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一条未读消息请注意有大漏捡

致藏家:

下文有福利!不来不看,你的错!来了不捡,我的错!精挑细选,全是无底价!选择博美,就是这么任性!

清珊瑚雕镂空福寿纹手串

说明:珊瑚被誉为“海中奇葩”,又名“海石花”,其产於热带海洋,它是由无数珊瑚虫的遗骸集结而成,在海中天然长成,奇形怪状、美妙绝伦。《山海经·海中经》记载:“珊瑚,出海中,岁高二三尺,有枝无叶,形如小树”。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化,珊瑚历来被人所珍视。据《广东新语》所载:“珊瑚珠,带腕上,其人有福泽,则益红润。”珊瑚亦被认为是佛教七宝之一。此件手串由红珊瑚珠十二颗,黑珊瑚珠两颗穿结成串,色泽靓丽喜人,质地莹润细腻。子珠大小均匀,粒粒硕大饱满,透雕福寿纹装饰,雕工精湛繁缛,耗时历久,卓尔不凡。佛头及隔珠均以碧玺为材,背云则以随形山子状红珊瑚为材。整体成相老道,寓意吉祥,光泽明艳,朴润动人,雕刻流畅,大小规整有度,包浆肥腴且品相保存较好,可佩可藏,十分难得。

21mm.Diam.

无底价

清铜鎏金錾胎填珐琅蜜蜡盆景(一对)

说明:此对清代铜鎏金錾胎填珐琅蜜蜡盆景,形製工艺大致相同。盆倭角海棠形,折沿,口沿壁錾刻回纹一周,口沿之上饰卷草纹六组,并间饰锦地纹,平底,下承六如意云头形足。通体鎏金,外壁以錾胎起线珐琅工艺状饰洛可可式西番莲纹,内填宝蓝、玫红、松绿色珐琅料。盆中各置金桔树一株,叶片由数百片和田碧玉切割串成,绿意盎然,花蕊以白玉点缀,蜜蜡果实则颗颗呈相老道,硕大惹喜,挂满枝头,暗含子孙满堂之意,植被与珐琅花盆金翠交映,更添富贵气息。

此类盆景为典型宫廷陈设品,如储秀宫花梨木镶玻璃窗前及养心殿床榻书案之上均有此类珐琅多宝盆景,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的一角亦摆放着三件造型各异的盆景,见年承德出版《清帝与避暑山庄》。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几件盆景,曾展出於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年举办“清代广东贡品”展览,载於《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宫廷珍宝》,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年,图27-图44,可作赏鉴。相类似的宝石梅花盆景,载於年波士顿出版《OrientalandIslamicArtintheIsabellaStewartGardnerMuseum》,图版15号。

参阅: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宫廷珍宝》,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年,图27-图44.

2.《故宫经典:故宫建筑内檐装修》,故宫出版社,年,页,.

43.5cm.Height.

无底价

清中期铜鎏金嵌珐琅带铅垂线地平式日晷仪

记录:佳士得(根据标签)

说明:本品与清宫旧藏的一件“清中期·嵌珐琅带铅垂线地平式日晷仪”在尺寸、嵌饰、装饰纹饰等方面均极为相似(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清宫西洋仪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年,页27,图20)。

“日晷”意为“太阳的影子”,因此,日晷仪就是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来计时的工具。人类使用日晷的时间非常久远,早在年前的古巴比伦人就已开始使用。於中国古代最早出现自公元年的隋朝,《隋书·天文志》记载:“至开皇十四年,鄜州司马袁充上晷影漏刻。充以短影平仪,均布十二辰,立表,随日影所指辰刻,以验漏水之节。”但因其“未为精密”之缺点而为后世少用。其后至17世纪,随着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欧洲地平式日晷仪被传入宫廷,并由宫廷造办处製作,为皇室御用。

据清宫档册记载,雍正四年“五月初六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太监杜寿交来西洋日晷一件。传旨:交给海望同西洋人认看,是何用法?认看准时着海望面奏。钦此。於本日据西洋人巴多明、宋君荣认看得,有玻璃为圆子日晷,中间是水平,下头是地平等语。於初七日将西洋日晷一件海望呈览。奉旨:照此日晷做一件,其做法、花纹俱照此样,不必刻西洋字,刻汉字。钦此。於十二月初六日,照样做得日晷一件,并原样子一件,怡亲王呈进讫”即指本品之类。

此件清中期的铜鎏金嵌珐琅带铅垂线地平式日晷仪,三角端下承可旋转调节高度的螺丝足,是为地平,三足顶面镶嵌红宝石为饰;晷盘为圆弧形,以白色珐琅装饰於盘上,并绘有十二时辰时刻,圆弧中间放置水准管;晷盘一端为指南针,另一端立一铜架,架上悬挂铅垂线。借助水管和铅垂线可以调节日晷水平。在晷盘一端和直立铜架之间本应连有一斜线,是为晷针。调准日晷方向和水平线后,斜线在指时盘上的投影即为当时时刻。此件作品造型规整,带有浓厚的西洋仪器特色,较为少见,为收藏珍品。

参阅: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清宫西洋仪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年,页27,图20.

2.香港佳士得,年4月30日,圆明园宫廷专拍,编号,成交价RMB:,

11.5cm.Length.

无底价

清竹製高浮雕松枝纹杯

说明:此杯取近根处天然竹节一段,仿犀角杯形製,依形就势,浮雕、透雕兼施并置而成,器形雅致沉朴,灵秀娟美。敞口宽侈,呈花瓣形,内口倾斜度大,深底,弯转柔美自然。杯身渐收,外壁雕琢老松一株,自杯底直上沿嘴,其间分折三五松枝,苍郁茂盛,双出杈枝於两侧,松枝虬结交错,松针郁郁如伞,躯干瘿结累累,饱经沧桑。虬枝倾於一侧,如临朔风,观之似可闻松涛拍击之声。刀法静中喻动,既无贵气亦无脂粉气,朴拙之余,神气栩栩,充分展示了苍松坚贞不屈的顽强生命力。内壁髹漆,并涂刷金彩为胆,金彩厚重靓丽,为沉朴的器型增添典雅之韵。整器包浆润厚,构图繁简相宜,尽显“简朴高雅”的美感。

松,经冬不雕,百木之长,故成为中国古代士人品行之代表。宋代诗人李龙高所作《松梅》云:“梅夸清节忒高寒,松受微封合骏弹”,来譬喻松、梅之高风亮节。后更与竹合为岁寒三友,而成为传统装饰主题之重要代表。此件清竹製高浮雕松枝杯,造型古朴,古韵苍遒,以嘉定派竹刻技法,层层施技,突显文人兴趣意境,直抒心绪情怀,设计精巧,殊为难得。不论形製、雕工,还是包浆、皮壳俱佳,其风格与宁波博物馆所藏的一件秦一爵所製竹根雕品相近(参见《竹镂文心—竹刻珍品特集》,页38,图8),为典型的朱三松风格作品。

参阅:《竹镂文心—竹刻珍品特集》,上海博物馆,年,页38,图8

8.5cm.Height.

无底价

王世襄旧藏各式手捻及花梨木盒一组

来源:王世襄先生旧藏

记录:中国嘉德,年11月17日,王世襄先生藏工艺品专场,编号。

说明:王世襄先生收藏之物所透出的文化底蕴,闪烁着特有的沉静气息,此组作品便为其中之一。本品一组七件,由多种材料製成,包括圆形暖手两件,鸽蛋状暖手四件,鹅蛋形暖手一件及花梨木小盒一件。

暖手色泽纹理多样,造型古朴典雅,大小正适合置于掌中,经日久抚摸沉淀,包浆细腻均净,手感滑腻舒适,有无限光华之感,圆润可人,十分有趣。暖手亦称手捻,属于文人闲暇时把玩的小玩具,虽无实用价值但却都是主人的心爱之物,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市井百姓,皆对之情有独锺。王世襄先生涉猎诸艺,手捻亦是他常玩之物,赏鸽、斗虫之余,于掌中揉握圆润手捻,品味各种把握乐趣。

花梨木小盒,精巧别致,作木鱼状,由上中下三部分拼合粘接而成,顶部色泽金光熠熠,点点花梨纤维隐现,中部木色深沉,可见清晰的年轮层层叠叠,别有一番趣味,底部则略施斧凿,形成四足支撑的弧面,色泽红褐,包浆浓厚。腹部开屉,上挖圆形内膛,叠插严丝合缝。整器不施任何雕饰,以木之自然纹理取胜,葆光莹润而浓郁,陈置书房案头,实用又雅致。底刻英文字母,甚为别致。

尺寸不一

无底价

王世襄著《明代家具研究》精装书一套

说明:此书英文名为《ConnoisseurshipofChineseFurniture》,王世襄著,LarkE.MasonJr.、SarahHandler、钱景贤、王文炯译,朱家溍先生作序;最初中文版为年香港三联书店出版,英文版为美国芝加哥ARTMEDIARESOURCESLTD(艺术媒体资源出版社)年出版,英文版数量极少,只在美国发行,且仅限量五百套,此书为第套,并配有原精装楠木书盒,一函两册,缎面,书顶三面刷金,品相极好。扉页王世襄毛笔亲笔签名并钤印。

此本《明式家具研究》分图版、文字两卷,图版卷收录家具图片及线图四百余帧,为作者王世襄先生钻研明式家具数十年搜集的珍贵资料,文字卷分六章详细介绍明式家具的源流、造型特色、结构技巧、选材和鉴定等问题。此书汇集了作者四十余年的研究积累和研究精华,创建了明式家具研究体系,系统客观地展示了明式家具的成就,并从人文、历史、艺术、工艺、结构、鉴赏等角度完成了对明式家具的基础研究。此书享誉海内外,被誉为明式家具的“圣经”,中国古典家具学术研究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奠基之作。

31cm.Length.24cm.Wide.

无底价

明铜错金银嵌百宝瑟枘

说明:瑟枘以固定弦尾之用,亦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本品铜质,博山式造型,作四峰环一峰状,小巧精致,其间波涛汹涌,海兽奔腾,造型设势极富动感,犹如琴鸣瑟和,气势铮铮。下有方形柱中空,用嵌於瑟内。周身以错银嵌百宝技法装饰条状几何纹,金斑银丝、玛瑙松石在铜色衬托下更显古朴华丽,厚重美观。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於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战国两汉时期,金银错青铜器大量出现,成为青铜时代最后的一个亮点。此件铜错金银嵌百宝瑟枘,工艺复杂精湛,锈色古旧,包浆皮壳浓厚润泽,老化自然,铸造工艺及所用铜质,当为汉代之物。

5cm.Height.

无底价

十八世纪铜鎏金藏东度母造像

35cm.Height.

无底价

清铜胎掐丝珐琅龙凤双喜纹大捧盒

说明:此大捧盒铜胎,盖面呈扁圆弧状,子母口相契,平底矮圈足,形制大而规整,内壁及足底满施孔雀蓝釉,光素无纹,外壁以满工铜丝掐花,盒盖中心松石绿釉为地,绘龙凤双喜图,以黄、红、墨彩描绘龙凤的羽翼麟毛,红彩绘双“喜”字,隙地以蓝彩、紫彩、绿彩等诸色缀以云纹及莲纹。外圈以蓝釉为地,饰海棠形开光四处,内分绘白地荷花、蓝地长寿花、白地忍冬、蓝地茶花纹,开光之间辅以缠枝宝相花,口沿处饰如意云头纹,圈足绘钱币纹一周,器身形制、装饰皆与盖一致。

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製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最早的文献记载为元末明初曹昭所著的《格古要论·窑器论》:“大食窑,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朗嵌相似……又谓鬼国窑。”可知,掐丝珐琅约在13世纪中叶自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明代景泰年间臻于完善,到清代景泰蓝工艺更加成熟,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花纹图案繁复多样,绚丽多姿。大致工艺程式是以紫铜作坯,製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纹,填充珐琅釉,经烧製、磨光、镀金等工序製成。此件作品造型端庄大气,釉质细腻鲜艳,纹饰构图层次分明,掐丝精细灵活,画面喜庆,宫廷气息浓郁,为清中期捧盒之佳品。

37cm.Diam.

无底价

清铜雕夔龙纹鸟形水滴

5.5cm.Height.

无底价

清铜鎏金四开光花卉纹瓶

16.7cm.Height.

无底价

清恩美款竹节纹银壶一套(四件)

尺寸不一

无底价

明张鸣岐製铜手炉

款识:“张鸣岐製”四字篆书款。

说明:此手炉铜质,包浆醇厚,皮壳色泽深沉。炉身为长方形,造型洗练,边角圆转,形体饱满,规整敦厚。桥式提梁,编丝纹炉盖,炉身光素无纹,恬静素雅。底部有“张鸣岐製”四字刻款。

8cm.Height.

无底价

清铜鎏金立狮香薰

13cm.Height.

无底价

明铜雕刘海戏金蟾香薰

说明:此薰炉形制奇巧,分为盖身两部分组成,炉身以三脚金蟾为体,体积硕大,雕塑逼真,突睛阔口,肌肉有力,神态鲜活,金蟾口微微开张,取吞吐之势,前足作欲跃起之状。盖钮为刘海骑蟾神态自若,左手持握宝珠,做伏压金蟾之形,二目定睛,神态专注传神。整器构思精巧,铜质精良,持之颇为压手,栗壳色皮浓厚沉着,古意盎然,置之案间,以香料入之,口鼻升烟,金蟾化境,仙气缭绕,顿生雅意,可称文房薰香之佳器,妙不可言也。蟾蜍因为多子而象征子孙繁盛,寓意美好。

配荷叶形底座。

23cm.Height.(含座)

无底价

清康熙青花花神杯

款识:“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十二月花神杯为康熙朝官窑之首创,为成套时令酒具,每套共有十二只,代表着不同的月份,素来被誉为康熙朝瓷器珍品。《陶雅》有赞曰:“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质地甚薄,铢两自轻。……若欲凑全十二月之花,诚戛乎其难。青花价值,且亦不甚相悬也。”

拍品即为十二月花神杯之一,胎薄质轻,犹如蛋壳,绘工精湛,前画后诗,雅致绝伦。主题纹饰为一月花神水仙花,所用题词为“春风弄玉来清书,夜月凌波上大堤”,后落“赏”字方形印章款。

参阅: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年,页81-85,图71。

2.《清瓷萃珍: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年,图21。

4.7cm.Height.

无底价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高足杯

来源:海外回流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六字单行篆书款

说明:此杯撇口,深斜腹,高圈足,足内篆书“大清乾隆年製”六字青花款。外壁通体以青花为饰,绘缠枝莲纹托梵文纹饰,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为清乾隆朝瓷器中常见的装饰纹样。足部绘如意云头纹、缨络纹等,极尽妍美。整器造型秀美,胎体洁白,图案线条自然流畅,青花色泽素丽,釉面光润致密。

此种样式高足杯为清乾隆朝首创,脱胎於西藏地区寺庙供器酥油灯,该灯是佛龛前常年供奉着的长明灯,用酥油作燃料。乾隆帝一生十分虔诚信奉密宗,当时宫中许多器物都带有浓重的藏传佛教的风格,此灯即是其中之一,是乾隆时期青花之代表作品。

9.6cm.Height.

无底价

清素三彩「瓜瓞连绵」壶

11cm.Height.

无底价

清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

26.5cm.Height.(含座)

无底价

清黄杨木雕罗汉立像

24.5cm.Height.(含座)

无底价

清康熙青花庭院仕女图长颈瓶

23.4cm.Height.

无底价

清霁红釉大梅瓶

说明:梅瓶,为北宋创烧的一种瓶式,因口之小仅容梅枝而得名,宋时又称“经瓶”,作为盛酒用器。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製、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於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本品梅瓶器型硕大,气宇轩昂,高达33cm,在同类作品中不为多见,其造型古朴端庄,线条丰腴优美,外壁施霁红釉,釉色红润深沉,器表满布冰裂状开片,极具韵味;玉璧形底无釉露胎,可见其胎体坚致;底部下凹处及内壁均施白釉,釉汁肥腴亮青。

33cm.Height.

无底价

清孔雀绿釉暗刻海水龙纹蒜头瓶

26.2cm.Height.

无底价

清萧绍明製紫砂长方盆

底款:“萧绍明製”四字篆书方章款。

说明:此盆以上等清早期紫泥製成,泥色较之之后紫泥略浅,呈马槽形,撇口板沿,直壁下收,器身线条挺拔优美,犴门四足支撑,盆底挖双圆孔以泄通水气,底心减地阳文“萧绍明製”四字二行篆书款。通体光素无纹,整器端庄沉稳落落大方,包浆浑厚富有光泽。

萧绍明,清初製盆名家。萧绍明紫砂器造型设计多样,技术全面,製作工艺一流,盆壶都有传世。其每件作品都很工整,末见变形传器,也说明他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萧绍明盆型有正方飘口、长方直口、长方桥型、长方抽角云脚、长方上下线抚角、长方下带香炉角、椭圆蒲包口云脚等。所见款识有两种,“萧绍明製”和“绍明仿古”。

参阅:《盆器大図鉴(下卷)》,近代出版社,年,页。

34.4cm.Length.21.5cm.Width.13.3cm.Height.

无底价

清翡翠雕桃形印泥盒

7.1cm.Length.

无底价

清玉雕痕都斯坦式菊瓣盘

15.7cm.Diam.

无底价

清碧玉雕缠枝花卉纹碗(一对)

说明:此对碧玉雕缠枝花卉纹碗,撇口圈足,形态端庄大方,所用玉料清透温润,可见墨绿色细小斑点,呈半透明状。内壁平整无纹,外壁上腹部浅浮雕缠枝花卉纹为饰,枝叶繁茂,藤蔓缠绕婉转,花瓣景象绽放,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象。下腹部光素,足胫处饰变形莲瓣纹一周,器表打磨光滑,雕刻细致。本品所选玉料极佳,玉质清透,匠工刀法流畅自然,刻工细润,材质与技艺达到了完美融合,给人以优美的视觉效果,成对保存,更为难得。

佩红木底座。

13.2cm.Diam.

无底价

玉雕各式闲章一组(6件)

尺寸不一

无底价

清乾隆铜鎏金錾花珊瑚树盆景

说明:此件清乾隆铜鎏金錾花珊瑚树盆景,分为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花盆采用铜鎏金錾花工艺製作而成,造型规整,长方形身,腹微直收,下承四足,四面开光内嵌象牙,并以镂雕工艺装饰福寿纹。通体鎏金,金水灿烂,花盆口沿刻回纹,外壁以錾花工艺雕刻缠枝花卉纹,花叶舒展,层次清晰自然。盆内填细管粒状艳红色珊瑚,珊瑚树则呈淡红、淡粉、淡黄相交错之色,形成靓丽光泽,珊瑚树枝杈繁密,向周围伸展,梢端枝细,枝上自然形成细的小枝杈,类似於树枝的棘刺。整个珊瑚树质地上佳,自然折曲,成为树状,枝叶茂密,枝杈丛生,色泽素淡。花盆与红珊瑚交相映衬,灿烂夺目,极为艳丽,珊瑚树色泽红艳,形态自然,尤为珍贵。

清代宫廷陈设所用盆景大多是以金玉珠宝製作的像生盆景,以衬托宫廷生活环境的堂皇富丽。在四季寒暑分明的北方,这些像生盆景中的花果草木却永远鲜艳欲滴,绚烂夺目,且往往带有明显的吉祥寓意,成为宫廷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如本品花盆金水之靓丽,錾花之精细,珊瑚之品级,为明显乾隆时期清宫造办处之风格,若将其置於室内桌旁、架上,不仅美观大方,而且颇有华贵气质,实为收藏佳品。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宫廷珍宝》,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年,页42,图35.

总22.5cm.Height.盆6.3cm.Height.L\W:13.5cm.

无底价

更多信息,敬请联络

Tel:-231

Fax:-232

E-mail:bmgjpm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ouzx.com/csxzy/8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