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出台,里面指出,未来5年内,湖南要建设一百个特色旅游小镇。所以五年之后,湖南人周末不用担心没地方玩啦!个小镇任你玩!岳阳这次共有9个小镇上榜了,其中就有大平江的长寿镇,我们一起来看看长寿镇有何魅力吧!”
平江县长寿镇宣传片
湖南个特色小镇完整名单
快来看看有你的家乡上榜了吗?
平江县长寿镇简介
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的边界重镇。长寿镇原名“古江洲”,地处汨罗江上游,平江县东部,形成于元代中期。
相传元末明初时,这里有一位名叫翁伯文的老人过岁生日,开国元勋刘伯温曾到此为他祝寿,后人遂将此地称“长寿街”。
长寿镇不仅有美丽的传说,而且有着独特的历史、区位和人文优势。这里是闻名全国的“将军之乡”,革命战争年代,这里走出了以原军委副主席张震为代表的13位共和国将军,有“五里十将军”之说;这里是“群众文化艺术之乡”,群众文艺异常活跃,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群众文化艺术之乡”。
长寿地名的由来和继往
据史料记载,长寿地名源于宋代。宋理宗淳佑三年()癸卯,此地同时有张袁氏岁,邓黄氏岁,宝佑元年()癸丑,有魏测岁,一个地方同时出了三位百岁人是为盛事,当时全社会人们寿命普遍不高,因此也属奇事。于是平江知县王有光上奏朝庭赐此地名曰“长寿里”。
到元末这里有位叫翁伯文的老人寿高“三甲子”,在庆寿时正逢刘伯温经过此地前往祝寿,问其长寿之诀,老人取出一锦囊,展开看上写四句偈语:“寿年三甲子,眼观九代孙,若问送终子,江西刘伯温”。念完后老人即溘然长逝,从此便称为长寿街。
关于“三甲子”有两种说法,①一个甲子60年×3=岁;②经历了三个甲子年,即甲子年生到第三个甲子应该是岁。
经查历代纪年资料,按三甲子的第二个说法,第一甲子在宋宁宗嘉泰4年(4)到第三甲子为元泰定元年(),但与刘伯温的活动年代不符。因此,应该是第一说岁。如果是真,他与前三位百岁人为同时代人,只是当时他才60多岁,到宋亡时已90多岁,又经元朝89年正好岁。于是从此后便称其为长寿老人。
“毓秀山川养性灵,物华天宝育斯民,
年高三甲经风雨,誉享千秋贯古今,
劳者多能称善士,勤尤务本是精英,
世间但愿人长寿,扶正祛邪乐太平”。
此诗既是赞长寿老人,也是对长寿街天时地利人长寿的缩写。
如今长寿地方同样有许多长寿者,如俞生冈岁、李鼎生岁、郑成就99岁、吴国杰99岁、吴光朝、张迪生97岁、熊拔湘96岁、刘志坚、张拱基94岁、邹鲁93岁、吴朗生、张同卿、周宝田90岁……。
如今健在的长寿籍共和国开国元老张震、方强、李锐和本镇退休工人熊意中、肖正德、周林石、方霞阶、吴信恒等都是90岁以上的高龄,初略统计享年90岁以上健在的有人。
长寿街确是名符其实的长寿之乡。随着社会的进化,长寿人将会更多、更长寿。
说起长寿街可说是遐迩闻名,却又非常吉利。
有一次长寿街有八人相邀到浏阳某地钓鱼,正碰上那家主人做七十大寿大宴宾客,主人问贵客何处,答曰:长寿。我们长寿人祝您永远健康长寿。主人大喜过望,认为这是天大的荣幸,并相邀入席盛宴款待。
还有一次,一位四川长寿县的女人到外地探亲回家到车站买票问到哪里。说到长寿,结果买了到长寿街的车票,到站后方知买错票,好在碰到一位好心人,接到自家住了一宿,第二天再送她回去。看来四川的长寿县真的还不如长寿街出名。
寻找历史陈跡,解析时代脉络
长寿街,一块弹丸之地,在全国地图上只是一个比芝麻还小的点点。而正是在这个小点点之上,有着许多历史的亮点,让人们去开发、考察。可能有被历史尘封的新发现。小编仅凭所见所闻,略举几例,作为印证。
河南桥巍然屹立,是百里汨江之上的一座历史陈跡。正是它可见证长寿街多年的辉煌历史。此桥建于清乾隆41年,无碑文详细记录,石刻上只有建桥年代可知其时代年轮。
此桥四墩五拱用原始的石块泥浆砌成,中间拱上置有一个石牛头,当年建桥者说:石牛吃水,桥寿即止。这是一个科学的论断,借用神话的形式,来预示桥的寿命和质量。实际是石牛头平拱而立,朝上方来水,如果水位涨到桥拱,即石牛能吃到水的时候,桥就会因水的冲力而垮。
实际上河南桥的水位永远也不会涨齐桥拱,石牛也永远莫想吃到水,因而桥也永远不会倒,它的寿命当然不会止。由此可见长寿人民和建桥者的智慧和中华民族的道德科学文化观在长寿街的具体体现。
长寿街之所以称为小南京,与河南桥的脉络息息相关。当年的河南桥,桥上车水马龙,人流熙攘;桥下微波荡漾,渚清沙白,游鱼翻浪绿,夹岸看花红,加上早晨的担水人,上午的浣衣女,构成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自老河沟至三江口仅千米之地,铸就了长寿的一方富庶。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说长寿的山是因仁者乐而长寿,河南桥之水正是由于智者乐而致富。
这里自前清至民国是一个水陆交通大码头,最多时曾停泊过余号船只,通汨罗、过洞庭、达长江、到汉口,满载着货物相互交换,码头工人更是繁忙不暇,一担担的货物成行结队满街运送。由此长寿街商店林立带来经济繁荣。
每到夕阳西下,喧闹归于宁静,这里却又另有一番情趣。船舶之中的水上人家,正是“静中取闹”之时,笙箫管乐轻歌曼舞尽兴欢娱,悠扬之音声闻四野,大有秦淮河之韵味。
长寿街既有四大矶的奇景,又有小秦淮之风雅,更有物资聚散之繁盛,小南京确实名不虚传。
上世纪五十年代,公路通车,河南桥的水运便成为历史。
西溪桥,汨水之上的又一座陈跡,与河南桥隔街东西相峙,建于清乾隆49年,比河南桥晚八年。为山上屋一位寡居妇人所建,与河南一样无碑记的详细文字,只有建桥年代,石碑刻记着建桥人为方杨氏率男大中大斗等5人。
此桥为单拱式,水面上半圆拱,水底倒半圆,合起来一个大圆圈,称“西溪拱月”,十分坚固。此桥落成通行之日,人们请这位德高望重的建桥人先行,她谦让了,接着有一人行色匆匆将要走过,人们问他是何方人士,他说万载。于是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万载!预示着此桥将有万载之长寿!
还有为纪念殄灭孽龙保护江西和湖南的许旌阳,由江西籍迁长寿人士建造的江西会馆万寿宫;为纪念舍身救人的女英雄妈祖由福建籍迁长寿人士建造的福建会馆天后宫;为旌表宋代百岁老人建造的仁寿堂;为纪念明朝开国名将在长寿治河有功的康茂才建造的太尉庙。地下出土的实物在长寿塘口村发现的宋代钱币等,还有中街协生祥后园内宋朝栽种距今近千年的大樟树,此树七人合抱,冠覆约五十米,上有大鹰巢,每当黄昏宿鸟归巢是为一景;有衙巷里明清时期的银杏树、低坪大屋古枫树;
明朝成化年间从大河堰引水至大水塅,一夜修成的水利工程“九洲陂”,划思潭、大河堰;镇守风水的七层宝塔两座;纪念性的石牌坊二座;教堂二座;大戏台三个;民间福利设施育婴堂、万担敖、棲流院各一处;姓氏宗祠七只;大型庵寺庙宫二十多处。
“仙姑崖”是长寿的风景名胜,这里叠嶂层峦,有一线天、照天烛、仙人下棋、仙人卖肉、中子岩等景点,大革命时期为红军活动基地“红军营”;“夜合山”两山并立,中间仅容一人过境,古谓朝开夜合故名,现为水库;“三峰叠峰”、“九曲清溪”是昌江八景中的二景,以及穿岩都是长寿与木金乡之边邻。
(仙姑岩)
防御工事有朝佳山、黄土潭碉堡二座,古寨堡有丰和寨、密岩寨、西寨、长崖寨、平公寨、白棉寨、燕崖寨……寨趾犹存。
“夏禹疏河登幕阜,伍胥沿路过昭关”。这个民间传说已有千百年了。当年幕阜山下确有“夏禹治水到此”的碑刻,山枣岭确有古城墙遗址,当地居民世代相传也认为确有其事。如能将此辟为旅游地,将有很好的历史价值。
长寿在前清时期属平江县特设的巡检司,官阶为从九品,比知县低二级半,管辖范围上至龙门,下至加义,巡检衙门设在衙巷里,故幕阜山、山枣岭当时都属长寿。元明时期,长寿有三街:上市街在西溪桥背,中市街是西溪桥至河南桥,下市街是河南桥背,行政衙门在老衙巷,长寿老人早期即住在老衙巷口,后来迁居西溪桥畔,至今遗址犹存,称呼尚在。
长寿原有四街八巷:四街是东来街、西进街、南福街、北清街;八巷是罗家巷、登仕巷、次青巷、衙巷、永竹巷、傍斜巷、复兴巷、老衙巷。现街名不在,巷址犹存。
红色土地孕育出众多的时代精英
长寿这个地方,得时代风气之先,重科教、育人才,经文纬武,精英辈出。为国家建设、时代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
清末,康梁变法维新,废科举、兴学校,这里于年由方维夏首创二高学校,校址即在汨水源头的老河沟畔,并就任第一任校长(今维夏中学)。
随后,吴励建、吴栋丞兄弟破家兴学,创办务本女子职业学校,开平江女子就学之先河,校址在长寿吴家大屋(今平江三中)。
由于兴学重教,学技兼修,近百年来从这里走出了众多的知名人士,前清时期有吴琴舫、官拜兵部侍郎。
民国时期有无线电研制发明人吴维岳、军政界人士有张世光、吴光朝、方承德、方其壮、黄寄野、龚家伦、熊德树、方承德、张守谦、李子良、李积芳、刘茂华……
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是红色革命摇蓝。年平江起义长寿即燃起了燎原之火,革命热潮风起云涌,许多热血人士纷纷举起斧头、镰刀参加革命。
年湘、鄂、赣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长寿下街的天主堂召开,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彭德怀、滕代远、胡筠等都曾亲临长寿领导和指挥。
“浩气丹心千烈士,雄才大略十将军”,是长寿红色革命的简写。在革命斗争年代长寿人满腔浩气,一往无前,有近三千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鲜血谱写出壮丽的史册,其中如方维夏、吴光远、方浩然等。
年傅秋涛上将率革命老根据地访问团亲临长寿,对烈士家属及地方进行了访问。
长寿籍的李锐、张震、刘志坚、方强、吴信泉、方正、方正平、喻缦云、方国南、方国安、张正光、李正光、曹振辉、喻楚杰、李光辉、郑贵卿等军政领导人为缔造共和国丰功卓著,惠及桑梓。是新中国第一代开国元勋。
长寿是一方热土,也是一方沃土。从这里走出去的为国家出力,为历史增光,同时乐居本土的同样为家乡作贡献,为人民谋福利。这就是长寿人文荟萃的优良传统。地灵人杰经贸繁荣
长寿这个地方,由于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受各地人们的喜爱。凡外籍人士不论经商、传艺、从政或避乱、慕景,一经来到此地,便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扎根、长叶、开花、结果,与本地人民水乳交融,溶为一体。
如方吴两大姓在唐朝时期分别从江西、山西来到长寿定居,千多年历传三十几代,是当地的望族,如今这里的常住户有多个姓氏。
长寿籍人士也有外出发展事业的,但不论成功与否,总是情系故乡,一定要落叶归根,以回归故土为荣。这从“平江有座回头山”可证。回头山也叫坳头山,在爽口牛串坪,正是长寿与平江县城的中间点上,其山头都是回首东向,而东方正是平江上东乡的长寿街,而长寿街又正是上起龙门下至爽口的中间点上,这是不是地理与人文的巧合,但事实却又恰恰证明了这个存在,于是便成为千古流传的口语。
长寿街由地灵招来人杰,由人杰造就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化。自前清至民国二百多年间,正是长寿兴旺发达时期。长寿郊区土地平旷开阔,物产丰富,茶麻油纸是平江的四大特产,而茶和油都主产于长寿,长寿街的茶行最多时有四十多家,油的产量也为全县之最。长寿酱干、平术远销全国各地。
距城二十多里的黄金矿,盛产黄金,矿工们的生产生活物资全部由长寿街供给。由于河南桥的水运码头,外省外县的客商们纷至沓来,湖北的棉花、干鱼,益阳的凉席,江西宁州的大豆,福建的丝烟、醴陵的陶瓷,苏浙的丝绸,邵阳的小百货,江浙的水产,樟树的药材等等。
商品的交流互利互惠,于是小小的长寿街从西溪桥到河南桥不到2千米的街市地段就有多家工商店铺,其中有:药号、斋果、磨坊、绸布、金银首饰、餐饮、旅社、百货、杂货、编炮、纸扎、槽坊、屠凳、水果、油货、面馆、烟酒、皮革、五金、竹、木、砖瓦、纺织、米坊、酿造、典当、钱庄等商业、工业、手工业、服务业应有尽有,所有店铺黎明即起,以热情洋溢的态度迎接各位顾客,他们公平交易,童叟无欺,盈得人们的信誉。
同时还有农副产品、小商小贩市场,农民们的劳动果实:谷物、蔬菜、水果及其他工艺制成品也是琳琅满目,从早到晚,络绎不绝。不论多少产品,多少物资,一经来到长寿街,便没有再拿回去的。这就是长寿街物资吞吐量的简写。
长寿街,因人设事,因地制宜,顺应天时、地利、人和而发展。丰富而灵活的市场经济,带来一方的繁荣,这是历史,也是现实。据有关资料记载,长寿一条小街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已聚居了2.3万常住人口,是平江县城的2.5倍,这不能不说是长寿街繁荣、昌盛的历史纪录。
深厚的文化根基营造一方精神乐土
勤劳智慧的长寿人,不但创造了留诸史册的物质文明,更是创造了丰富多彩垂之久远的精神财富,富庶丰饶的一方沃土,润育着轻柔秀丽的艺术之花。
长寿街的群众艺术,源远流长,形式多样,且独具特色,有的项目还是首创,如果寻根究底最终将会落到长寿街。
巴湘戏是长寿曾历久不衰的戏种,称为大戏。生旦净末丑,唱做念打舞一应俱全。唱腔分南路与北路,与京剧的二黄、西皮极为相似。深受人们喜闻乐见。
从早期的娃娃班到岳舞台,由长寿街走向岳阳到“三审刺客”被搬上银幕,可见其艺术特色。自前清至民国,凡地方上一切盛事,如庙会、婚庆、祭祖、民间应酬等都为之演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大内容。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传堂”是其传人,曾经活跃在地方文艺舞台上。这个戏种已经到了抢救性阶段,如果文化部门认为有必要进行挖掘,如今尚有传人,可供资料。
皮影戏是长寿乡间久为演唱的民间戏种。一个戏班全部人员只有三人;全部道具一担子,舞台就只是几把高凳、几片门板、几根小竹午,三面青布做围墙,一张白纸作屏幕,一盏灯光照明,占地不到十平方米,农村屋场、街上铺门口、家户厅堂以及庙宇之内皆可上演。
演出时一人司吹奏乐:琴箫、唢呐;一人司打击乐:锣、鼓、钹、一人提着纸板做的人物模具专门演唱,口手脚并用。三个人相互配合,在这个小天地里演出一幕幕精彩的节目。人们喜闻乐见,至今历演不衰。
扎故事是长寿街的一大特产。它以传统戏剧人物为造型,每台由两名四至五岁小孩分别化妆,固定在各种特定设计的曲型铁棍之上下,用道具妆饰,形象逼真。如“游湖借伞”看上去分明是下面的许仙肩着伞,上面的白素贞一只小脚站在伞头上,另一只脚向后面弯着。
“抢挑小梁王”看上去分明是岳飞手持一杆枪,将小梁王悬空挑在枪尖上等。民国36年长寿街方吴两大姓祭祖过案,上街和下街比试故事,一次各扎了36台过街,一时观者如堵,盛况空前。
由锣钞锁呐组成的民乐合奏,在平江唯东片以长寿街为中心的地域能演奏出声韵悠扬的美妙乐曲。打击乐锣钞有个锤头,起伏跌宕;吹奏乐锁呐有9个音符,激昂婉转,两种乐器能分能合,可喜可悲,人们听将起来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具有高深的艺术魅力。
无论戏剧演出,庆典游行,乃至道场法事都离不开它,这种乐曲,源远流长,历久弥坚,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且前驱后继散发出独特的清音。还有健身队、腰鼓队、管乐队、太极拳队,集健身、娱乐、服务于一体,非常活跃。
长寿诗书画协会是一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文化生力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乘改革开放之春风,应运而生。
首先名曰西溪诗社,不定期向社会印发诗刊小报,并开始向外投稿应征,获得过不少奖项。一开始便得到长寿人民的好评,认为这是为长寿地方增了色,如是者十年。
当时并没有系统的组织机构,只是有约即来,来之可用。由长寿区政协、文化站牵头,先后举办过多次大型文化活动,如迎春诗会、龙年灯会、青春花会、海峡两岸中秋赏月会、庆祝国庆诗会、中国GC党成立七十周年诗书大奖赛、金融系统书画大奖赛、平江县春联、书画大奖赛等。
年正式挂牌成立长寿诗书画协会,成为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群众文化学术团体,至今已历经了五届理事会。
从年起,每月轮流聚会,至今年三月已历轮,从未间断,为交流学术思想、提高文学品位,根据会员各自的特点进行丰富多样的活动,如知识讲座、作品点评、综合测试、诗联接龙、有奖竞猜……等。并每月一期刊发会员作品,从年起改为季刊,至今共发月刊50期,季刊37期,共计作品万余件。同时面向全社会涌跃投稿参赛,诗词联文书画笔迹所到之处远至大洋彼岸的美国及全国许多省市县区,参赛作品约0件,获奖作者32人。
年国庆40周年出版了《山花诗集》,年庆祝香港回归出版了《长寿诗联集》,0年十年会庆出版了《古镇***》;有十位会员出版了个人专集,分别是:郑楷蔚的《不名集》、方予的《悟知轩诗联集》、胡依仁的《效颦吟》、方炯如的《夕晖诗集》、方典义的《不象斋吟草》、夏国胜的《心潮集》,冯昌荣的“芝麻遗粒”、廖汉钦的“廖汉钦诗文集”、余掖庭的“汨源鸿爪”、徐炳南的“诗圣遗踪”。
同时配合国家政治形势,积极组织宣传,如抗战胜利50周年、60周年、香港回归、抗洪救灾、国庆50周年等都举办了大型墙报;先后十多次在平江县城和长寿本地为人民群众书送春联,为长寿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出了有益的奉献。被长寿镇政府、平江县文联、宣传部、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长寿也因此由湖南省文化厅授予群众文化艺术之乡、诗词之乡、楹联之乡的称号。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岳阳电视台、平江电视台、湖南日报、岳阳晚报等新闻媒体多次进行采访和专题报道。
长寿街的特色小吃
一,浣大嫂的“肉丝面”
浣大嫂住下街大巷里,约五十岁左右,人很富态,经常笑容满面,在大屋坪靠黄塅那边的转角处开一小面馆,生意特好!
提起浣大嫂的“肉丝面”,那是无人不翘大拇指,小店面积不大,门口即是下面的灶,两口汤锅,一口煮面条,一口煮叫汤(即肉汤),叫汤锅内煮的有肥肉、精肉,有时也放上整鸡,总是滚烫滚烫的,汤面浮起油花。
那时没有味精、鸡精之内的调味品,硬靠货真价实的“叫汤”调味,不下成本难有好味道,当时面条也是手工加工的,很容易涂汤,我们自家煮面条往往会煮成一碗面糊。
惟有浣大嫂的面,既清爽又清香。
她在下面时,首先将洗干净的大碗一字排开摆放灶面,先放葱姜酱油,然后从叫汤锅内挽起一瓢叫汤放入碗内。叫汤入碗,冲起碗底的葱花,一层白白的肉油花,黄色的姜末,浮于碗面,加上酱油的亮色,升起一股浓浓的香味,这时你必然会馋涎欲滴。
面条捞起放入碗中,一排排的面条整齐地铺上碗面,再盖上盖头,加上胡椒粉、辣椒粉等。
醋由客人自调,有肉丝、鸡丝两种,当她把面条端到你面前时,包你馋相必露,又怎不狼吞虎咽呢?可也真是美味非常,特点是清爽、味厚、层次分明:它青的葱,白的油花,红色的辣椒,鲜的肉丝,色香味全,清清简简。不显得油腻,禁不住口水又来了。
二,向简的饺饵
每到晚上八点多钟,一阵阵梆筒声由远而近,那肯定是向简的饺饵担子了。
向简个子不高,约一米五左右,说话带点外地口音。他那饺饵担子做得很科学,用木板做成,一头是一个大提篮形式的高柜,四方形,面积不到两尺,三尺多高;上面灶台中间嵌两口铁皮锅,一口煮叫汤,一口稍大一点的盛清水煮饺饵;大提栏下面是劈好了的干柴,中间即烧火的灶。
另外一头做得比较漂亮,规格大小高矮与大提栏式灶台差不多,它上面一格三面有车柱栏杆,一条干净湿毛巾盖着切好成四方形薄薄的饺饵皮,饺饵皮很薄很薄,有透明之感,一碟切碎的精肉末旁放着一小碟酱油,再就是一排调味品,葱、姜、胡椒粉等。
下面有两间,一间为抽梯形,专放包好似蝴蝶形的饺饵。下面放盛饺饵的碗,梆筒挂在前面作灶用的后角上,他挑起饺饵担子,手中拿一根木槌,边走边敲打着梆筒,很有节奏感的梆筒声便飘向四街八巷,是当时长寿街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声音,据说曾赶走过挖壁盗贼。他的饺饵特点是:肉鲜、皮薄、味清,下锅煮肉丸后盛入碗中的饺饵一个个如透明艺术品一样,晶莹剔透,内面略带红色饱满的精肉坨,显露于面粉薄皮之外,引起你的食欲。现在已难吃到这种货真价实的饺饵了。
三,益麻佬的甜酒担和炸麻坨
说起益麻佬的甜酒(益麻佬并不麻,只是对他昵称),是当时长寿街的一大特色,他那个担子就与众不同,因他人高,有一米七左右,圆形篾做的,一头一大陶钵盛甜酒,一头即一大钵清水洗甜酒碗用,整日挑上街头。
他的特点是一块竹板拿在手中,用一根竹削的竹棒敲击着竹板,特别响亮,还隔十多个铺面就听见那“搭着搭”、“搭着搭”的声音。只要他一经过,家有小孩的或老人家最喜欢吃他甜酒,我是经常的顾客,他那甜酒确实有特别的味道。
白白的甜酒,用一块较大的玻璃盖在缸上,只要把玻璃一拿开,一股浓烈的酒香透入心肺,只见他一手拿着一个棕叶扎的拂尘,作赶走苍蝇用,用瓦瓢拌搅着甜酒,那香甜味就更浓了。入口有蜂蜜的甜味,这就是他的甜酒与众不同之处。
炸麻坨:现在要吃到他那时的炸麻它就难了!他的炸麻坨不是天天有买的,如果他做炸麻坨就摆在大屋坪买,配制好的麻坨胚子个头不大,黄灿灿的颜色,滚上一层芝麻。
油料是关键,要用上等茶油去炸,火候要恰到好处,只要油锅内的油烧开后,将做好的麻坨下入锅中,一阵翻滚,麻坨慢慢炸开了口。那样子就象一张哈哈大笑的嘴巴!吃起来香甜可口,它最大的特点是酥软!
四,长寿腊肉面,酱干
先锋环氧地坪
—15年环氧地坪施工经验,您身边的环氧地坪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