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有个“长寿村”最年长者岁,每天贪睡15小时
彭玉桂今年岁,是新化奉家镇坪溪村远近闻名的长寿老人。说起她,大家就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个年纪了还能自己下厨做饭菜,能下地干活,饲养家禽,买东西分分钱不会算错……这些事,换做年轻人也不一定做得好,却是眼前这位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人每天的“必修课”。
奉家镇坪溪村位于新化县西部的雪峰山脉中段,松林苍翠、溪水淙淙,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全村共人,但9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4人,80岁以上的近20人,60岁以上的多达80人,约占全村的六分之一,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长寿村。
每天“贪睡”15小时
来到坪溪村就扎进了青山绿水的腹地,空气中弥漫泥土芳草的清香。听说记者要来采访,彭玉桂早早的起了床。“要是在平时,她一定会睡足15个小时才起床。”彭玉桂的孙子、坪溪村支书奉友付告诉记者。“奶奶的睡眠质量很好,每天晚上7点就睡了,一般要睡到第二天9、10点起床。”
彭玉桂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地上多个袋子搬到床上。虽然房间小,但彭玉桂房间的东西却不少。各种瓜果蔬菜种子和腌菜被彭玉桂分别用袋子分装好,摆放在自己小小的卧室。和自己的劳动成果“同眠”,已经成了她的一种生活习惯。
奉友付说,奶奶全家都长寿。她母亲活了97岁、弟弟也有80多岁。爷爷85岁过世后,奶奶的衣食住行全靠自己。
“我没病没痛的,地里农活、喂鸡养鸭、煮饭做菜都不成问题。去年,我还养了50多只兔子,卖了几百块钱呢。”说起这些,彭玉桂老人还挺自豪。
劳动是最好的锻炼方式
以前,每逢奉家镇的赶集日,只要天气不是很差,人们总能在集市上看到这位百岁老人的身影。你看她头上的发箍,那是爱美的她在赶集时买的。每逢想吃新鲜的水果或是零食时,彭玉桂就会叫上孙媳妇儿陪她一同赶集。
奉友付告诉记者,奶奶到哪都是走路,以前赶集要走7公里路,她都很少坐车,走路的步伐跟速度一点都不逊色年轻人。奶奶虽没去过新化县城,但她最远的一次步行来回走了35公里,是到她溆浦的小女儿家。那年她86岁。
现如今,彭玉桂年纪大了,加上子孙都孝顺。一般集市赶集都会主动买些吃的来孝敬老人。老人便去集市去得少了。
呆在家的彭玉桂也不闲着。早上吃完早饭就背上背篓上山种菜,直到太阳下山才回家。家里的蔬菜、瓜果、穇子等都是她自己种的,吃不完还经常送给亲戚朋友。
或是常年劳动,彭玉桂的身体特别好,很少生病。最近一次感冒还是在十年前。去年,镇里组织免费帮老人体检活动,儿孙们担心彭玉桂的身体,硬拉着她去检查。结果体检完后除了有点肌肉萎缩外,其他什么毛病都没有。
爱开玩笑心态好
大多长寿老人都选择粗茶淡饭,可这位世纪老人偏爱吃肉。每餐定量一碗饭、一碗肉,茶余饭后还喜欢吃点饼干、牛奶、火腿肠之类的零食。零食店的小伙子告诉记者,老人经常来光顾,是熟客。每次来都会买上10多元钱,而且从不要别人付钱。每每要付钱的时候,便从兜里掏出小手帕,不紧不慢的打开,细细算准后将钱递给我。从没有算错过,很是精明。
彭玉桂心胸开阔,不计较,还爱开玩笑。村里每月都会给她送高寿补贴金,她对送钱的人说,你人好呐,每月还送钱给我花。党的好政策让彭玉桂感到知足。
“空气好、环境好是长寿的一个方面,我觉得心态好更是老年人长寿的秘诀。”奉友付说道:“家里人都很孝顺她,有时间便会回来看望她,给她钱花,和她拉拉家常。”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无忧无虑,老人活得自在舒心、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