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手册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

马齿苋

马齿苋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中国南北各地均产,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杂草。叶片扁平,肥厚,似马齿状。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涝。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等作用。

马齿苋图片

马齿苋全草图片

中草药马齿苋图片

马齿苋花期图片

马齿苋简介

药材名:马齿苋

拼音:MǎChǐXiàn

别名:马齿菜、马苋菜、猪母菜、瓜仁菜、瓜子菜、长寿菜、马蛇子菜、马齿龙芽、蚂蚱菜、麻绳菜。

来源:本品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两季当茎叶茂盛时采收,割取全草,洗净泥土,用沸水略烫后晒干。亦可鲜用。

性状:一年生草本,长可达35厘米。茎下部匍匐,四散分枝,上部略能直立或斜上,肥厚多汁,绿色或淡紫色,全体光滑无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肉质肥厚,长方形或匙形,或倒卵形,先端圆,稍凹下或平截,基部宽楔形,形似马齿,故名“马齿苋”。夏日开黄色小花,蒴果圆锥形,自腰部横裂为帽盖状,内有多数黑色扁圆形细小的种子。气微,味微酸而带粘性。

化学成分:全草含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多量钾盐,多巴胺、甜菜素、异甜菜素、草酸、苹果酸、柠檬酸、谷氨酸、葡萄糖、果糖、不饱和脂肪酸等。

性味:味酸,性寒。

归经:大肠、肝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禁忌:

①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禁用。

②不宜与甲鱼同食,否则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症。

③孕妇忌用。

马齿苋的功效

清热解毒,散血消肿,凉血止痢。治热痢脓血,热淋,湿疹,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痕疬,痔血。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常配黄连、木香。内服或捣汁外敷,治痈肿。亦用于便血、子宫出血,有止血作用。

马齿苋的作用

1、抗菌作用

曲淑岩报道马齿苋乙醇提取物对志贺氏和佛氏付赤痢杆菌有显着的抑制作用

2、对平滑肌的作用

年曲淑岩报道马齿苋提取液(水煎浓缩加酒精去掉沉淀制成)及其分离的结晶氯化钾对豚鼠、大鼠及家兔离体、犬的在位子宫皆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3、对骨骼肌的作用

马齿苋水提取物有独特的使离体和在体骨骼肌舒张的特性,将此水提取物局部用于脊髓损伤所致的骨骼肌强直有效。

4、对子宫的作用

马齿苋对动物子宫有两种相反的作用,一为兴奋作用,系马齿苋中分得的氯化钾;一为抑制作用,系马齿苋中的有机成分。钾盐主要存在于茎中,有机成分主要存在于叶中。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兰州医学院报道,20%水煎剂0.2ml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对麻醉狗静脉注射3ml/只,呼吸、血压、心跳均无明显影响。

6、促溃疡愈合作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报道,本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样物质,故能促进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趋于正常。

7、其它作用

马齿苋的水溶性和脂溶性提取物能延长四氧嘧啶所致严重糖尿病大鼠和兔的生命,但不影响血糖水平,提示马齿苋提取物可改善脂质代谢的紊乱。

马齿苋的用法

内服:9~15g;鲜品30~60g。--《中国药典》

外用:适量捣敷患处。--《中国药典》

内用:0.5~1两。--《全国中草药汇编》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绞汁。--《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捣敷;烧灰研末调敷;或煎水洗。--《中华本草》

内服:煎汤,3~5钱(鲜者2~4两);或捣汁饮。--《中药大辞典》

外用:捣敷、烧灰研末调敷或煎水洗。--《中药大辞典》

马齿苋的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细菌性痢疾,肠炎

马齿苋(鲜草)1.5斤。先经干蒸3~4分钟,捣烂取汁毫升左右。每服50毫升,每日3次。

2、产褥热

马齿苋4两,蒲公英2两。水煎服。

3、急性阑尾炎

马齿苋、蒲公英各2两,水煎2次,浓缩为毫升,2次分服。

4、产后出血、剖腹产、刮宫等子宫出血及功能性子宫出血

马齿苋注射液,肌肉注射或直接子宫注射,每次2毫升。

5、钩虫病

鲜马齿苋半斤,水煎,浓缩成流浸膏,加米醋50毫升顿服,每日1次。3天为一个疗程。如需进行第二、三疗程时,每疗程间隔10~14天。

6、带状疱疹

鲜马齿苋2两,捣烂外敷患处,每日2次。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儿童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ouzx.com/csxzy/31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