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街风情河南桥

北京医院扁平疣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9/8605173.html

我的家乡,官方正式有文字记载是明隆庆三年(),官衙设长寿市,又称长寿铺。那时的集镇已初具规模,街衢四通八达,店铺林立,楼阁参差。沿街一溜儿是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南来北往的商贾、儒士和官宦聚集在街头,街上遛哒着的,也不乏颠狂狂醉熏熏的闲汉,已是颇为繁华的集市了。

对于长寿街的市井和商业盛况,远可以追溯到七百多年前的元至正十二年(),江南隐逸诗人胡天游就有诗作记载:“河南桥头旧酒垆,酒边曾共歌呜呜;高楼百尺应频上,还有诗人共醉无?”(《寄友》)。在元末战乱的征伐蹄声稍稍远去时,诗人赶紧来到这个集镇,想看看街市遭受的破坏程度,满目所见,已不是旧日模样:“粉墙朱户旧婆娑,今日重来满绿莎。恋恋绨袍知己少,纷纷纨绔少年多。看灯深巷思行乐,呼酒长亭忆醉歌。惟有河南桥下水,儒冠依旧照嵯峨。”

其实,诗人当年最想凭吊的,还是他所敬仰的,与红莲教进行殊死博斗的“河南桥下旧英雄”——方贵卿,英雄的遗骸就埋在河南桥边。为此,他深情地吟哦了一首凭吊方英雄的诗词名作。在英雄的墓前祭扫,也是在寄予着诗人对时世离乱的憎厌,对和平生活的无限向往。

诗中多次提到的河南桥,便是进出长寿街的南门口,那座横跨两岸的踏水桥。从诗中可以看出,那时的河南桥周遭,就如同清明上河图中北宋徽宗时代的汴京,无疑是长寿街最为繁华的中心城区。古往今来,城镇一般都傍河选址,伴水而居。在这个靠近江西边界的弹丸之地,可非一般的傍河城镇,而是有着非比寻常的地理位置特点。

首先她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交汇点。先说陆路,明朝以前是没有宽敞的官道的,只有弯曲回环的土毛路,因此,河南桥建有一座供两岸民众往来的踏水石桥。桥北是老衙巷,出巷口便是绵延起伏的青山和沃野,桥南则是全长1公里多的青石板老街,一直通到婉约的西溪桥。

水路呢,如仙子般地静处着。出河南桥一里多的江畔一个叫陡壁的地方,横卧着一处浅浅的山丘。站在山丘之巅,放眼绿树葱笼中的长寿街,你会惊奇地发现,从三江口发端,那三条环绕穿插在古镇中的河流,怎么看都象仙子手中飘舞的玉带,泛着亮闪闪的银饰光芒。小镇建在水系发达的河汊中,怎么会没有长虹般的桥梁呢。河南桥、西溪桥、邵阳桥等桥梁,就是飘扬在玉带上的精致的小玉佩呢。

以前,无论丰水、枯水期,汩罗江到了三江口这儿,便到了航道的源头。船儿再要往上游航行,因为沙厚水浅,是很难行得通的。河南桥便成为南来北往的船舶停靠的码头终点站,相传河南桥至陡壁,一次停泊过五百条商船。商船上载来的满当当的货物,要经由上岸后的官道往江西运送,于是,长寿街上派生出个专靠船舶谋生的“箩行”,就是从事搬运的挑夫。有人说,高峰时,长寿街有千多根扁担。箩行是管理挑夫们的组织,类似于工商联,专为行内的挑夫们排忧、解难和撑腰。挑夫们在河南桥码头边,象工蚁般日日从船上接货,按雇主的要求,将货物挑着送到指定的地方。

河南桥的码头,那是怎样一幅热闹的水上画卷呵。千帆起落,桅樯林立,南腔北调的各色人等,穿梭往来。船员们,刚泊岸的,稳住锚儿,麻利地收拾好船,便猴急急地上得岸来,或酒肆、或花街寻香觅迹,小酒小曲,沉醉中消解那航行中积郁已久的疲乏和饥渴;或拿眼儿早睃遍了岸边的人群,是否有那个梦想中红粉老相好的身影,俩俩相见,女子早已心如鹿撞,在水手那双粗皮糙糙的大手搂抱之下,妇人早已娇柔无骨,恨不得即刻溶化在汉子的怀里。一些不上岸的守船汉子,其实并不是不解风情,他们知道,河南桥的风情绝不会让同伴们独占了去。暮霭初起,渔灯挂上船桅,那些飘荡着香酥酥气息的“花船”,便会悠悠地灵动在船儿隙缝中,一声娇滴滴的话语,魂儿不被勾走的,就不是人生娘养的主儿。船员的好色,也好理解。手里拿捏着命儿,在波涛汹涌的急滩险途中讨生计、风浪中闯荡,今天谁知道明天的事呵。他们一上岸,包中千金散尽,博得的是千娇百媚,唇齿留香。每逢这个时候,河,泛滥成一条暧昧的骚河;街,也流动着一股酽酽的骚味儿。长寿街的卫道士们就恨哟,恨不得牙齿磨得如刀子般锋利,非生吞活剥了他们不可。

船帮,自然与岸边的居民有着隐隐的积怨,如堆放着的干柴垛,单等有火星溅来,就会点燃熊熊烈火。民国三十六年,火终于点燃了。这一年久旱无雨,颗粒无收闹饥荒,穷人大多缺粮少食,忍饥挨饿,心里早窝着一股子无名火。这一天,街头有人相告,那些囤积居奇的恶霸劣绅要借助河南桥的船帮,将满仓大米运往埠外赚大钱。那还得了!放着灾民不赈济,做这般缺德事儿,一声振臂号呼,以街上“世讼捧”为首的义士,浩浩荡荡开到河南桥边,跃跃欲试地准备冲上船去,抢夺趁夜装好的白花花的粮食。双方隔着跳板,剑拔弩张,群情激愤,一场与船帮的火拚,一触即发。在参与斗争的岸上居民看来,将气儿发泄在船帮,自有他们的道理:假若没有船帮无原则的接揽运粮业务,无良劣坤想运走本地民众赖以裹腹的粮食,也只能望水兴叹,异想天开。有人带头走上了船跳板,船老大也不示弱,横竿一挑,“扑通”、“扑通”,来抢粮的一个一个落入水中。这可惹火了岸上居民,一时间,石块如箭矢般的向船舶砸来,局势大乱。在这紧急关头,警察所赶来了警察,将带头闹事的世讼捧一干人等捉拿到所里,关了一夜便放了。对发生冲突的那一方,也假装紧急采取措施,阻止粮食外运。可是,已装好船的还是趁乱张帆起锚,离埠走远了。世讼捧闻讯,气不打一处来。第二天,白日当空,艳阳高照,他点燃一盏白晃晃的灯笼,从河南桥出发,一路紧闭着双眼,摸索着走到镇西头的西溪桥上,口里还不时地喊着:“这世道好生黑暗呵!”

在河南桥畔,听老人讲得最多的是“轻身飞人”的故事。传说清朝年间,有一侠盗,为逃官府追捕,从县城方向朝长寿奔来,走至老衙巷口,不敢过河南桥,于是纵身一跃,越过河道,一脚踏在太尉庙戏台亭子顶上,并踏坏一只角,然后飞身跳至霜降坪,急步而去。老衙巷口至霜降坪,直线距离约有来米,而只用两步的跨跃,其轻功是何等之高。

传奇故事,小时候我最爱听,那位飞身来米的武林高人的骄健身影,也老是回映在我的梦境中,使我神弛飞越,崇拜有加。但更触动我浪漫情怀的,还是“漂滩”飘来的那五彩缤纷的水镜中的画卷。

在上游,离河南桥百步远,有一处水流湍急的河床滩涂,叫作漂滩。漂滩之岸的黄石埂,有四十八只染灶。每当染坊中煮染过本地生产的土大布和绸缎,都要担到漂滩来漂洗。湿漉漉的布缎被健美的妇人在水中一抖,一弘清澈澈的河水,便洇散开五彩缤纷的色彩。想想看,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水墨画卷,世界上有哪位画师能够画出如此美丽的画卷。此时的河南桥畔的船儿,浮动荡漾在天河般的彩画中,你会深深地陶醉其中,留连忘返。

看过这样的场面,我方才如梦初醒,“漂滩”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儿,是由漂洗劳作以及漂亮的色彩而得名的。经过漂洗的布匹光鲜靓丽,妇人们将长长的彩布,或铺在白晃晃河洲的沙砾上,或搭在河岸边一垅垅的矮茶树梢上,绵长的彩布可以绵延铺到河南桥畔。河风徐徐吹来,布料一会儿便晾干了,风吹草低,彩布微微随风翻滚,美妇们在绿树间整理着、忙碌着,生怕彩布被风吹走;彩练在茶枝梢上随风飘浮着,河水中同时飘荡着尚未完全散尽的染料彩带,岸上流动着的妇人更为眩目的色彩,两相映衬,将河南桥烘托得愈发美不胜收,令人叫绝。

山溪水,易涨易退,雨季一来,河南桥下的黄金河水,泛着牛屎泡,一个旋涡、一个旋涡汹涌而来。洪水一般持续二三天,大水过后,踏水桥十有八九垮塌,恢复起来十分麻烦。到清朝乾隆年间,长寿街的望族吴嗣龙与弟弟嗣凤商量,怀着修桥铺路积德的朴素观念,捐资将垮塌的河南桥进行了重建。自此开始,吴家与河南桥结下了不解之缘。据同治平江县志记载,吴嗣龙与他的吴姓后裔先后进行了四次维修改建,每一次修缮都是一次善举美德的昭示,都是一种不屈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悲壮之举,也同时是一个家族凝聚人心、体现旺盛生命力的薪薪传承。特别是同治七年那一年,在大水冲垮桥体后的桥头堡前,吴家痛惜地望桥憾哭。灾后他们带头募捐,众姓齐心协力,集腋成裘,共襄善举恢复桥梁的场面,是史家为此大肆泼墨盛赞过的。在整个过程中,产生了桥务会民间组织,广发缘簿,积极筹款,筹备再建工程,并设计一个一劳永逸的建造方案。又过了三年,众姓乐捐的茶厘金、劳力基本筹集到位,时机成熟,大家在枯水季节,择吉日、选新址,重新建造了一座高标准的油麻条石石桥。

新河南桥为五孔石拱桥,长63.7米,宽6米,桥高7.5米,基本上与长寿街地势最高处等高。当初设计时,巧妙地在这个等高线的地方,雕塑了一头张口望月的石犀牛,安放在桥中央石墩迎水面,实质上也是设立一个水位观测点。按流传的说法,是“犀牛吃水,长寿全淹”。大家一致选定吴氏后人专门监测水文变化,随时提供山洪水位信息,吴族后裔很乐意地接受了这个任务。桥的主体工程竣工前,还专门在河南桥桥东、桥西各放置了一对高大的石狮子镇河兽,这两对石狮子在年扩建引桥时,被移放在原桥岸的两侧。为了永固千秋,桥务会在石料、工匠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高标准的选择,施工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正因为前人有了这番努力,桥体可以说坚如磐石。解放后修公路桥,有人执疑这座古老的石拱桥,是否符合现代交通的要求,工程技术人员煞有介事,特地对桥体从荷载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仔细地测定,结果完全符合各项技术指标,不需要重新建造新桥梁,只是在河南桥的两侧加宽一米人行道,加固了水泥栏杆便一切OK。

现在的河南桥,白天车水马龙,晚上华灯初上。桥上灯光灿烂,夏夜,成为了情侣约会最佳地点,上演了多少“廊桥遗梦”。桥下呢?内河运输的船儿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水上人家也在汩罗江这一段销声匿迹,“漂滩”也早已在全国兴建小水电的时代狂潮中,筑起了一座水力发电拦河坝,现在也已弃置不用了。多彩的漂滩不复往日模样,河中、河岸的彩练便再也没了摄人心魄的踪影。可这个多姿多彩的时代,赤橙黄绿青兰紫,加上粉色的长寿街那特别养眼的女人,无论在哪里,都会令你更加的目不暇接,心旌摇曳,不能自已。

(作者喻奇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ouzx.com/csxzy/11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