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的家乡也有自己的名字,然而关于奉化名称的来历,很多小伙伴却不一定了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奉化每个耳熟能详的地名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奉化市在秦汉时属鄞县,晋至隋先后属句章县、鄮县。唐开元二十六年(年)析鄮县置奉化县。县名由来,有三种说法。一说唐代明州的郡颇为奉化郡,以此县名;一说,以"民皆乐于奉承土化"而得名;一说,来源于县东奉化山。锦屏街道以锦屏山得名。锦屏山又名青绵山、青绵岩、莲花岩,位于县城北,旧志称其岩崭然突起,如屏障然。年,建中山公园,园内有中山纪念堂、中正图书馆、淡游山庄、省方亭(即雨奇山阁)等建筑,园内林木葱郁、曲径幽通,山顶建转播塔,山东北有佛塔亭,即中塔。
岳林街道以岳林寺得名。岳林寺,南朝梁大同二年()置于县溪西,名崇福院。会昌作废,唐大中三年复建于县溪东,后宋真宗赐额“大中岳林禅寺”,并几经毁建。布袋和尚出家、圆寂于岳林寺,人称弥勒道场。原址今岳林文化广场,年岳林寺迁址长汀奉中山。
萧王庙街道以庙得名,萧王庙祀神萧世显。萧,江苏沛县人,北宋天禧五年()境内大旱,次年又遇蝗灾,时任奉化知县萧带领百姓捕蝗,中风卒逝。民不忘其功,立祠祀之,后追封萧为绥宁王,遂称萧王庙。庙几有毁建,现存庙宇为明代所修。
江口街道以驻地命名,自宋景德三年(公元年)至清末属长寿乡。解放前夕为江口乡及南浦乡。解放初,分江口、前江、胡塔、南渡、浦口5个乡。年合并成立江口公社。
西坞街道宋宣和二年,邬庆补后裔邬宁三为避金兵之乱,由临海赤城徙居至四明金溪花楼,后遭遇火灾,其长子吉甫居东江之东,称东邬。二子祥甫居东江之西,称西邬。祥甫长子得可,原名德远,嗣后子孙繁衍,葬于盘龙山,称"盘龙太公",亦称"西坞太公"。其后代逐移居河东,因西坞四面环水,形如船坞,统称西坞。
溪口镇因剡溪横贯境内至武岭山与溪南山阻夹成口,故名溪口。年重修的光绪奉化县志中,溪口已列为镇,在现有资料中,这是溪口称镇的最早记载。
尚田镇以驻地命名,自唐贞元(公元一一)至清末该镇属松林乡。民国二十四年分属松一、松二、松三三乡。民国三十年并为尚田、方门两乡。民国三十三年改称尚田乡。
大堰镇大堰村原称大万竹,为纪念宋时一周姓县令发动村民在村边河道中筑了一道石垒活动坝,该坝既可灌溉细田畈余亩田地,又保证了泄洪安全,故改名为大堰。
莼湖镇以驻地命名,自宋景德三年(年)以后至清末属忠义乡。民国期间,除原后琅乡所属东部地区属东忠义区外,其余均为西忠义区。解放后属莼湖区,为莼湖、后琅2个乡。
裘村镇"裘村",古时称"芦村"。据光绪《忠义乡志》载:"裘旧作仇,亦作求……康熙初年……自裘炎应试入潘学使添求以衣,后遂因之。"这一称呼一直延续至今,现裘姓仍为镇内一大姓。
松岙镇春秋末年越王允常时为堇邑的范围,公元年的古鄞县时属鄞阳乡的福庆里,至北宋景德元年宋真宗改名为忠义乡,最早人类活动入居者系葛洪后人,直至北宋建隆初期逐步形成村落。因位于松峰山阳、峰高多岙,故称松岙。
以上内容来源于奉化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