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网络上有这么一则段子:有记者采访到一位老者,向其请教长寿的秘诀。老者不紧不慢地说道:“我今年已经八十多了,曾经规劝我戒烟戒酒少吃肉的那些医生们,都比我去世的早。”
笑谈过后,却反思其中,倒也觉得有几分道理:只要心态好,活到八十仍嫌早。
这从另一个角度,也揭示了时下所流行的健康建议,即注重精神生活的舒畅,有助于健康,长寿之道,就在其中。
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心性超然的百岁老人,同时也是一个饱受争议的国学大师。他就是被世人称为集国学、书画、医术于一身的,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的文怀沙。
奇人奇事文怀沙生于90年,祖籍湖南。他幼年时的经历鲜少有人提及,但少年时因为爱好写作,家人觉得如果加以锻炼,日后或成气候。
由此把他推荐给秋瑾女侠的挚友,时任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南社的朱编纂徐自华女士做徒弟,从此成为一名专业写手,开启了他的文人之路。
徐自华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女诗人,一生诗作无数,多数典藏之篇,曾有人称其“堪与李清照媲美”,同时忧思国家之命运,用娟秀的诗句,慷慨陈词。
想必徐女士为人师表,严谨教导文怀沙,着墨时要大气而不失斟酌,这为文怀沙日后的写作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徒生活固然艰苦,但文怀沙始终怀揣着梦想,起早贪黑的练习。之后的岁月里,文怀沙用所学技艺,不断推陈出新。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游走于各家报社和书店,磨砺和锻炼出了一套自己的风格,写作笔锋也逐渐鲜明。他对自己的文章有自信,也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有领悟。
不论是在抗战时,任职地下工作时,伏案写作的峥嵘岁月,还是在国家电台的诗词吟咏节目上,文怀沙都自信满满,游刃有余。
就好像写作是专门为他搭设的舞台,任由他在其中翩翩起舞。
在年至解放初期的这段时间里,文怀沙频繁发表散文诗篇,有感悟英雄事迹的题材,也有吟诵古诗赏析的佳作。
新中国成立之后,文怀沙联合数位同道人士,开始研究和发表屈原楚辞的相关题材文章。这一研究,就是近十年。
时至今日,文怀沙所发表的楚辞相关文章已有不少,很多专家学者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