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探访辽宁岫岩长寿之乡哨子河乡

随着生活的富足,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望也愈加凸显,健康的生活之道、长寿的生命秘诀、长寿的人都住在哪里已经成为孜孜不倦的谈论话题。当人们的目光逐渐离开耳熟能详的广西巴马县等地转而探寻其他的长寿之地时,辽宁岫岩县哨子河乡以长寿老人远超联合国颁布标准而悄然跃入公众的视野。

岫岩县哨子河乡是一个山川秀丽、景色深幽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因境内有哨子河、洋河两条河流经过,故以河得名。过去,由于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所以这里始终名不见经传。随着多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乡村公路建设投入,现在的哨子河乡已经彻底拉近了与县城的距离。然而,与城市距离的拉近并没有改变这里的古朴景色,哨子河乡仍然以自然的山川风貌、淳朴的民俗风情展现在世人面前。

哨子河乡位于暖湿带亚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乡内水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林草植被异常茂盛,全乡丘陵林草覆盖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作为远离现代工业的传统农业乡镇,早在年,辽宁省就曾对这里的空气、水、土壤进行了无公害环境检测并认定达标。

优越的生存环境不仅养育了全乡1万余人,清新的空气、干净的土壤、醇美的自然泉水、无公害的农家食品也使这里的长寿老人越来越多,逐渐成为名闻遐迩的长寿之乡。

图为刘淑珍和儿孙们在一起(汪险峰摄)

走进老人的居室,记者看到已经年近百岁的刘淑珍正盘坐在土炕上看一本竖版繁体字的书。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二儿子汪沿波告诉记者,老人年出生,前几天才刚刚在子女亲属的张罗下过完岁寿诞(当地习俗在实际年龄上增加1岁)。据他讲,老人一辈子都在坚持劳动,年轻的时候始终下地干农活,年纪大了就在家里干些家务活,前些年还一直干,直到去年开始才基本不干活了。老人的记忆力非常好,耳不聋眼不花,现在下地少了,闲不住的老人就坐在炕上看书消磨时间。“我妈是老国小毕业,家里书架摆的各种书看个遍,有的还不止看一遍。”汪沿波说。

当记者问及老人的长寿秘诀时,老人摆摆手说:“没有什么秘诀,现在生活好了,也没有什么操心事了,平时就是多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干不动活了就多看看书,让自己的大脑多活动活动。”一旁的汪沿波告诉记者,老人的饮食比较有规律,一天吃三顿饭,每顿一小碗粥,一个鸡蛋糕,喜欢拌糖吃饭。

百岁老人石宝坤正在自家院子里收拾柴垛

离开刘淑珍老人的家,哨子河村村长汪大鹏领着记者来到了该村另一位百岁老人石宝坤的家。年出生的石宝坤老人还有不到2个月就将迎来他的岁华诞。性喜劳作的他直到记者走进院落才放下手里抱着的秸秆。据了解,老人有两个儿子,现在和57岁的小儿子石伟以及儿媳赵桂荣一起生活。老人的儿子石伟告诉记者,老人特别爱干净,到现在还是自己用手洗衣服,嫌洗衣机洗的不干净。

听说要拍照,石宝坤老人坚持正襟危坐

“有山有水宜居地,无忧无虑长寿多”,这话用在哨子河乡最为恰当不过。在哨子河乡所辖的7个行政村中,几乎所有的自然村落都被群山环抱、河水围绕,远望峰峦秀美、林木葱葱,近看溪流蜿蜒、泉水淙淙。“晨雾轻起闻鸟叫,薄暮将临唤鸡回”就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真实写照。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里不仅山美、水美、空气清新,而且这里的自然资源也非常多,水里有鱼、山上有果、地里有粮食作物,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却多了几分静怡、自足,生活在这里悠闲、滋润,堪比世外桃源,在这里生活,想不长寿都难。

哨子河乡乡长李强告诉记者,哨子河乡为农业大乡,总人口1.05万人,满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是岫岩最早建立的满族乡镇之一。近几年,国家的富民政策好,各级政府也都落实到位,所以生活在这里的村民都感到很幸福。“自然环境好、物质条件好,人们的精神状态自然就更好,所以哨子河乡的长寿人口才多了起来。”说到这里,李强给记者提供了一份最新统计数据:现如今,全乡80周岁至90周岁的人,90周岁至周岁55人,即将到周岁的有2人。“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我们乡早就是长寿乡了。”李强笑着说道。

来源:央广网(记者徐志强通讯员汪险峰)

编辑:高树辉孔庆武

赞赏

长按







































如何治疗白癜风呢
卡介苗预防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ouzx.com/csxzy/2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