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共长寿党组织艰难发展附

白癜风要怎么治疗好 http://m.39.net/pf/a_4359077.html

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共长寿党组织艰难发展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元帅曾以这样一首诗歌,赞美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于斗争、争取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共长寿党组织自诞生以来,饱经风霜雨雪,遭受多次破坏,又历经多次恢复建立,它靠着顽强的生命力,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并团结带领长寿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中共长寿第一、二、三届县委的建立,是一段十分艰难的岁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记者跟随长寿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游江一起,回忆那段峥嵘岁月,翻开中国共产党长寿历史上那厚重的一页。

中共长寿县第一届县委的建立1

(图为第一届县委建立地:李氏祠)

长寿城内凤岭街原有一处建筑名叫李氏祠,那是中共长寿组织创始人李一鄂的故居,也是中共长寿县第一届县委建立的地方。时过境迁,如今这里建起了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校,源源不断地向孩子们输送知识、端正品行。“李一鄂,原名李维基,年出生在长寿县城凤岭街李氏祠一个书香门弟家庭。”翻开尘封的历史,游江告诉记者,李一鄂在李氏祠度过了少年时代,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建了中共长寿(临时)组织,领导长寿县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图为李一鄂)年4月2日,长寿发生了“四二”反革命事件,中共长寿组织被迫解散,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和一些进步人士纷纷隐蔽或转移。年6月,长寿县发生地方民团赶走驻军的“军团之战”,李一鄂等才又回到了长寿。李一鄂不顾身患重病,只身往来重庆和长寿两地,找到上级党组织,并得到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指示。李一鄂向黄广居、吴梦樵等中共党员传达上级指示,开始中共长寿县委的组建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筹备,李一鄂、吴梦樵、黄广居等在长寿城内凤岭街李氏祠李一鄂家里,召开秘密会议,成立中共长寿县委员会。李一鄂任中共长寿县委书记,兼管组织工作。同时,成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长寿县特别支部委员会,黄广居兼任共青团长寿县特支书记。至此,因长寿“四二”反革命事件破坏而停止活动的中共长寿县党、团组织,又重新得以恢复、建立。正当中共长寿党、团组织积极开展工作,并取得重大成绩时,担任中共长寿县委书记的李一鄂,由于长期在艰苦环境下紧张而繁忙地工作,身患肺结核得不到及时医治,病情日益严重恶化,于年春不治而逝,年仅28岁。李一鄂的不幸辞世,给中共长寿县党、团组织的工作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和困难,一度出现组织瘫痪、工作停滞的状态。长寿县一度出现的好的革命形势,又随之低落下来。中共长寿县第二届县委的建立2

(图为第二届县委建立地:柑子林)

初夏时节,记者按照长寿党史的资料记载,来到位于三洞沟的一处柑子林,探寻中共长寿县第二届县委建立的故事。

从长寿区行知学校东侧、原长寿县城墙水东门出外,沿山路往三洞沟方向步行约一公里许,便是凤城街道三洞沟村第七村民小组的一片柑子林,一路上漫山的枇杷树挂满金灿灿的果实,静静沐浴着初夏的阳光。柑子林边有一块巨大的奇石,面向河流一侧的断面仿佛曾遭受了枪林弹雨的洗礼,如今满目疮痍,登上大石,顶部镌刻着“长委地下”四个大字,这便是中共长寿县第二届县委建立地。

年7月,针对长寿党、团组织工作群龙无首的局面,中共四川省委将时任共青团涪陵县委书记陶仲平调回长寿,主持中共长寿县委工作,由程寄零负责中国共青团长寿县特支的工作。

年8月,枇杷林一片金黄,夏蝉悄悄收起了聒噪,陶仲平、傅君闇、程寄零、黄广居、刘七贤等中共党员,避开城市喧嚣、繁杂的风险,来到了这隐蔽、宁静的三洞沟柑子林,召开秘密会议,传达中共四川省委的意见和指示,决定重新成立中共长寿县委和共青团长寿县特支。会议选举傅君闇任中共长寿县委书记,陶仲平为宣传委员,负责对上联系;程寄零为组织委员,兼任共青团长寿县特支书记。

由于当时白色恐怖环境和地下工作的需要,没有设立中共长寿县委和共青团长寿县特支的固定机关,开会或研究问题,均是临时决定地方。

中共长寿县委和共青团特支恢复、成立后,对县里20多名党、团员的组织关系进行了清理,同时在长寿县立中学、女子中学和太平、新市、双龙等城乡中、小学校,建立了党、团支部,在城内、河街发展了少数店员、工人、师生入党、入团。还在县城附近的徐家坪等地,建立了农民群众组织。

直到年5月4日,国民党长寿县当局和驻军因“选举斗争”事件勾结起来,以“有异党分子活动”为由,再次清查和抓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重新恢复建立起来的中共长寿党、团组织,再次遭受破坏和挫折,出现瘫痪、半瘫痪状态。

中共长寿县第三届县委的建立3

(图为第三届县委建立地:马家湾)

在长寿区渡舟街道天桥村第六村民组马家湾(原为太平乡马家湾),有一处朝阳的小院子,院内屋老瓦残梁断,饱经风霜,但当地人都知道这座院子里曾发生过关系中共长寿党组织命运的历史故事,这里也是中共长寿县第三届县委建立地。

年8月,长寿籍中共党员刘明英,参与南昌兵变被反动当局逮捕,因未暴露身份,被驱逐回原籍,回到了长寿。从“八一”起义策源地江西南昌返回长寿的刘明英,曾任中共南昌军委书记,亲自参与组织策划南昌兵变起义,对党中央有关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决定、指示以及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面对长寿县党、团组织的瘫痪和工作停滞状况,刘明英感到自己有责任将党的决定和指示贯彻落实到斗争实践中去,改变和促进长寿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于是,刘明英向负责长寿县党的工作的刘七贤和邓君达传达介绍了党中央的决定和指示,以及一些地方开展武装起义的革命斗争形势,分析、研究了长寿县党、团组织和工作状况,提出了建立、健全党、团组织,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去,开展武装斗争等建议。

刘明英的介绍让刘七贤等在长党员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斗争的信心。年9月,刘七贤、刘明英、邓君达、吕苍若等人,在太平乡马家湾院子的老屋里,秘密召开中共长寿县委扩大会议,传达了中共四川省委同意中共长寿党组织进行改组并成立中共长寿县委的指示,选举了中共长寿县委领导成员,成立了中共长寿县委。刘明英任中共长寿县委书记,县委机关就设在太平乡马家湾。同时成立了中国共青团长寿县委,团县委机关设在城内傅家公馆。

在太平乡马家湾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共长寿县历史上一次带有转折性的重要会议。一是会议较好地贯彻执行了党关于土地革命和开展武装斗争的指示,把县委工作重点和领导机关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从而避开反动力量强大和白色恐怖的县城,有利于农村土地革命斗争和地下隐蔽工作的开展。二是将党、团组织及其领导机关分开设置,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范围,也有利于地下工作的隐蔽和开展。

此后,中共长寿党组织便开启了长期“隐蔽精干”的地下工作,一步一步积蓄力量,发展壮大。

来源:区委组织部电教中心、人人长寿A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ouzx.com/csxms/10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