老人”。他虽一生历尽磨难,却喜与人为善。最近,这位老寿星被确定为“建党积极分子”,又成了当地方圆十里的新闻人物——

99岁的“笤帚老人”

张广瑞/文盛其林/图

在绛县南樊镇,一提起99岁的“笤帚老人”陈悟斋,几乎无人不知,没人不晓。老人和两个儿子以扎卖笤帚为生,逢集摆摊售卖,平时则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送货上门。他虽一生历尽磨难,却喜与人为善,心态坦然,身体倍儿棒。最近,这位老寿星又破例被南樊镇老干部党支部确定为“建党积极分子”。颇具传奇色彩的陈悟斋老人,又成了当地方圆十里的新闻人物,被人们谈论着。“七·一”前夕,笔者到陈悟斋老人的家里进行了采访。

为集体不受损失,反被冤枉丢了公职

陈悟斋老人祖籍河南孟县,年轻时教过私塾,还经常领着学生在黄河里畅游戏水。为锻炼身体,他自己还练过几年太极拳。34岁那年,家乡闹蝗灾,陈悟斋带着家人逃荒到山西,先到翼城,再到绛县回马岭,年最终安家到绛县南樊镇吉峪村。在革命老区回马岭,他参加了革命,曾不止一次地在外出执行任务时被汉奸出卖,说他是共产党的探子,敌人要将他活埋,但都侥幸被解救或逃脱,九死一生。

绛县解放后,陈悟斋先后担任了吉峪村农会财粮主任和南樊三区政府财粮助理员,年因工作出色被调到县委任会计,但两年后却因非党身份被调离县委,到县供销社当了会计。年,已是县社财务股长的老陈陷入一场改变自己终身命运的磨难:县社财务股办公室被盗走元,憨厚单纯、心急如焚的他赶紧卖掉自家的粮食、骡子、棺木板,将钱凑够补上,说是咋也不能让集体受损失。没想到,就因为这事,他的好心被一些人当成了“把柄”,受到冤枉后,他被关审了一个多月,强行判了4年徒刑。后来,事情终于被搞清楚了,他蹲了两年监狱被提前释放,单位还把元钱退还给了他,但遗憾的是,他从此丢了公职。

回到村里,陈悟斋干农活,卖豆腐,上山担木炭、砍柴卖。年,他在参加沸泉水库建设时又因塌方被埋,断了两根肋骨。出院后,再也不能干重体力活的陈悟斋学会了扎笤帚。刚开始时,他给乡亲们上门扎,扎一把人家付给一两毛钱的工钱,或者是管顿饭了事。后来,笤帚扎多了,技术越来越成熟,他便晚上加工,白天或到集上摆摊,或下乡叫卖,使扎笤帚真正成了他养家糊口的一份工作,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没人管他,连他都挺纳闷:那时候咋没人割自己的“资本主义尾巴”呢?久而久之,南樊镇方圆几十里的老少乡亲大多认识了他,并管他叫“笤帚老人”。

陈家笤帚形成了品牌

年,党为陈悟斋平了反,并办理了退休手续,如今他每月都能领取来元工资。按说,这已足够他和80多岁的老伴花销了,但他说要趁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好时机,把这笤帚营生干得更大一些。因此,他20多年如一日,没有停歇。由于他的笤帚绑得结实耐用,往往用得笤帚毛都磨没了,笤帚把儿还圆圆实实,所以在十里八乡卖得格外火,逢集时卖个几十把,下乡时每次也能销个十几把。别人的笤帚卖4元,他的卖5元,顾客也不还价。

在“笤帚老人”的影响下,他的次子和四儿都子承父业,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已65岁的老二陈国栋从年当兵复员回村后,就学会了扎笤帚,平时和父亲主要在镇上及村里卖。56岁的老四扎的笤帚更是紧凑整齐,包皮光滑,没有断毛,能用二三年,近十几年来主要销往县城,前来定购的不断。他批零兼营,每把零售价八九元甚至10元,远远高于市场价。陈家笤帚已形成品牌,在当地很有名气,你要一说买笤帚,马上会有人指点你:“去吉峪(村),找陈家!”据陈悟斋老人透露,他卖笤帚每年能落个一两千元,而两个儿子都能净赚三四千!“笤帚老人”这一生和他全家究竟扎、卖了多少笤帚,连他自己都说不清,全镇十几个村子甚至其他地方的乡亲们都有着他爷儿几个上门收购高粱毛的记忆。

一个多月前,陈老在老伴和儿孙们的极力劝阻下,不再骑自行车下乡了,只是推着车子走。但一遇到路平车少,他便骑兴大发,总要偷偷跨上车子溜上一段过把“瘾”。

“爱吃亏”的“冤大头”

据南樊镇的人讲,陈悟斋这一生最大的特点是乐善好施心眼好,凡事不与人计较,更别提他和人吵过架斗过殴了,因此也有人说他“爱吃亏”,是“冤大头”。他却常说:“气可解不可结。”平时,谁家有个难处,只要找到他,他总会三百二百甚至一千两千地慷慨解囊,从来没上门要过,说是“人家难了才找咱,有了就给,没有就算”!他这样大度,多数人反而不好意思亏他。也有日久“烂”账的时候,到现在外面还欠他多元,这还不算他日常一百二百地白给人家的。

一次,他听一位喂牲口的熟人说买不到麦麸,便到几十里外的曲沃县北董集上垫钱买来公斤给人家送去。卖笤帚时,遇到一些人想买笤帚但钱又不够时,他就痛快地送人家一把。他说:“只要大家都好过,比啥都强!”

陈老还有个“绝活”:书法好。每到腊月,他都在集上摆摊写对联卖,每年都能卖个三五百副呢!大前年,他才收笔不再卖字,但平常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喜欢请他去撰文写字,他都乐意而为,不收分文。

如今,陈悟斋老人耳不聋眼不花牙不掉,思维清晰,记忆力强,走路连拐杖都不拄,一米多高的地堰双手一撑就下来了。80多岁的老伴做饭洗衣,样样都行。老两口相濡以沫,不吵不闹,幸福地生活在南樊镇上。

陈老5代同堂,6个儿女6个孙子。除三儿和两个孙子已先他而去,给他留下了抹不去的悲伤外,其他儿孙生活得都很好。74岁的长子陈国定已退休十几年。到目前,陈老全家加上外甥、重外甥已有余口人。子孙们对他十分孝敬,每到寿日和春节便团聚在寿星身边,嘘寒问暖,欢声笑语,好不热闹,引得全村人都向陈家投来羡慕的目光。

陈老年轻时抽烟很凶,每天一二包,从几十年前开始减少到每日一两根,从去年起干脆戒了。他从来不喝酒,80多岁时不再吃肉。平时主要吃面条、麻花和五谷杂粮、各种蔬菜,爱喝奶粉、豆奶粉和葡萄糖,每天按时三顿饭。每晚六七时便睡,早上六点起床。老人特爱看戏,却从不看电视,但他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常让年轻人给他讲电视上说的新闻,闲来他也常常找些书报看看。

多年来,陈老除了扎笤帚卖笤帚外,最爱干的事是每月农历初七到镇政府参加离退休干部会议,因为在这儿他能学学文件、听听时政、议议大事。经常参加这些活动,陈老对党的政策理解得越来越深,对党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年轻时因种种境遇未能入党,使他深感遗憾。他说:“党叫我活到今天,又让我有个幸福的晚年,我要入党,为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3年前,陈悟斋老人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决定向党组织靠拢。为了写好入党申请书,他费了好多心思。去年“七?一”,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自己一笔一划的入党申请书。据了解,如此高龄的人要求入党,在绛县还没有先例,全省可能也为数不多。南樊镇有关领导告诉笔者:“按陈悟斋同志的条件足够入党,但他这种特殊情况,镇、县党委都无权批准,要向运城市委组织部请示。”经过基层组织的推荐,陈悟斋近日终于被镇老干部党支部确定为“建党积极分子”,向老人一生最大的愿望迈进了一步!

(原载于《山西日报》时尚周末年7月9日C1版头条)

(运城网信备案号I)

三只眼传媒

欢迎提供新闻、文学作品;代发单位工作资讯;转发

各类正能量文章;策划、刊登各种软性广告。

垂询(







































白殿疯能好吗
茵陈能治白癜风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ouzx.com/csxly/23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