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知道福清的后花园一都镇;
也清楚福清天然氧吧灵石山森林公园;
也了解唐陂宋桥元佛清寨……
但你或许不知道福清还有这样一个地方,
像陶渊明描述的世外桃源,
这个地方就是新厝镇凤迹村。
▲凤迹村全景
▲凤迹村卫星定位图
目录⊙在溪一方——凤迹村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
⊙福清红色革命种子发源地——灵溪宫
⊙好山好水好风景
⊙民风民俗
在溪一方——凤迹村
凤迹村地处福清边陲,位于东方红水库上游,福清最南端的村庄,与莆田相毗邻。
▲前往凤迹村会经过东方红水库
▲前往凤迹村会经过东方红水库
▲凤迹村
村民操莆仙话,会讲福清方言,也有少数会讲闽南语。
小编只想说,凤迹村的村民由于地理原因就这样掌握了三门方言,真是一个神奇的村。
凤迹村隶属于福清市,村庄俗名“黄谢”,据说,因为黄、谢两姓最早在这里立足而得名。不过,从溪西陈氏宗祠的石碑上的记载可知:明季便已有方、翁、陈、蔡、黄、徐、邱、郑诸姓氏在这里聚族而居了。全村常住余户,人口余。
▲在溪一方
凤迹村,原本是个闭塞的地方,改革开放之后,海峡西岸经济腾飞,带动了凤迹村。
一条两车道的水泥路蜿蜒盘绕,是村子与外界联系的绿色通道。
▲盘山水泥路
村庄坐落在戴云山脉余峰的一个小盆地中,地处福莆交界处,濒临兴化湾。村子平均海拔米,最高峰“井底山”海拔米。
距离国道12公里,距离高铁火车涵江站14公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亚热带的温和气候,为这里的植被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闻名遐迩的龙眼、枇杷等水果远销各地。
在凤迹村,村民都会制作手工线面、豆皮以及地瓜干,每天的线面限量供应,晚了可就买不到了。清新的空气,半耷拉的线面,在阳光下晒着,与古厝交相辉映,很是与众不同。
▲图:陌泥
▲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线面
▲图:陌泥
▲与古厝交相辉映的线面
▲还未晒干的线面
▲晾晒线面
▲享受阳光的线面
▲享受阳光的线面
▲享受阳光的线面
▲摄影木木
线面,线面,健康长寿
▲图:陌泥
▲图:陌泥
▲豆皮
▲豆皮
▲豆皮
▼豆皮制作
▲滚烫的豆浆不断煮着
▲沿着滚烫豆浆慢慢分离皮
▲沿着滚烫豆浆慢慢挑起皮
▲小心翼翼挑起皮
▲小心翼翼挑起皮
▲挑起皮了
▲挑起的皮环绕在滚烫豆浆的热气之中
▲放在阳光之下暴晒
摄影木木▲晾晒的豆皮,慢悠悠的时光,一切都刚好。
▲在享受日光浴的地瓜干
▲图:陌泥
▲图:陌泥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
具有莆仙特色的建筑,也是凤迹村所拥有的,屋檐向上,仿若在诉说着什么。屋脊双燕尾式、马背式,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
那一条条凌空疾返的‘双燕归脊’便成为红砖古厝在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富独特性的典型标志。”
▼世界上第一无二的建筑
正是这用泥灰塑造的‘双燕归脊’传递了父母盼儿归的信息,呼唤着外出亲人的乡思,才使得古厝充满着无限的生气和魅力。
▼门口的石埕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门口的石碑记录着历史
石头屋在凤迹村,还有一座独树一帜的石头屋,年由华侨捐资建设,现在看来,这栋石头屋仍别有一番滋味。
天花板上的装饰各不相同,抬头便看见一个新世界,可见当时建造房屋之时多么用心了。
每一块石头,每一个装饰,都在静静述说着前世今生。
福清红色革命种子发源地——灵溪宫
灵溪宫灵溪宫,年的历史是饱受雨雪风霜洗礼的征程。灵溪宫坐落于凤迹村村口的鲤鱼岛上。
清朝的灵溪宫,在福莆仙芳名远扬。上风上水的地理方位、隽永俊秀的清代建筑风格、精致灵动的木石雕刻、苍茫翠绿的百年珍稀古木,无不彰显着灵溪宫的魅力。
年福清县人民政府勒石为铭,将灵溪宫列入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盘龙石柱两对盘龙石柱在构图理念和雕刻技艺上都表现出很深的艺术造诣,是清代福清乃至闽东地区青石雕刻的精品。
除了盘龙石柱,灵溪宫里大大小小的雕刻都体现了清代民间石匠对人物造型追求神形兼备的艺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油杉灵溪宫具有保护价值的还有8棵百年古树油杉,其中有一株胸围厘米,高40多米。据福建林业部门权威人士估计,该树树龄在年以上,年,福清市人民政府已将其列为重点保护的名木。
▲油杉
红豆树灵溪之畔原有的名木红豆树,都已经毁去,后又在溪畔发现50多棵红豆幼年树,现已得到妥善保护。
▲红豆树
好山好水好风景
灵溪灵溪,俗名下坂溪,发源于莆田泗洋及福清金芝。当地百姓俗称其为凤迹溪或大溪,全长31公里,流域面积83.7平方公里。
8年被定为最佳饮水基地。
沿着灵溪,凤迹村建造了灵溪公园,常有逃离繁重工作生活的人到此处垂钓烧烤,享受休闲惬意的生活。
虽然灵溪公园还未完全竣工,但已初见雏形,凤迹温泉项目也正在规划之中。
▲传说中鲤鱼跃龙门之地
钓鱼潭钓鱼潭位于灵溪宫南侧30米处。唐五代闽国丞相翁承赞曾溯蒜水而居凤迹,在钓鱼潭边结草为庐,隐居三年。
但其庐址堙没已久,无处可觅。如今只剩钓鱼潭,名人足迹犹存。
三门井凤迹村拥有典型的凤迹古火山爆发口——“三门井”,一个保存完好的古火山机体,那可是七千四百多万年前的火山爆发口,就在该村母亲河灵溪上游。
每当春水暴涨,三叠瀑布悬天而下时,风声与水声汇成一支震动苍穹的乐章,给峡谷中的山村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门井
三门井引水渠这是一条记载着“农业学大寨”时村人兴建的灌溉村中千百亩田地并引水到发电站发电的引水渠。
▲三门井引水渠
闪烁岩据地质专家介绍,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地质标本。它矗立在三门井火山口附近的悬崖峭壁上,威武而严肃地俯瞰着世态变迁。
▲闪烁岩
民风民俗
特别的婚俗——挂表德去到凤迹村,让小编觉得最特别的是凤迹村的“喜堂”。新人结婚时,由正门入喜堂,之后从侧门出去,这叫只进不出,好寓意。
最特别的还是在喜堂里挂上新人的名,以及草鞋,树叶等等。
挂表德,新郎的大名位于正中,一般大名为族谱上按辈分所写的名,右上角则是小名,也就是平时用的名字。
至于为何拥有这样的习俗,凤迹村的村民告诉小编,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我们只是遵循传统罢了。大概年代已久,已经无从得知这样做的原因了。但这样尊重传统,着实让小编感动了一把。
▲正中为大名,右上角则是俗名
如果你有幸赶上凤迹村的婚礼,想必会是一种特别的经历吧。
翁氏十二屏风翁氏十二屏风记载了凤迹溪西翁祖先的来龙去脉,以及与唐五代闽国丞相翁承赞的渊源关系。凤迹翁氏分为溪西翁和尾厝翁,他们均来自漳浦。凤迹翁氏家族与异姓兄弟数百年的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充分说明了凤迹人具有讲义气、能和睦的秉性。
翁氏十二屏风是研究凤迹村史或是研究翁承赞家族史的重要实物佐证,值得有识之士更加细心呵护。
▲翁氏十二屏风
如果在正月前往凤迹村,相信这里的春节习俗定会让你眼花缭乱的。
全村一千多人定居在国外、在国外务工,涉足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几十个国家。
如果你有幸到了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请放慢你的脚步,慢慢体会凤迹这个小村庄,相信你会有一次不一样的体验。
福清广播电视台 新媒体部
图/宝凤 何艳
编辑/何艳
新闻热线-(工作日)
邮箱地址
qq.北京白癜风主治医院哪里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