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公桥
何公桥位于英城街道办事处城南居委何公坑口。始建于宋元符三年(年),明嘉靖十三年(年)知县何世沦重建,故名。何公桥为双拱石筑平桥,长30.48米、宽6米,拱跨8.2米,为镶边纵联砌置法结构。现旧桥上已增建一层新桥面,是英德市目前保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该桥采用拱圈石纵联砌置法砌筑,全长30.48米,宽6米,高约5.5米。每拱跨度为8.2米。全桥均用石灰岩石打制成条砌筑而成。何公桥是郡守何智茂为方便行人而建。桥刚完工,正遇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贬谪岭南7年后北归,路过英州,何智茂请苏东坡观桥题铭,苏东坡热情地题写了桥名并作了《何公桥铭》的诗句,对何智茂的这一德政以高度的赞扬。年11月,列入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万岁桥
万岁桥位于浛洸镇洭洲居委,东西走向。该桥采用石灰岩石打制成石条迫拱砌筑而成,为单拱式石拱桥。桥全长6.7米、宽3.5米、跨度2.5米。现除作行人外还可通小型汽车。据《英德县志》记载:“万岁桥在浛洸司前。”但无记载建于何年,根据桥的现存情况和建筑形式考证,此桥为元末建筑。年12月,列入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
仙桥
仙桥位于横石塘镇仙桥村委,东西走向,为清代重建墩柱二拱石筑平桥,长28米、宽3.5米、高7米,拱跨5.6米,墩作分水尖状。现桥面改用钢筋混凝土构筑,全桥采用不规则石灰岩石料筑造,不构缝,20世纪90年代在该桥的北侧建一座新桥,现仙桥只作人行通道。据《英德县志》记载:“仙桥在下隅乡,世传有仙人以小石垒成二巩(拱)。清嘉庆间(—年)乡人吴宗基补石桥面,二拱嵌空。”年12月,列入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
金造万福桥
金造万福桥位于九龙镇金造村委长坑口,建于清代,南北走向,全长38米,宽3米,高7米,是迫拱式结构建筑,采用石灰岩石料打制成长方形石条或石块,加灰浆构缝砌筑。据《英德县续志》记载:
“万福桥上能通车,下能通船,光绪元年(年)建造。”
在桥上游方向中拱顶上镶嵌有石碑一方,阴刻“万福桥”3个楷体大字。落款为“罗显山壬午(年)书”。年12月,列入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
华屋拱桥
华屋拱桥位于横石水镇联雄村委华家村背后,建于清代,南北走向,上游为西,下游为东。全长22.5米,宽3.3米,高6米,拱跨度11米,为弧形迫拱结构,建筑材料采用红砂岩石打制成石条,加灰砂砌筑而成,桥面用小砾石砌有一个八卦图案。据《英德县续志》记载:
“华屋拱桥在溪头骑虎庙侧,同治十一年(年)华有兰等募修。”
桥虽不大,但建筑工艺精细。现保存良好,可通行人。年12月,列入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道桥
王道桥位于横石塘圩东北面约1.5公里处,建于清代,西南向东北走向,上游为西北、下游为东南。全长22.7米,桥面宽4.4米,由长短大小不一的石灰石条砌成三大拱,是一座三拱四墩的石拱桥。据现存于北京图书馆的民国戊寅年版的《广东英德县乡土志》记载:
“王道桥即黄岩桥,在中下隅交界处,清嘉庆年间架木为梁,春夏每为水冲。道光甲申例页张羽仪募修,始以石砖砌造三大拱,工料完固。其接连石路直至横石塘墟数里,嘉庆戊寅年监生龚安生造。”是目前发现桥拱最多的石拱桥之一。
凤岗桥
凤岗石拱桥位于横石塘镇龙华村委会新萧屋村,建于明代,南北走向,全长14.1米,桥面宽3.7米,由数百块长短不一的石灰石砌成一大拱,是一座单拱石拱桥。新中国成立前是县城通往热水湖、龙华、萧屋等地的必经之道。
大坌桥
大坌石拱桥位于横石塘镇龙建村委会大坌村,建于明代,东西走向,全长21米,桥面宽3.9米,由数百块长短不一的石灰石砌成二大拱石桥,新中国成立前,是县城通往仙桥、龙建、龙华等地的必经之道。
文明桥
文明桥位于望埠镇古村村委会古村小学旁,建于清代,东北西南走向,石灰石、花岗岩石灰沙砌筑。架设在黄田坑间,由数百块长短不一的石灰石砌成二大拱,是一座三墩二拱石拱桥。全长22.6米,在桥的下游方向中拱顶上镶嵌一石灰石,阴刻“文明桥”。以前是枫树下、丘屋,果树头等地通向县城的必经之道。
万宝坑石拱桥
万宝坑石拱桥位于东华镇汶潭村委会石下村东面米,建于清代,北南走向,全长23.8米,桥面宽3.5米,由数百块长短不一的花岗岩石砌成一大拱,是一座单孔石拱桥。
新中国成立前是县城通迳下、洋湾、石下等地的必经之道。
牛墟堂拱桥
牛墟塘拱桥位于青塘镇青南村委会牛墟塘村东灵庙西南面米,建于清代,红沙石、青砖修筑,东向西走向,全长16.65米。桥梁分两部分,东边为拱桥,西边为石板桥,拱桥长12.75米,桥面宽1.05米,由数千块青砖砌筑而成,两边各有12级和7级台阶至桥面。拱跨6.5米,高4米,中间桥墩宽1米,板桥由3件红砂岩石横铺砌成。
牛岗路下石板桥
牛岗路下石板桥位于横石塘共耕村郑屋旁的新桥下。建于清代,南北走向,桥涵洞为方形,桥面由6块3米×0.35米×0.35米长方形石板分两段横跨砌成,桥面长6米(不计引桥),桥面宽为米,桥墩分别用米×0.35米×0.35米、米×0.35米×0.35米大小的石块砌成,引桥用0.35米×0.35米长短不一的长方形石块垒砌,桥墩迎水方向呈尖嘴状,起减缓洪水冲击的作用。现仍是上隅部分百姓赴横石塘墟的主要通道。
围岭石拱桥
围岭石拱桥位于横石塘镇维塘村委会右前方20米,建于清代,东西走向,全长20米,桥面宽3.2米,由规则的长方体石灰石块砌成二大拱,每个桥拱由22行石块围拱,每行石块由4块大小石块排列。
永丰石拱桥
永丰石拱桥位于黄花镇明迳居委会永丰祖庙旁50米,建于清代,南北走向,是一座单拱石拱桥,全长18米,桥面宽3.7米,由数百块长短不一的石灰石砌一大拱,是古时候明迳、城下、九河陂、公正、溪村等地群众赴圩的必经之道。
下何石拱桥
下何石拱桥位于石牯塘镇萤火村委下何村南面米。据村中老人介绍,建于清朝,东西走向,是一座三墩两拱的石拱桥。全长26米,桥面宽4.3米,是下何、上何、茶子园、萤火等地通往圩镇和县城的必经之道。
大湾三拱桥
大湾三拱桥位于大湾镇埠心村委竹围村西面米,建于清代,东西走向,全长36米,桥宽5.6米,由数千块长短不一的青麻石砌成三大拱,是一座四墩三拱石拱桥。以前,是英城通往波罗、长山等地的必经之道。
卢屋石拱桥
卢屋石拱桥位于沙口镇高桥村委卢屋村,建于清代,南北走向,全长10米,桥宽3.1米,由大小长短不一的石灰石砌一大拱,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是英城通往韶关、曲江、高桥等地必经之道。
乌田石拱桥
乌田石拱桥位于波罗镇乌田村委茶园尾,建于清代,南北走向,全长约10米,宽3.1米,高2.9米,拱跨度5米,为弧形迫拱结构,建筑材料采用石灰岩石打制成石条砌筑而成,石条有三种规格,分别为0.80米×0.38米×0.30米,1.6米×0.38米×0.3米,0.6米×0.38米×0.3米。桥面用石灰岩石加灰砂铺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发展交通需要,桥面重新扩建,用钢筋混凝土建筑,两边各加宽约0.5米。现在是由乌石村委通往波罗发电站的要道。年英德市政府公布为“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
源沛桥
源沛桥位于英城街道办事处矮山坪村委东面约米处,建于清代,南北走向,上游为西,下游为东。全长14.6米,桥面宽2.65米,由数百块长短不一的石灰石砌成一大拱,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拱跨度7.6米,拱高6.8米,桥中西面一石灰石条阴刻“源沛桥”,新中国成立前是县城通往观音岩、坑口咀等地的必经之道。
长寿桥
长寿桥位于望埠镇莲塘村委大水浦,建于清代,东西走向,上游为北、下游为南,全长15米,桥面宽3.86米,由数百块长短不一的麻石砌成二大拱,是一座三墩二拱石拱桥,桥墩中间麻石阳刻“长寿桥”,上款:道光庚子岁冬月吉日。新中国成立前是莲塘黄田通往圩镇的必经之道。
廉村石拱桥
廉村石拱桥位于东华镇老明村委会廉村北边米,建于清代,西南东北走向,红砂岩石铺筑。全长20米,桥面宽3.5米,由数百块长短不一的红砂岩石砌成一大拱,是一座单拱石拱桥。新中国成立前是英城通往桥头板甫、黄陂光明等地的必经之道。
梁屋桥
梁屋桥位于波罗镇沿沙村委会梁屋村东北面米,建于清代,东南西北走向,上游为西南、下游为东北,石灰石构筑。全长7.9米,桥面宽0.87米,桥面由4块长短不一的石灰石块横铺而成。
拱桥头村石拱桥
拱桥头村石拱桥位于九龙镇大陂村委拱桥头村对面,建于清代,南北走向,上游为西,下游为东,是一座单拱石拱桥,由数百块长短不一的石灰石砌筑而成。全长7.06米、桥面宽3.32米,跨度6.9米、高3米,新中国成立前是拱桥头、白云洞通往圩镇的必经之道。
茅塘万福桥
茅塘万福桥位于大湾镇茅塘村委对面米,清光绪六年(年)建成,西南东北走向,上游西北,下游东南。跨越青坑河,是一座三孔石拱桥,长31米,宽3.8米,桥拱全部采用石灰石打制成石条,加灰浆砌筑而成。桥拱中间有一横筑石条,石条上阴刻“万福桥”,上款“光绪六年”,下款“众信仝立”。
通利桥
通利桥位于望埠镇桥新村委会吴屋村。据村中老人介绍,建于清代,东南西北走向,上游东北、下游西南。全长11米,桥面宽4.1米,桥墩宽4.11米,由数石块长短不一的石灰石砌成一大拱,桥拱上石灰石阴刻“通利桥”。新中国成立前是吴屋村民通往望埠圩镇的必经之道,现为龙头山水泥厂新区与旧区之间的小路通道。
下村东石拱桥
下村东石拱桥位于望埠镇蓢新村委会下村东村东面米,建于清代,东北西南走向,青麻石结构。全长26米,桥面宽6.26米,由数千块长短不一的青麻石砌成两大拱,拱跨度9米,高8米,新中国成立前是县城通龙尾山、蓢新、大园顶等地的必经之道。
滃江大桥
滃江大桥位于大站镇樟滩村委会翁江河上,建于年7月,跨越翁江,北南走向,上游为东、下游为西。全长米,桥面宽7.13米,是一座单孔钢筋混凝土桥梁。拱肩上有4个大小不等的小拱,以泄洪和减轻桥梁重量;桥面修桥栏,高1.2米,桥栏柱阴刻“年7月建”,是英城通往黄岗、下石等地的必经之道。
英德人民大桥
远眺图
英德人民大桥位于英城街城南居委东面1公里处。年7月动工,年1月20日建成。西南东北走向,上游西北、下游东南。全长米,桥宽11.44米,其中行车道8米,人行道2条,宽1.5米。桥高21米,共有7个桥拱,28个桥孔,最大的桥拱跨度径达80米,最小的28米,成为当时广东省最长的一座公路桥梁,号称“北江第一桥”。桥上行人道下设大型水管,把桥东翁江水引到西岸,可供灌溉1.2万亩农田,既是公路桥也是水利桥。
幸福地产周年庆,买房免中介费!
回复关键字了解更多资讯回复“买房”,看英德最新二手房信息;
回复“租房”,看英德市区最新租房信息;
回复“英德”,看更多英德新闻资讯;
合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