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
——“双城经济圈·政协新作为”巴蜀行联合采访活动特别报道
重庆长寿走进以产促融、以融兴产新时代
重庆市长寿区是重庆市的重要工业基地,落户了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重庆市龙头企业和巴斯夫股份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等世界强企业,聚集了一批百亿级项目,初步形成以钢铁冶金、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年,长寿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2亿元,同比增长14.4%;工业增加值增长12.9%,排名重庆全市第一。
骄人成绩的背后,是长寿区持续放大区位交通优势、吸引人才和项目聚集的发展定力。年撤县设区以来,长寿区最大的发展就是产业的发展,真正实现了以产兴城。今年以来,长寿区更是紧扣率先实现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争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力军这一中心工作谋篇布局、排兵布阵。
9月24日至25日,四川政协报社、重庆市政协新闻宣传中心(重庆政协报社)联合采访团走进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长寿经开区”),看到了长寿区与四川方面密切合作结出的硕果,见证了长寿区对川渝合作的憧憬和信心。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市长寿区政协供图观现场——
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长寿区地处重庆腹心,属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极核区,与四川省邻水县等地接壤,融入川渝合作拥有先天优势。4月下旬,包括长寿区在内的重庆市7个县(区)与广安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的目标。
作为重庆市的工业重镇,长寿区并未止步于此。5月中旬,长寿区又与攀枝花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要重点围绕钒钛钢铁产业、康养产业开展合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攀枝花市的全国政协委员孙朝晖就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以钒钛等优势资源为平台,推动攀枝花市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攀枝花所长正是长寿发展所需。眼下,长寿区正朝着“国家级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前进。作为长寿区工业的一张“王牌”,其新能源材料产业一直与四川保持着密切联系。
“用这种材料做的渔网,上面不会长海藻。”重庆云天化天聚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莉军向联合采访团介绍了该公司研发的新产品,“我们的主打产品——共聚甲醛,可代替铜、铝、锌等有色金属及合金制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谈及与四川大学等四川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王莉军举例说,公司和四川大学合作的一项科研成果此前还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通过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该公司把从国外引入的技术进行升级改良,极大提升了产品质量,产品也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联合采访团在长寿经开区采访的另一家企业——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前身正是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与四川的合作更是源远流长。“四川省不少化学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都选择到我们公司工作或实习。”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黎园表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大力推动两地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
黎园建议,川渝两地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可以更加灵活一些,比如鼓励高校办企业等。他说:“下一步,公司还计划和四川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中心,探索在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
翻阅长寿区政协委员履职记录,记者看到,许多政协委员也在为川渝科技合作鼓与呼。委员和企业家们的建议得到了党委政府的积极回应。今年8月,长寿经开区联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通过“云签约”方式,组建了长江上游新材料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此外,长寿经开区正在和四川相关机构合作,推进知识产权成果运营转化。
在长寿经开区,联合采访团看到,川渝合作硕果累累:长寿经开区与四川大学互联化工研究中心合作,研究玻璃纤维行业智能制造新模式;重庆市映天辉氯碱化工有限公司引入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科研团队的专利技术,使附加值低、常年滞销的副产物实现了循环高效利用;重庆鸽牌电瓷有限公司与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合作,提升了产品质量……
四川企业也从长寿区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中受益。今年8月,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将天然气制乙炔核心技术,授权给位于眉山市的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使用,支持其利用四川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发展高端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目前,许可项目已正式落地实施。
联合采访团在重庆市长寿区召开座谈会。
本报记者刘奕锋摄
谋合作——
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行动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锚定航向,川渝两地迅速行动。4月以来,长寿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关部门(单位)积极与四川省对口部门(单位)开展合作交流。全体区级领导也围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怎么融入”“如何合作”等重大问题进行集中调研。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长寿区各镇(街道)、部门、园区已经与四川相关方面开展交流互访活动20余次。区政协委员、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陶中荣说,过去2个月,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重庆市政府研究室、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邻水县发展和改革局等单位,多次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行研讨。
川渝合作,交通先行。“重庆到广安,现在走G85银昆高速(也称渝广高速)。重庆直达广安的第二条高速——渝广高速支线,也在加紧建设。”陶中荣透露,此前规划的广(安)涪(陵)城际铁路,今年推进力度明显加大,重庆市已拿出专项经费来规划编制这条线路。此外,长寿区和邻水县也在积极打通两地间的“断头路”,加快建设联结两地的快速路。
长寿区与邻水县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交往半径相宜,两地融合发展已久,切实解决了川渝两省(市)交界处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下一步,双方还将继续加强合作,推进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等工作,如解决好毗邻地区学生就学、群众就医难题。
作为川渝两地合作的重要内容,产业合作也进入了“蜜月期”。区政协委员、长寿经开区经贸局副局长何世林有近20年的招商引资经验,他说:“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才是产业发展常态,才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道出了不少企业的共同心声。
中化学华陆新材料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副部长刘耕说,现在好的项目、好的企业,不再只盯着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更多的是要综合考虑产业生态、营商环境等要素。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既是成都市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长寿区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地区间的良性竞争,能够促进企业发展。菩提慧谷是长寿经开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示范工程。目前,成都艾普瑞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已在此处建立了智慧实验室,意向签约12家技术研发服务机构和创新平台。
川渝两地的水运市场在竞争中也加快合作步伐。据介绍,长寿区将发挥水陆交通优势,加强与四川省的泸州港、宜宾港分工合作,加快建设西部最大的化工物资保税物流和仓储分拨中心,将泸州港、宜宾港打造成为化工物资、大宗散货的喂给港,协同推进川渝临港产业发展。
联合采访团在重庆成元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采访。
本报记者刘奕锋摄
谈履职——
政协所为紧扣党政所思
一直以来,助推产业发展都是长寿区政协履职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区委决策部署,区政协着力引导广大委员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在思想上尊重投资者、在行动上支持投资者。
中化学华陆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区政协主要领导参与招引的众多企业之一。该公司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一体化项目计划今年开工建设,年底建成投产,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0亿元、综合纳税8亿元。区政协委员、长寿经开区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周莉萍说,在经开区科技创新园建设和菩提慧谷规划中,区政协组织委员专题调研、建言献策,区政协主要领导还前往兰州大学等地招商洽谈。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营商环境打造,区政协也紧扣这项工作务实履职。7月,区政协在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界别协商过程中,不仅分组走访了区内多家企业,区政协副主席、区工商联主席江涛还带领部分委员赴四川省德阳市、绵阳市等地考察学习,收获颇丰。
区政协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良好成效,助推当地形成了“以诚招商、以信留商”的浓厚氛围。区政协委员、长寿高新区监事会主席樊广义讲了一个他本人招商的案例:他曾到海南省三亚市与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负责人洽谈,在此之前恶补了新能源汽车知识,最终凭着一腔热忱,打动了这位负责人,引来“金凤凰”。
尤其是今年以来,区政协围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除组织全体委员开展学习、凝聚共识外,还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化工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挖掘巴蜀特色文化等8个课题开展重点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围绕康养产业发展、农旅融合发展等课题,与四川省相关县(市、区)政协联合履职。
区政协副主席邓有国介绍,助推川渝合作,区政协有声音有行动。经重庆市、长寿区两级政协委员共同呼吁,重庆市两江新区通往长寿区的快速通道已经被重庆市纳入本年度开工建设重点项目库。和两江新区之间的“中梗阻”被打通后,四川广安川渝合作高滩园区、长寿经开区、两江新区将形成“黄金三角”。
为进一步发挥政协渠道优势,7月,四川省邻水县、大竹县与重庆市梁平区、垫江县、长寿区五地政协还签订了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合作协议。“区政协将依托川渝五地政协建立的联席会议平台,开展多种形式、多元主题、多种渠道的交流合作,在唱响‘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中充分彰显政协担当作为。”区政协主席张华表示。
□本报记者刘奕锋
倾力当好川渝合作助推者
——访重庆市长寿区政协主席张华
记者:围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给出了清晰明确的擘画。长寿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请问区政协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华:今年以来,区政协紧紧围绕率先实现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开展履职活动。通过召开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议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重庆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推动区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区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牵头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化工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挖掘巴蜀特色文化等8个课题开展重点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围绕全区交通三年大会战建设推进、全区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等工作开展重点视察,召开专题协商议政会,为夯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基础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此外,我们还与四川省邻水县政协、大竹县政协以及重庆市梁平区政协、垫江县政协共同建立协作机制,重点围绕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等课题互学互鉴、共助共推。7月,五地政协首次主席联席会议在长寿区召开,并签订合作协议。9月中旬,我们又与邻水县政协围绕五华山旅游景区合作运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及大洪湖生态环境保护等课题开展联合调研,共同助推相关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记者: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并非一城一地之事,长寿区政协如何抓住机遇,高质量答好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政协答卷?
张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多方形成合力,我们将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首先,倾力打好“协作牌”。继续依托川渝五地政协共同建立的联席会议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在合作方式上注重多样化、在合作主题上注重多元化、在沟通渠道上注重多层化,推动协作走深走实。
其次,全力当好“智囊团”。发挥政协学习优势、人脉优势和协商优势,注重与上级政协、友邻政协联谊联系、互通信息,协调川渝各地双边或多边关系,促进友邻县(区)在发展规划、政策制定、产业转移、项目实施等方面有效衔接,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问题。
最后,大力当好“助推器”。在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以民主评议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协民主监督职能,大力助推优化政务环境、营商环境和人文环境工作,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比如,围绕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城乡统筹发展、项目推进等课题,组织委员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各行业各部门、镇(街道)的民主监督,促进政风行风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刘奕锋
聚力创新抓转型
“老树新枝”别样好
在重庆市长寿区采访期间,记者听到最多的词是“同城化发展”“转型升级”“创新”,这或许是长寿区对于如何当好重庆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模范生”的答案。
作为重庆老工业基地的长寿区,如今更加注重新型工业化布局。“我们加大对新材料的研发和数字化生产改造升级”“智能产业链正在加快完善”……在长寿区所采访的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重庆云天化天聚新材料有限公司、重庆成元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等企业无不体现出“新”字。长寿区把传统老工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化主战场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推进传统产业“老树新枝”,加快建设国家级新材料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持重钢、川维等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数字化一系列改造升级,持续推动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结新果”。推进新兴产业“插柳成荫”,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化发展。推进创新创业“育种蹲苗”,坚持大数据智能化创新,着力培育发展钢铁冶金、化工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性创新平台。转型升级为长寿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了长寿经济这艘大船行稳致远。
采访中,除谈及自身发展外,无论是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还是各企业负责人都向记者重点介绍了他们是如何与四川高校进行合作的——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科研人才引进等举措,让人深刻感受到转型升级中人才的关键性作用。引进、用好、留住人才,为长寿区的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长寿,人人向往”,行走在长寿区,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场景,都让记者感受到“老树发新枝、结新果”给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的信心和底气。这无疑为我省创新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本报记者董彦
来源丨《四川政协报》年10月13日第2版
图文编排丨张荣康
校检丨谭雯琪
责任编辑丨董彦
审核丨李维苇
喜欢就请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