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能治疗白癜风吗 http://pf.39.net/bdfyy/bdfzg/160307/4781971.html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霞客志奇山水间,僻乡古迹顾难全。
白崖洞景书详尽,六合唐碑竞佚言。
漫道韦家有史载,缘何弘祖无心前。
在天敬办应长叹,枉过春秋千百年。
——覃圣敏《洋渡怀古》
当代学者覃圣敏在这首《洋渡怀古》中慨叹,徐霞客游历洋渡山水,对白崖堡等处的岩洞描写非常详尽,为何却对近在咫尺的上林唐城唐碑无一字提及呢?如果唐碑的作者韦敬办等人在天有灵,恐怕也只有一声长叹。
那么,被徐霞客忽视的唐城唐碑究竟有何价值,让覃圣敏如此感慨?且听慢慢道来。
上林唐城,即始建于初唐的智城,迄今将近年历史,是广西现存较完好的羁縻州州治之一。上林唐碑,即唐高宗时期的《大宅颂》碑和武则天时期的《智城碑》,这两块碑素有“岭南第一唐碑”和“岭南第二唐碑”之称。
唐城唐碑,见证了唐朝在广西实行羁縻政策的历史,记录了韦氏家族统领上林期间的功绩和政坛风云,在广西文化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智城:天构与人工的完美结合智城城址,位于上林县白圩镇爱长村,距离县城22千米,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智城依山围城,北面、东北面、西面环山,只有东南面开口,清水河从前面不远处蜿蜒而过。
要进入智城,首先得穿过河畔开阔的田园、草地。只见四周奇峰连绵,苍山如屏,两山之间的一段古城墙隐藏于草丛中,只剩下不到一米高的残墙,这就是智城入口。
古人在山口建起城墙,这里自成一个天然的城堡,易守难攻。从智城入口向城内看,三面俱是巍巍山崖,垂直高耸,且都是极难攀缘的青石山,恰如天工巧匠堆垒的巨大城墙。人站在山崖下,抬头环视,顿觉目眩神迷。
智城城址附近的地势/吴国庆 摄智城因地制宜,以陡峭的石灰岩山体为城垣,在山谷中构建城池,并利用山间谷地不同走向分为内城和外城,城外有池塘紧靠谷口,并与清水河相通。智城与广西其他唐城不同,其结构独特,完全依随山势走向,呈现不规则形状。这种形式颇为罕见,目前在广西尚未见到第二例。
智城内城面积约17亩(约平方米),外城面积约77亩(约平方米),总面积约94亩(约平方米)。沿着城池遗址往里走,只见平地上有不少挖掘勘测的痕迹,以及外城门、外城墙、水井、内城墙、干栏等遗迹。不过,它们大多湮没在荒草丛中,难以辨识。另外,遗址中还发现了石碾、石臼、石磙、石马槽等遗物。从这些出土的生产生活工具中可一窥唐朝上林农业生产状貌。
韦氏家族:与智城结下爱恨情仇根据本地传说,智城是唐朝澄州刺史韦厥在其隐居时草创。而根据当代壮族学者覃圣敏先生对智城遗迹以及两块唐碑的考证,现存的智城应为廖州①刺史韦敬辨所建。关于智城的建造者,虽然目前在学术界还有争论,但不管最后结论是什么,智城是唐朝羁縻州州治却是不争的事实。
唐武德四年(年),李靖率军越过五岭,征战岭南,地方将领和豪绅率部来归,岭南悉平。朝廷在岭南划州县,置官吏,并广泛推行羁縻政策,授予归附的地方首领都督、刺史等官职,令其守土安民。据专家考证,唐朝在岭南设置了92个羁縻州,上林所在的澄州便是其中之一。而韦厥也就在此时崭露头角。据南宋《舆地纪胜》记载,韦厥是汉朝名相韦元成后裔,在武德七年(年)出任澄洲刺史,奉命到此地安抚收服当地少数民族的民众,开拓疆土。
澄州为唐朝羁縻州,管辖上林。羁縻州的官员通常由当地首领担任,他们只要归顺朝廷,维护国家统一,便可“世袭其职,世守其土,世长其民”。当时上林被视为“蛮荒之地”。自从韦厥统领此地后,民风为之一变,从此人才辈出,百业俱兴。
韦厥卸任后,隐居在上林智城垌。隐居期间,韦厥仍然督促民众致力农田水利建设,保境安民,其爱民之心不因退职而懈怠,“忧国忧民,有守有为”。因此,朝廷嘉其功绩,为其晋爵,封其为“忠义侯”。韦厥逝世后,举州之内都立庙祭祀,尊之为高祖。当地百姓感念韦厥的功德,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上林民间逐渐形成了以韦厥为原型的万寿公王信仰。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日,上林都会举办壮族万寿节,在智城附近的智城大庙举行立庙奉祀仪式,以纪念万寿公王的功德。节庆的场面宏大隆重,气氛十分热烈。
民间传说,韦厥年老后,由小儿子韦银轮承袭刺史之位,而长年征战在外的长子韦金轮调往马山、都安一带。韦厥过世后,韦金轮率6万士兵攻打韦银轮。韦银轮退守智城,利用智城险要地势和韦金轮对战10多年,才将其打败。
传说归传说,历史上平定韦氏内乱的确有其人。他是韦厥后人韦敬辨,曾任唐朝廖州刺史。韦敬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