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一分钟速读
★德清是一方底蕴深厚的文化沃土。德清的县名就来自于“人有德行、如水至清”这句古语,可以说,孝道、仁德等“德文化”从来都传承在德清老百姓的基因之中。
★通过多年的培育引导,德清形成了“金字塔”式先进典型群体:“塔尖”为国家、省、市级先进典型;“塔身”为54个“民间奖项”设奖人及受奖人(累计受表彰人数已达多人);“塔基”为多户农村文明细胞典型示范户、数量众多的基层“文明五心”好公民和人数超过3.4万名的民间志愿团队,形成了公民道德的“德清现象”。
★马福建:8岁那年的一天中午,我家门口有四五个爷爷奶奶讨饭。我父母把一锅饭都给了他们,我当时流了泪,我说妈妈我们自己都没有吃,你为什么都给了他们?妈妈说,他们讨饭是为了活命,做人是为了良心。妈妈的这句话“做人要有良心”,影响了我一辈子。
首发:9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项乐民(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德清县委书记)
德清是一方底蕴深厚的文化沃土。我们的县名,就来自于“人有德行、如水至清”这句古语。可以说,孝道、仁德等“德文化”从来都传承在德清老百姓的基因之中。
作为一个县域,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深切地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在农村、短板也在农村,要传承好、建设好精神文明,必须要有一批好载体、好平台、好模式和好品牌。
要同步用好政府和社会“两只手”,充分挖掘乡村人文潜力,继而向全域铺开。在这方面,我们以民间设奖为引领,做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1、精神文明建设“德清现象”起源于民间自发,探索出“民间设奖”这一好载体。
年,德清村民马福建在武康镇太平村出资设立“孝敬父母奖”,奖励孝敬父母的优秀村民。从此开始,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民、职工、个体户、退休老人等德清老百姓,纷纷设立民间奖项,奖励身边群众中具有尊老爱幼、拥军爱国、重视科技、热爱环保等优良品行的优秀分子,形成了一股“民间设奖,奖励百姓”的热潮,产生了一个典型带动一群先进的“滚雪球”效应,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县内陆续出现了54个民间奖项,形成了“群众设、群众选、群众评、群众学”的浓厚氛围。通过多年的培育引导,全县形成了“金字塔”式先进典型群体:
“塔尖”为国家、省、市级先进典型;“塔身”为54个“民间奖项”设奖人及受奖人(累计受表彰人数已达多人);
“塔基”为多户农村文明细胞典型示范户、数量众多的基层“文明五心”好公民和人数超过3.4万名的民间志愿团队,形成了公民道德的“德清现象”。
2、精神文明建设“德清现象”的发展得益于政府引导,用好了“文化礼堂”这个好平台。
我们认识到,要弘扬民间设奖掀起的崇德向善好风尚,必须搭好、建好务实管用的教化平台。在实践中,我们落实省市部署,找到了文化大礼堂这一有效载体。
在建设上,着眼于“点上出彩、线上示范、面上铺开”,成功打造了“最乡土”“最融洽”“最重孝”等89家主题型文化礼堂,建成“乡村记忆”“历史人文”等多条文化礼堂示范带,切实将文化礼堂“盆景”串成“风景”。
在使用上,我们重点在培育“乡土”文化品牌上想出路,借用游子文化、防风文化、蚕桑文化等德清特色文化“戏台”,创作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原生态文艺作品。
在结合上,依托我县民宿经济优势,把文化礼堂打造成乡土文化浓郁的“村庄客厅”,开办各类“洋家乐”管家培训、低碳休闲旅游论坛,带动提升了百姓生活品质。
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德清县委书记 项乐民
3、精神文明建设“德清现象”融合于乡村治理中,找到了“乡贤参事会”这个好模式。
民间设奖带来的正能量,必须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正效应。我们秉承“泽被乡邻、反哺乡里、服务一方”的理念,在全省首创“乡贤参事会”农村治理模式,被列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中国乡贤治理论坛去年在我县成功举办。
“乡贤参事会”是以乡村为阵地、以乡贤为核心、以乡事为重点,通过把村域内德才兼备的身边典型人物、致仕经商的外出成功人士、投资兴业的外来创业精英等联系组织起来,以“农村智囊团”的形式,履行弘扬乡俗文化、开展公益活动、完善村规民约等7方面职能,推动农村基层治理模式从“代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
比如,我们县雷甸镇洋北村,村里组织60名乡贤成立自治服务队,集资设立“洋北乡贤基金”,共同建立“乡贤第一灶”,每年为村内60周岁以上老人准备传统乡味和慰问金,传承“孝文化”。
4、精神文明建设“德清现象”实现于全域参与、全民受益,打响了“德文化”这个好品牌。
我们坚持推动“典型引路”向“全域提升”进阶,持续拓展精神文明建设外延,“德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打响。
着眼于全域覆盖,在县城建立全国首家公民道德教育馆,在镇(街道)建立莫干山民国图书馆、下渚湖湿地图书馆、钟管蠡山民俗图书馆等特色分馆;深入推进文化校园建设,建成文化车间30家,组建企业“公益社区”,推动思想道德教育在各个领域落地生根。
着眼于全域传播,摄制以民间设奖为主题的公民道德建设微电影《德清若水》,通过电视、电子广告牌、“两微一端”等全媒体进行展播。
着眼于全域受益,围绕老百姓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展“讲道德·更健康”诚信农产品工程,并将其拓展到食品药品等行业;围绕让好人得实惠,从文明家庭入手,开展“讲道德·更受益”道德信贷活动;围绕改善医患关系,开展“讲道德·更和谐”和谐医患关系创建,有效降低了全县医疗纠纷发生率。通过这一系列载体,“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将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进一步放大“德清现象”,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延伸阅读
获奖者说
德清太平村村民马福建
1、马福建:“妈妈一句话,影响了我一辈子”
我是来自孟郊故里武康镇太平村的一名党员,是民间设奖第一人。
8岁那年的一天中午,我家门口有四五个爷爷奶奶讨饭。我父母把一锅饭都给了他们,我当时流了泪,我说妈妈我们自己都没有吃,你为什么都给了他们?妈妈说,他们讨饭是为了活命,做人是为了良心。妈妈的这句话“做人要有良心”,影响了我一辈子。
我的家乡太平村,20年前经济条件都不好,当时为了父母的赡养问题,兄弟姐妹之间、婆媳之间打闹,这种现象时有发生。弄得不好,要通过村委会来调解,甚至要到镇司法去调解。
有一次我回家,一对婆媳在吵架,一个媳妇点着婆婆的脖子说,“你这个老不死的。”当时我说了她,但这个媳妇说:“我们家的事和你有什么关系,你要孝敬,老太太给你。”
那时,我就想搞一个孝敬父母奖。我把想法告诉了村里的支书、村主任,他们非常支持。但是也有许多老百姓说,马福建你有几块钱了,你想出风头。我没有管。我们太平村有13个村民小组,每一个村民小组长推荐两个家庭的孝子,通过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党员无记名投票,评选4个家庭中孝敬父母的子女。
当时,表彰大会在镇里召开,我们镇各村的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和4个家庭的受奖人一起来参加。我记得20年前,新华社发了一个通讯稿,叫“德清农民出资奖孝子”,全国有多家媒体进行了转载和报道。
我在年个人出资创办了第一家民办养老院。多个老人大多高龄、偏瘫、痴呆,还有弱智儿童。每个新学期开始,我都要到学校去讲孝课,到机关、到看守所都去讲孝道文化,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宣传社会的正能量。
这么多年,社会、政府没有忘记我,给了我很多荣誉。年我被评为“全国助老先进个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年我被评为“中国十大孝子”。
今年我在中国广播网被评为“中国榜样人物”。这一切都是社会、政府给予我的荣誉。今后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关爱老人、孝敬老人这个行列当中,让慈孝文化发扬到全国大地。
敬老有福,爱老长寿!
2、鲍红女:树好根要好,人好心要好
我是德清县民间设奖协会常务副会长、“花木兰爱心奖”设奖人。
20年来,从年马福建“孝敬父母奖”的“一枝独秀”,到年的“五朵金花”,到年正式成立德清县民间设奖协会开始,申请加入的人络绎不绝,截至目前登记的民间奖项已有54个。“树好根要好,人好心要好”,说出了我们这支不断壮大的“草根道德奖”的美好愿望。
德清县委、县政府始终扮演的是引导、培育、规范的角色。现在我们每一个奖项都有对应的政府部门,确保“评出的对象既有百姓口碑,也有政府部门的认可度”。
3、施建建:为诚信农产品做好行业表率
我是土生土长的德清人,德清不仅是鱼米之乡,还是一个非常注重讲道德的地方。这些年,德清很多民间设奖就是一个榜样。
年,在德清县开展的“讲道德更健康——诚信农产品工程”评选中,我获得了姚志刚设立的“志刚诚信农产品生产奖”,我的水产养殖基地被认定为“诚信农产品示范基地”。
把健康的产品提供给老百姓,不仅是我们搞养殖人的职业操守,更是做人的底线,所以,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告诫员工,要把生态环保健康放在首位,只有大家吃得健康,我们的产品才能有更多市场。
4、张佳:为网络公益添砖加瓦
我是首届“清禾网络公益奖”优秀个人奖获奖代表。年起,我接触到网络公益,开始担任百度德清吧吧主,利用业余时间,为清朗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我既通过网络为求助咨询的人提供帮助,如近年来“洋家乐”越来越热,在贴吧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更能使人对德清、对德清人产生一个好的印象、也能更直观地为旅游爱好者提供方便;
我们日常也把一些举报投诉类的信息及时提供给县网信办,由网信办转给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处置;也为网络世界的安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每日清理贴吧中流传散播的谣言、涉黄涉恐等有害信息,配合网信部门,对突发舆情事件进行引导处置等,这些工作都是我和我身边的贴吧管理员团队通过业余时间,完全公益性质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延伸阅读
记者与道德:弗里德曼的十条忠告
你的精神长相里藏着你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喝过的茶
北大教授忠告:早睡早起,朋友圈控制在10人……
深读
最舒服的关系,就是凡事不用猜
每日诗词
10首大气磅礴的诗词,让你的秋天豪情万丈!
监制:易艳刚
责编:张书旗
校对:赵岑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