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长寿路

在广州结婚,新人会坐着婚车

绕着路名有吉祥涵义的街道走一趟

而长寿路,就是其中之一

长寿路是个怎样的存在?

充满市井味的西关老街?

了解老西关的必到一站?

吃遍广州美食的打卡点?

......

但对于我来说,它是这样的。

长寿路地铁站出来

本身是大名鼎鼎的大笪地

售卖的各种生活用品都非常便宜、实惠

广州人最实际,所以都很喜欢这个地方

但是几年前大笪地被清拆,改建成了停车场

不少街坊都十分惋惜

瓜子也有一段时间很迷茫,不知道去哪里买底裤

其实有很多大笪地原档主都很坚持

纷纷到其他地方摆档

有些老顾客也会找上门

原大笪地的地方往里走

还可以看到昔日的一些影子

老街坊都好支持

毕竟这里的价格都比商场便宜很多

而且还多了一份人情味

不要以为只有一个档口,这个小门口里面大有乾坤

除了少了一份热闹

这里还跟以前的大笪地一样

走道挤逼,摊档的货物琳琅满目

铁皮天花板,有些吊扇

落雨的时候甚至还会有小小漏雨

瓜子拿着手提电脑不小心撞到一位看档的阿姨

她骂了一句”真系犀狗利啦“

我真的一点都不生气,相反觉得有点亲切

除了停车场,也增加了共享单车的停放点

不过不知为何,有一半都是故障单车

以前还是学生的时候

根本不知道什么正佳广场

天河城百货也很少去

而恒宝广州就成为附近学生党的购物天堂

邻近华林玉器城的商铺

生意依旧红火

开得越来越多

虽然老城区很多人事变迁

但是有些东西还一直在

这个卖粽子的档口已经很久很久

久到我忘记几岁的时候就已经看到它了

踏进附近的小街巷

泛黄斑驳的牌匾

就像穿越时空的时光之门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东西坏了就买新的

修鞋子、修拉杆箱的手艺师傅越来越少

一旦认准了这个师傅,就会一直来找他

哪天看不见他摆档,还会有点担心

自从去了天河上班,便利店林立

越来越少帮衬士多店

有时候都会想去士多买瓶玻璃樽汽水

坐在门前同班老友吹一吹水

经过耀华社区

这个藏着太多西关故事的地方

长长的石板街,坚固得可以记载很多故事

为什么要保护麻石板,因为它值得啊

那时候外公还牵着我的手带我走

但等不到我牵着他的手带他走了

耀华社区里面有很多历史建筑

甚至有抗日名将蔡廷锴住过的西关大屋

有些已门庭衰落,不禁让人有点惋惜

虽然很多旧建筑都不能参观

但是附近有些西关大屋改建的茶楼

老广的饭堂,味道都很地道

老城区当然住着很多老友记

拄着拐杖,悠悠闲闲去饮茶

不知道到我老了会不会有这样的好情趣

城市的发展,旧事物退出历史舞台

有必然有惋惜有思考

庆幸的是,依旧有一群人在坚守

守着那份情怀

比较少人知道的西关老店

藏在购物街旁的老街

就注定了它少了些人气

拿了西关美食人气点头衔的婆婆面

算是瓜子由小吃到大的店,还是外公带我去吃的

婆婆从少女到老做了61年的面

登过不少报纸

不是很重碱水味的面

是西关婆婆面店特有的面,有点软而有韧性

经典细蓉,面在上,云吞垫底,防止面变软

总觉得老城区的时光有点慢

这些小摊档一开就是几十年

虽然我觉得它挂着的玩具从来没有卖出去..

阿姨踩着缝纫机吭哧吭哧地在改衣服

很快就改好一件

手艺精湛得一点缝补的痕迹都没有

在这一段长寿路

恐怕最多的就是回收金器

玉器加工等档口

玉器能在这一带闻名

魅力不仅仅在于商贸或交易的台面数字

而是几百年沉淀下来的历史底蕴

黄金有价

玉石无价

这就是玉器价值连城的原因

老师傅在这行做了十几年

日日工作如是

可惜继承这一行当的人越来越少

庆幸很有些年轻人愿意

在窄小的工作室里低头打磨着玉石

这份工作需要极度的专注和细致

炎热的天气一点都没有让他们变得烦躁

走在老城区的旧街里

乘着树荫,让人迷上了这个街道

没有高楼林立

有的只是这些老城区的平房

尽管表面是平平无奇的一间民宅

但是多了一快牌匾仿佛增添了一丝隆重的气息

不知里面藏着怎样的人事物

老一辈的街坊还是比较相信中医

虽然见效慢,但副作用少

想想最近,或许我都要找找中医医师了

转入巷子,发现制作山东煎饼的手推车

若是中午,还有很多十元饭盒的快餐车

巷子里藏着的,不是什么地道美食

而是一些便宜解决两顿的快餐

快快吃完,又回去看档或者继续打磨玉石

他们甚至没时间到较远一点的老字号吃碗面

不少懂玉之人

星期六日总爱在玉器墟转上两圈

希望能淘到自己心仪的宝贝

几年前开始,长寿西和长寿东之间

就隔着一个施工场地

不知道这里的学生会不会被影响

但在这样具有历史文化的道路

培育出的学子定能感受历史的珍贵

不要太易浮躁

本以为周日四中会很安静

没想到还有些学生在打篮球

希望备考的你们都能找到让自己放松的方式

总挂念球场上那可爱片段

突然又已一年

毕业后还有约一场篮球赛吗

小时候还爱在荔湾广场玩,是什么时候开始变了

后来里面有着太多故事

众多传说中,又有哪个最让你毛骨悚然

长寿市场是母亲们的最爱

熟悉的叫卖声

讨价还价的对话是不是从耳边传来

不少上班族工作到天黑

都宁愿来吃一个蒸饭

省时又省心,但总觉得少了一份吃饭的仪式感

坚记面店,招牌的翻新也有点不走心

但是食物走心就好

恐怕与长寿路最为相称的“长寿面”

也只能在这里寻觅

难以忘怀的坚记炸酱面

加上一碗虾子清汤

同记鸡粥个老板由仔做到变伯伯啦

陪住好多街坊一起长大的美味

即使出品有所下降,但还是很多人来吃

在非常闷热的夏天

老城区的街道,因为有大树的遮阴

也没有大商场排放空调的热气

所以还是非常清凉,逛老城区就是舒服

老城区的小巷子通常叫作“里”

万万不要轻易走进去

因为看导航都很难走出来

说到买美发产品

老街坊都想起长寿路

因为它早已成行成市

小时候,父亲买了一把碎剪

包办了我十岁之前的蘑菇头

谁想到工作后染个发,电个发也要

有时候也会怀疑,有必要吗

但当我见到这个有点吓人的模具后

我还是觉得有必要的

毕竟时代在变,人也在变

变美是我令自己开心的一种方式罢了

变卖了的嫁妆

有谁又能赎回

老一辈在艰苦的岁月里熬出了不少白发

小摊贩风雨不改的经营着自己的店铺

因为手停则口停

日子再难过也要熬下去

这么多店铺买的东西尽管大同小异

但是凭借他们自身的口碑

也带来了一班回头客

它不属于旅游胜地

也非人们的购物天堂

它就总是这么安静地

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

长寿路的历史

正如现在平静而安详

慢节奏中庸安逸

当潮流爱新鲜当旁人爱标签

幸得伴着你我是窝心的自然

仍然我说我庆幸你永远胜过别人

庆幸生活在这里,过着慢时光的小日子

瓜子关键词:老广、探店、美食、文青、市集、音乐会、穿搭

跟瓜子吃喝玩乐,可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ouzx.com/csxxw/60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