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枢性运动控制障碍患者的康复,了解正常运动控制的产生是基础,对感觉、肌力、肌张力异常的处理是其核心。本次系列分享便和大家讨论相关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将相关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大家分享,期待各位老师的指导,在分享中彼此受益。
一个良好运动控制的产生是由个人、任务、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个人因素中,以勺子进食为例来描述一个正常运动控制的产生过程:首先头眼协调锁定食物,然后伸手朝向食物,操作勺子取到食物,再送到嘴边。这个活动由几个动作串联完成,每个动作又是感觉传入整合为知觉,认知综合分析采取怎样的运动策略,再输出激活相应的肌肉,执行的过程。例如在进行头眼协调这一动作时,首先是通过视觉和本体觉来判断我们要取的食物是在中央视野还是在外周视野,如果是在中央视野,启动眼球运动就可以锁定这一目标,如果是在外周视野就需要启动头眼协调,甚至是头眼躯干协调运动。从感觉输入到中枢整合再到运动输出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就会产生运动控制障碍,要让他恢复正常运动控制,就需要解决这些异常的环节。
感觉系统的输入引发神经系统脊髓水平的反射,调节神经系统高级别中心的运动输出。
本体感觉
无论我们是清醒还是睡着,大脑都在持续接受来自本体感受器的信息刺激。这些信息累加造成特定的效应:运动被精细化,立即就能发生与反射相关的运动模式。经过一段时间后天的习得,可以对改变的本体感觉信息作出反应,产生并储存新的运动模式,这正是本体感觉影响康复训练的重要机制。
视觉
70%以上的外界信息是由视觉接受处理和感知的。视觉信息来自双眼视网膜纤维到达中脑,在这里视觉处理会对来自皮肤、肌肉关节的触觉、本体感觉和前庭觉的信息进行汇集核对,使身体中线、身体姿势的感觉运动概念得以建立,产生影响姿势、运动和平衡的更高级感觉运动经验。通过视觉收集的信息和既往经验我们可以得到前馈预测活动。本体感觉和视觉都是一种模糊的感觉,会受到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踝关节在背屈位时,本体感觉提示身体应该处于基底面的前方,当我们站在斜坡上,踝关节背屈了,但我们的身体仍在基底面上方的位置。
前庭觉
前庭觉是我们身体唯一精确的感觉系统,因为它始终感知不变的重力。能够帮助我们固定眼球以及在站立和行走中保持姿势的稳定,动作反应的协调。前庭觉在本体感觉和视觉感觉冲突时对平衡控制特别重要。
下期将通过临床病例和大家分享感觉障碍的评估治疗,不见不散!
作者简介:
刘洋,医院康复中心治疗师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专业委员会辅具学组委员,医院技术指导。刘洋治疗师长在知名康复医学专家李瑞炎院长的悉心指导下,潜心学习前沿康复专业理念与技术,先后参加了:国际bobath治疗技术高级培训班、意大利米兰整骨培训班等国际国内各种专业培训。掌握IQ智能脉冲枪、ICB生物力学矫形鞋垫、意大利米兰整骨、SFMA、肌肉软组织贴扎特色治疗技术。
工作期间先后前医院、南京鼓楼社区、医院指导、筹建康复各科室。
本文转自:
江苏天瑞康复jstrmedical连云港医院康复中心由医院院长李瑞炎技术领衔,并引进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外尖端康复治疗及检查设备,专业开展脑中风后功能障碍、脑外伤后功能障碍、骨科术后功能康复,还有各种原因导致的颈肩腰腿痛、各类急性期疼痛、外周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足早期预防及各期治疗等。如您正承受着中风偏瘫、脑外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及各类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困扰,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专业的康复指导。
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