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殷作炎把要给母亲带去的东西都装进小推车里。“老太太喜欢吃莲子、红枣,今天要去,老伴昨天做好。她吃不多,我就带一点儿。”小罐子里有四颗红枣,十几颗莲子。
殷作炎退休前是大学中文系教授,因为在北京待过十余年,一口京片子。他的母亲戴云清,今年已周岁。从今年元旦起,老母亲身体日渐衰退,现在已医院。每天,殷作炎和弟弟、儿子、儿媳等轮流去探望她。老太太的病床前,每天都有亲人在。
儿女常年侍奉母亲
“有她在,不远游!”
从浙大西溪校医院,有15站路,换两趟公交车。殷作炎说,83岁的弟弟住得更远,家在南星桥,要多一倍路程,弟弟每周跑两趟,大部分的时间其实都在路上。
殷氏老家在温州苍南县金乡镇。老母亲19岁结婚,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从年起,老母亲绝大部分时间就跟大儿子殷作炎住在一起,父亲去世得早,儿子、儿媳就担负起照顾母亲的责任。
老母亲未住院之前,在南星桥的弟弟每周都会到大哥家里,看望母亲,带来药、水果和零食。住在瑞安的妹妹也82岁了,与母亲感情非常深厚,每年都会来大哥家里住上两三个月,和母亲同睡一张床。母亲身上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她买的。
医院,殷作炎先去医生办公室询问母亲的身体状况。这两天,戴奶奶又感冒了,吃不下东西。女儿听说后,心里着急,昨天一早就从瑞安出发,往杭州赶。
殷作炎和母亲说话用家乡方言,告诉她,妹妹已经在路上了,如果下午赶得及,他医院。“因为妹妹不想过一夜再见到娘。”
怕老人没人照料,平时殷作炎夫妇很少离开杭州,“父母在,不远游。年纪再大,也是如此。”殷作炎说,即使临时外出,他们也尽量赶回家做饭、吃饭。
婆媳互相体谅不闹别扭
关系越来越融洽
“素梅最近好不好?”戴奶奶记挂自己的大儿媳。殷作炎对老伴徐素梅满口夸赞:“我老婆不会给她气受,老人在家不受欺负。要是碰到一个强梁,老太太能活得这么长?”
其实一开始,婆媳间也会偶有一些互不理解,难免闹些口角。老伴抱怨婆婆脾气不大好,殷作炎跟老伴说:“妈妈常在背后夸你照顾周到,说你自己身体不太好,还那么辛苦。”老伴本来就是个好说话的人,听到这些,立刻心平气和了。于是,婆媳关系越来越融洽。
三个老人加起来岁数快岁了,互相体谅已成习惯。
戴奶奶喜欢通风阳光好的卧室,所以25年来,她住的一直是家里有阳台的主卧室。这么多年,儿媳从没有抱怨过。“我们总觉得,老人住得好一些,对身体会更好。我们总比她年轻嘛。”殷作炎说,“几十年来,我对无数人说过,老母亲长寿的重要保障就是儿媳妇孝顺!所以,老母亲的长寿,也是我们挺骄傲的一件事。”
孙辈平时贴心呵护
紧急送诊很关键
殷作炎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是大学外语学院的英美文学教授。他也是从小由奶奶一手带大的,与戴奶奶很亲。
每周,孙子和孙媳都会来看望奶奶。医院后,他们每周要去两三趟。远在美国工作的重孙女回来探亲的时候,给太奶奶带了一顶来自美利坚的帽子,老太太高兴极了。
老人至今健在,还要多亏孙子和孙媳在20年前及时发现一次急症,后来抢救成功。当时,医院做肠镜,因医生操作不当造成穿孔。孙子和孙媳及时请了一位医生到家里探望,发现已是急腹症,紧急送诊,才逃过一劫。另一次老人肋骨骨折,也是他们及时送医诊治。
戴奶奶生活自理越来越困难后,家里请了日夜陪护的保姆,但去年底保姆不做了,家人多方打听,医院时,但院方说没有床位了。
“后来我儿子和儿媳想各种办法,托人帮忙,院方终于挤出一个床位,同意接纳。”殷作炎说,今年元旦时,母亲住进了病房。春节都是儿子孙辈们聚到病房里,陪老太太一起过的。
采访的时候,老太太靠在病床上,使劲睁开眼睛,对着我们几个陌生人。殷作炎拿出水果,告诉老太太说是我们带的,她念叨着:“你们来看我,不要买东西最好,心里头不忍心呢。”
戴奶奶的长寿秘诀
●吃饭七分饱;
●注意个人卫生;
●坚持适度的活动;
●心态好:知足,遇到小纠纷很快化解;
●经常了解各种保健知识;
●用多种草药泡脚,坚持按照医师的指导作自我按摩。
来源:杭州网-杭州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更多精彩内容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业医院山东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