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听说中国有五大长寿之乡,并且都各有特色,神秘莫测。早年曾去过号称“五大长寿村”之首的广西巴马,领略一番巴马的神奇与奥秘。这次,我们一行决定驱车前往另一个慕名已久的地方——广西昭平县。
我们一行三人驱车从广州天河北出发,并且先加满油,把公里表清零,以便计算我们的行程与出行成本。
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行程公里,一路穿越多条遂道,我们终于到达昭平县桂梧高速黄姚出口(注:桂梧高速经过昭平境内有三个出口,马江、樟木、富罗),从广州到黄姚,高速路收费共元(注:广州到两广交界出口11元,交界处到黄姚50元)。
下了高速路口约二公里,我们看到路上有一个新做的牌坊,上书“黄姚”,周边用围墙围起来,路只能从牌坊下面穿过,牌坊下面设有景区售票处,我们始知已进入黄姚古镇风景区。过了牌坊五百多米,我们把车停餐厅门口准备进餐,餐厅老板向我们推荐了两种最具黄姚特色的名菜,黄姚“豆腐瓤”和“姚江鱼仔”。餐厅老板介绍,黄姚“豆腐瓤”是黄姚独有的菜,其他地方做不出来,做法是把做好的豆腐再揉碎,然后揉成团,中间放上肉和其他配料做成的馅,再用煲炆熟,又香又鲜。“姚江鱼仔”是从黄姚的姚江捞捕起来的小鱼,由于鱼小骨多,一般不用清蒸和做鱼汤,黄姚人都是用煎、炸的方法把鱼煎、炸干,然后再放上豆豉和调料稍蒸即可。我们饱尝黄姚美味后,由向导带领我们去领略黄姚风光。
远眺秋色下的黄姚古镇
在中国大小名镇都已完全商业化的状态下,我在黄姚发现了别样的感觉,那就是在仰望中刻画的淳朴与自然。这个在喀斯特地质积淀下来的黄姚古镇,有着独特的灵气。耸立而不失秀丽的山峰如同原野上的守望者,庇护和关照着蜿蜒缠绵的黄姚旧街,而苍老的古桥如同留守家园的老人看顾着文静毓秀、清澈见底的姚江,如同不谙世事赤子般的溪水,这情境即使在萧杀的秋风中仍是那么祥和与静谧。
行走在黄姚,仿佛行走在“梦镜家园”的山水画中,有迎着落日黄昏的悠悠,有炒茶泛出的芳香,有曲径通幽处豆豉香迎面扑鼻的味道,有岭南风格建筑营造的古老历史的氛围。著名的土特产“黄姚豆豉”、“九制黄精”等,常常令前来游玩的客人留恋不已。
下午四点左右,我们离开黄姚古镇,车沿着公路进入黄姚田野,田野一片金黄,向导告诉我们,黄姚其实还有一宝,那就是这里产的大米,用这种大米煮饭,光是喷出来的气味就让人垂涎,入口更是绵软香甜,黄姚大米是广西的贵族米。
黄姚简介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黄姚镇内,古镇已有近千年历史。黄姚古镇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古镇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属岭南风格建筑,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体,被称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是一个天然的山水园林古镇,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曾经有人这样形容过黄姚:“黄姚古镇如同一本千年的诗集,被人遗忘在图书馆僻静的书架上,当人们不经意地走过,翻开这美丽的篇章,古朴而优雅的格调立即征服了所有人的心。”
由于黄姚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四面皆山,易守难攻,而且交通不便,所以村镇处于半封闭状态,使得古老的民居、众多的文物、故居得以保存,如韩愈、刘宗标墨迹,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钱兴烈士塑像、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文化名人寓所,以及许多诗联碑刻。抗日时期,这里被定为敌后根据地,大批爱国人士从桂林转战到黄姚。
黄姚古镇于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年和年,黄姚古镇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景区、“国家4A级景区”等荣誉称号。,黄姚古镇又被列入西部开发“十一五”规划。黄姚以山多(石山)、田少、地缺为主要特征,农业人口人均水田不到三分,地不到一分,居民以其它副业为生。著名的土特产有“黄姚豆豉”、“九制黄精”等。
一派安静祥和的茶园画面
汽车穿过群山,转进了昭平县的另一个乡镇——走马乡,因地质不同,走马连绵起伏的群山好像都有着曼妙的曲线,让人想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就在这些或浑圆或丰腴的山包上,我们不时可以看到如绿色毛衣一般温润的茶园,茶园沿着山包在半遮半掩的云雾之下平整如绸地延伸,与云天相连。也许是时近深秋,茶园上虽然没有采茶人,但这个场面确实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采茶姑娘背着篮筐摘茶的情景。向导介绍,走马乡以茶闻名,《茶是故乡浓》这个电视剧中的茶园,就是在走马乡福行村茶园里拍摄的。至今游客还能见到当年拍摄的蛛丝马迹。
走马乡介绍
走马乡位于昭平县城东北部,地处两市三县的交界点,地型主要以丘陵为主,林业、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5.6%,绿化率达95%。至年底,共创办了50亩以上的茶叶基地26个,百亩以上茶叶基地10个,茶叶种植面积近3万亩。走马乡山清水秀,美丽的思勤江流穿全境。走马乡还是昭平的革命老区,具有光辉的革命历史传统。民间传统文化丰富且异常活跃,其中西坪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都举行盛大的炮会活动。
走马乡也是昭平县长寿之乡中的长寿乡,当我们去利济村看望人称“四婆太”的老人时,才知道当地的神奇,四婆太已岁高龄,手脚麻利,耳不聋,眼不矇,并且还像年轻人一样种茶树、摘茶叶、种菜、施肥。现在五世同堂的四婆太,仍坚持要自己做饭洗衣服。和四婆太同住一个村子里的还有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身体都非常健康,但在四婆太眼中,这些老人都才是小辈。
我们探访了走马乡最后一个生产队——山脑生产队,它位于背贡山半山腰,共80余人,但超80岁的长寿老人13个(年之前统计数据),远远超出中国长寿乡中老人占8%的比例标准。山脑村的老年人更让人称奇,除了完成基本农活外,有的还进山砍竹,背上一捆百十来斤的生竹依然健步前行。他们编箩筐等编织器拿到十几二十公里集市上摆卖赚钱,晚上还挑上用钱换来的生活用品。
老人进山砍柴、砍竹,在不同季节进山找蘑姑、木耳、挖竹笋,然后晒干换钱。在背贡山里,一年四季都会有他们翻山越岭的身影:春节种茶树采茶叶,春夏天挖竹笋,秋天摘柿子、摘柑桔,冬天採八角、採冬菇。极具特色的“山脑牌”系列土特产“山脑冬菇”、“山脑木耳”、“山脑竹笋”、“山脑山茶”、“山脑柿子干”等很多原料就出自这些老人之手。
车在走马乡境内行走约三十分钟,过了走马乡界就进入昭平县城郊,此刻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桂江,沿桂江边行程约十分钟就可到达昭平县城。
夕阳映衬下的昭平县城
我们一路欣赏着桂江两岸风景,在夕阳的余晖里进入了昭平县城,从广州到昭平县城总路程公里。据向导介绍,昭平县城建在桂江边上,地处桂江中游,分河东与河西两片,中间用大桥相连(注:二十年前靠摆渡过江),县城四面环山,有三个关口进入昭平,一个关口从走马去贺州,一个关口从桂江下游到苍梧、梧州,一个关口接蒙山可直通桂林。
凝望着窗外的江景,一贯喜欢遐想的我也变得沉默起来。因为,在这样的景色面前,我发现自己就像离家很久很久之后,又突然见到自己家一样时的茫然与无措。
昭平县介绍
昭平历史悠久,古往今来就是名人雅士云集之地。唐代著名大诗人李商隐、修文馆学士宋之问、宋代著名将领杨文广、明代文渊阁大学士解缙、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近代孙中山及著名文化名人千家驹、何香凝、梁漱溟、高士其、欧阳予倩等人均先后到这里畅游名川秀水,为这方水土增添了浑厚的文化底蕴。
昭平山川秀丽,风景旖旎,旅游资源丰富。享誉中外的黄姚古镇,人文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穿梭在崇山峻岭间的桂江,宛如玉带,风光迷人;大广原始森林面积74.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5%,古木参天,神秘莫测;还有五叠泉瀑布,马三家瀑布、黄花山温泉、北陀古城等迷人的景点;更有巍峨的背贡山、大脑山和四方山,给美丽的昭平增添无限神秘和向往。
昭平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镇、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县城”称号,并连续两届荣获广西市容市貌“南珠杯”竞赛“优秀城市”奖,年获全区第五届市容市貌“南珠杯”最高荣誉——A类县城特等奖,是全区“城镇化综合示范县”,连续5年被评为全区社会治安治理模范县。“绿色昭平·生态昭平·现代昭平”是目前昭平县城建设的口号。年,昭平县被中国老年学学会确认为“中国长寿之乡”。
是夜,我们一行入住昭平大酒店,昭平大酒店是准三星级,标准房价元,干净舒服。安排好住宿后,酒店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昭平的小吃很多,酒店旁边就是一条食街,想吃什么东西都有。想吃鱼就最好到桂江边上的鱼排。早闻桂江河鲜的大名,我们一行到昭平老码头上的一个鱼排进餐,由于我们来得太晚,鱼排老板告诉我们,好的鱼都被吃完了,要吃好的鱼,只能等明天早点来,我们只好随意点几款普通的桂江鱼进餐,错过时机,是夜,让我们彻夜难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