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广州长寿路

长寿路

Meeting

生老病死是人的必经阶段

无论贫贱富贵

长寿一直都是人类的共同愿望

长寿路又蕴藏着哪些长寿的基因呢

从恒宝广场的公交车站

一直至人民中路的交界处

有着一条习惯老街

长寿路

曾经的大笪地车水马龙

如今早已清拆完毕

剩下的仅剩这片空地

它紧邻上下九步行街

与荔湾湖公园相邻

是通往西关大屋的主要街道

昔日从地铁一出来

就能看到整排的档口

如今只剩下站口屹立在那

随着大笪地的消失

附近的档口生意也变得冷冷清清

面对着难以维持的困局

留守下来的档口

只能苦苦经营

但求过得一日是一日

然而邻近华林玉器城的商铺

生意依旧红火

似乎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城市的发展

旧事物退出历史舞台

有必然有惋惜有思考

庆幸的是

依旧有一群人在坚守

守着那份情怀

踏进附近的小街巷

熟悉而亲切

犹如来了一场旧时光之旅

一块一块石基静静地躺着

悄悄地记下了历史的足迹

陌生与熟悉之间带着太多改变

事物会变

人何尝也不是呢

作为玉器珠宝集散地

随时随地

都能体味那独特的市井风情

岁月古久的西关旧宅

衰落冷寂

渐渐的在悄无声息中逝去

在这一段长寿路

恐怕最多的就是回收金器

玉器加工等档口

玉器能在这一带闻名

魅力不仅仅在于商贸或交易的台面数字

而是几百年沉淀下来的历史底蕴

这里是广州一个辉煌的侧面

不仅仅只是一个商业旺地

更是一个人文之地

黄金有价

玉石无价

这就是玉器价值连城的原因

一个个招牌

对于外行人来说

未免有些眼花缭乱

走在老城区的旧街里

乘着树荫

让人迷上了这个街道

走在这里

没有高楼林立

有的只是这些老城区的平房

尽管表面是平平无奇的一间民宅

但是多了一快牌匾仿佛增添了一丝隆重的气息

究竟你是何方神圣

老一辈的街坊还是比较相信中医

虽然没有西医快见效

但是副作用低

比较适合养生

这么多店铺买的东西尽管大同小异

但是凭借他们自身的口碑

也带来了一班回头客

它不属于旅游胜地

也非人们的购物天堂

它就总是这么安静地

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

华林国际似乎是这一带最大的商城

玉器批发商家多聚于此

进行着各种大买卖

不少懂玉之人

星期六日总爱在这里转上两圈

希望能淘到自己心仪的宝贝

在这样具有历史文化的道路

培育出的学子定能感受历史的珍贵

不要像世人一般浮躁

荔湾广场里面有着太多故事

众多传说中

又有哪个最让你毛骨悚然

水晶能在这里散发出和平的磁场

我能感受到它的纯净

愿他能净化这里的戾气

长寿市场是母亲们的最爱

熟悉的叫卖声

讨价还价的对话是不是从耳边传来

变卖了的嫁妆

有谁又能赎回

老一辈在艰苦的岁月里熬出了不少白发

小摊贩风雨不改的经营着自己的店铺

因为手停则口停

日子再难过也要熬下去

能不能让我配上一条钥匙

它能打开历史中的广州

让我再次记录下老广州的景象

漂洋过海的老一辈

接过母亲身上仅有的金戒指到异国闯荡

如今是否已经衣锦还乡

到这里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铺租升高后的商家

只能在沉默中苦苦支撑

一点点老去

一点点破碎

一点点冷清

小时候妈妈在这边开玉器铺

时间久了跟老板熟络后

经常买烧鹅都送几块烧肉给我吃

现在那位叔叔也走了

恐怕与长寿路最为相称的“长寿面”

也只能在这里寻觅

难以忘怀的坚记炸酱面

加上一碗虾子清汤

老字号食肆逐渐消失的今天

幸好还有你能让我回味

属于老字号的味道

斑驳的墙上

缠绕着千丝万缕的爬墙虎

仿佛呢喃着它的故事

一场秋雨一场寒

老街坊的御寒衣物

已经从笼底拿出了吗

老师傅在这行做了十几年

日日工作如是

可惜继承这一行当的人越来越少

说到买美发产品

老街坊都想起长寿路

因为它早已成行成市

换个发型

换种心情

今天的你为谁美丽

小时候家里很穷

父亲买了一把碎剪

包办了我十岁之前的发型

天清在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长寿路的历史

正如现在平静而安详

慢节奏中庸安逸

或许这正是人们追求长寿的秘诀

『二百年后在一起』

『应该不怕旁人不服气』

本文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ouzx.com/csxhj/68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