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 http://m.39.net/pf/a_4639054.html

年5月日上午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并答记者问。图/焦非/国新网

“大国点名”结果发布,回应了多项疑问!海霞:看完有“数”

我们一起看看吧~

快戳视频呀↓↓↓

今天(日)上午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并答记者问。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会上作情况通报。全文如下。

国新办举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新闻发布会完整版视频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年5月日上午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张毅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并答记者问。

年5月日上午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并答记者问。图/焦非/国新网

以下为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全文:

年5月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图/徐想/国新网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年5月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协同推进,全体普查人员艰苦努力、无私奉献,亿万普查对象共同参与、积极配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完成了普查现场登记和主要数据汇总工作。今天,举办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相关情况和主要数据。

一、普查工作基本情况

根据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0年月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主要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为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七人普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人口普查现场登记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成立七人普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体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普查有关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地方各级政府精心组织实施、通力协作配合,全国省、市、县、乡、村级共组建67.9万个普查机构,选聘多万名普查人员。各级人口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全国所有家庭和人口进行了全面普查,圆满完成普查入户登记任务。

七人普全面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实时直接上报数据,首次实现普查对象通过扫描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大家比较关心生育问题,这方面通过普查得到了相当多的资料。首先,应当指出“全面两孩”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人口的生育情况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出生人口规模大。年和年我国出生人口大幅增加,分别超过万人和万人,比“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分别多出多万人和00多万人。年以来出生人口的数量有所回落,七人普初步汇总的结果显示,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万人,这个规模仍然不小。第二,“二孩”占比高。从生育孩次看,-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明显上升,由年的30%左右上升到年的50%左右,此后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40%,由于生育政策调整的因素,全国多出生“二孩”数量达多万人。第三,生育率降低。七人普数据表明,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从0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住院分娩的担忧,进一步降低了居民生育的意愿。我们应当认识到,低生育水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生育水平的高低既受政策因素的影响,也受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后者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还应该看到,随着各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人口生育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影响,低生育已经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普遍面临的问题,也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刚才,你提到的关于生育方面的一些考虑,路透社的记者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释放生育政策的潜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调查,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8,只要做好相应的支持措施,实际存在的生育潜力就能发挥出来。谢谢。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第一,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9亿人。全国3个省份中,有6个省份的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了万人,其中,有6个省份的老年人口是超过了万人。   第二,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年-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个百分点。与上个十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别提高了2.5和2.72个百分点。   第三,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个百分点。老龄化水平的城乡差异,除了经济社会原因外,与人口流动也是有密切关系的。   第四,老年人口质量不断提高。60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万人,比年增加了万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3.90%,比十年前提高了4.98个百分点。十年来,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也在持续提高,0年,80岁及以上人口有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4%,比年增加了万人,比重提高了0.98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这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比如,人口老龄化从挑战方面看,将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同时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促进了“银发经济”发展,扩大了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还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这都带来一些新的机遇。而且,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还可以,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进行统筹谋划、系统施策。接下来,我们要开发好、利用好人口普查数据,对普查数据进行认真研究,开展深度分析,切实为科学制定政策提供统计信息支撑。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具体如下: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年5月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协同推进,全体普查人员艰苦努力、无私奉献,亿万普查对象共同参与、积极配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完成了普查现场登记和主要数据汇总工作。今天,举办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相关情况和主要数据。一、普查工作基本情况根据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0年月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主要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为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七人普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人口普查现场登记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成立七人普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体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普查有关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地方各级政府精心组织实施、通力协作配合,全国省、市、县、乡、村级共组建67.9万个普查机构,选聘多万名普查人员。各级人口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全国所有家庭和人口进行了全面普查,圆满完成普查入户登记任务。七人普全面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实时直接上报数据,首次实现普查对象通过扫描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年5月日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0年月日零时我国大陆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的常住人口[2]有关数据公布如下:

一、地区人口

3个省份中,人口超过亿人的省份有2个,在5万人至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万人至5万人之间的省份有7个,少于万人的省份有3个。其中,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3]比重为35.09%。

分区域[4]看,东部地区人口为人,占39.93%;中部地区人口为32人,占25.83%;西部地区人口为人,占27.2%;东北地区人口为4948人,占6.98%。

表3-各地区人口单位:人、%

地区

人口数

比重[6]

0年

全 国[5]

00.00

00.00

北 京

295

.55

.46

天 津

0.98

0.97

河 北

5.28

5.36

山 西

2.47

2.67

内蒙古

2404

.70

.84

辽 宁

3.02

3.27

吉 林

.7

2.05

黑龙江

3888

2.26

2.86

上 海

.76

.72

江 苏

6.00

5.87

浙 江

4.57

4.06

安 徽

4.32

4.44

福 建

2.94

2.75

江 西

3.20

3.33

山 东

7.9

7.5

河 南

7.04

7.02

湖 北

4.09

4.27

湖 南

4.7

4.90

广 东

8.93

7.79

广 西

3.55

3.44

海 南

0.7

0.65

重 庆

2.27

2.5

四 川

5.93

6.00

贵 州

2.73

2.59

云 南

47277

3.34

3.43

西 藏

364

0.26

0.22

陕 西

2.80

2.79

甘 肃

.77

.9

青 海

0.42

0.42

宁 夏

7654

0.5

0.47

新 疆

.83

.63

现役军人

0

二、地区人口变化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3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人口增加。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分别增加人、人、人、人、人。分区域看,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20个百分点。注释:[]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2]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3]全国人口是指大陆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4]东部地区是指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0省(市);中部地区是指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西部地区是指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2省(区、市);东北地区是指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5]本表全国合计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人口数。[6]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四号)——人口性别构成情况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年5月日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0年月日零时我国大陆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性别构成情况公布如下:一、全国人口性别构成全国人口[2]中,男性人口为人,占5.24%;女性人口为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05.07,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持平。

图4- 历次人口普查人口性别构成

二、地区人口性别构成3个省份中,总人口性别比在00以下的省份有2个,在00至05之间的省份有7个,在05至0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0以上的省份有3个。

表4-各地区人口性别构成

单位:%

地区

比重

性别比

全 国

5.24

48.76

05.07

北 京

5.4

48.86

04.65

天 津

5.53

48.47

06.3

河 北

50.50

49.50

02.02

山 西

50.99

49.0

04.06

内蒙古

5.04

48.96

04.26

辽 宁

49.92

50.08

99.70

吉 林

49.92

50.08

99.69

黑龙江

50.09

49.9

00.35

上 海

5.77

48.23

07.33

江 苏

50.78

49.22

03.5

浙 江

52.6

47.84

09.04

安 徽

50.97

49.03

03.94

福 建

5.68

48.32

06.94

江 西

5.60

48.40

06.62

山 东

50.66

49.34

02.67

河 南

50.5

49.85

00.60

湖 北

5.42

48.58

05.83

湖 南

5.6

48.84

04.77

广 东

53.07

46.93

3.08

广 西

5.70

48.30

07.04

海 南

53.02

46.98

2.86

重 庆

50.55

49.45

02.2

四 川

50.54

49.46

02.9

贵 州

5.0

48.90

04.50

云 南

5.73

48.27

07.6

西 藏

52.45

47.55

0.32

陕 西

5.7

48.83

04.79

甘 肃

50.76

49.24

03.0

青 海

5.2

48.79

04.97

宁 夏

50.94

49.06

03.83

新 疆

5.66

48.34

06.85

注释:

[]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

[2]全国人口指大陆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人口年龄构成情况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年5月日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0年月日零时我国大陆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年龄构成情况公布如下:一、全国人口年龄构成全国人口[2]中,0—4岁[3]人口为3938人,占7.95%;5—59岁人口为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3.50%。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5个百分点,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表5- 全国人口年龄构成单位:人、%年龄人口数比重总 计00.—4岁39387.—59岁89437603.岁及以上8.70其中:65岁及以上3.50二、地区人口年龄构成3个省份中,5—59岁人口比重在65%以上的省份有3个,在60%—65%之间的省份有5个,在60%以下的省份有3个。除西藏外,其他30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4%。

表5-2 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

单位:%

地区

比重

0—4岁

5—59岁

60岁及以上

其中:65岁及以上

全 国

7.95

63.35

8.70

3.50

北 京

.84

68.53

9.63

3.30

天 津

3.47

64.87

2.66

4.75

河 北

20.22

59.92

9.85

3.92

山 西

6.35

64.72

8.92

2.90

内蒙古

4.04

66.7

9.78

3.05

辽 宁

.2

63.6

25.72

7.42

吉 林

.7

65.23

23.06

5.6

黑龙江

0.32

66.46

23.22

5.6

上 海

9.80

66.82

23.38

6.28

江 苏

5.2

62.95

2.84

6.20

浙 江

3.45

67.86

8.70

3.27

安 徽

9.24

6.96

8.79

5.0

福 建

9.32

64.70

5.98

.0

江 西

2.96

6.7

6.87

.89

山 东

8.78

60.32

20.90

5.3

河 南

23.4

58.79

8.08

3.49

湖 北

6.3

63.26

20.42

4.59

湖 南

9.52

60.60

9.88

4.8

广 东

8.85

68.80

2.35

8.58

广 西

23.63

59.69

6.69

2.20

海 南

9.97

65.38

4.65

0.43

重 庆

5.9

62.22

2.87

7.08

四 川

6.0

62.9

2.7

6.93

贵 州

23.97

60.65

5.38

.56

云 南

9.57

65.52

4.9

0.75

西 藏

24.53

66.95

8.52

5.67

陕 西

7.33

63.46

9.20

3.32

甘 肃

9.40

63.57

7.03

2.58

青 海

20.8

67.04

2.4

8.68

宁 夏

20.38

66.09

3.52

9.62

新 疆

22.46

66.26

.28

7.76

注释:

[]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国人口是指大陆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3]0—5岁人口为人,6—59岁人口为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六号)——人口受教育情况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年5月日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0年月日零时我国大陆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受教育基本情况公布如下:一、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国人口[2]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0767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人下降为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人下降为人。

表6-各地区每0万人口中拥有的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

单位:人/0万人

地区

大学

(大专及以上)

高中

(含中专)

初中

小学

全 国

北 京

天 津

20

河 北

山 西

6

内蒙古

3

辽 宁

吉 林

黑龙江

上 海

江 苏

69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山 东

河 南

湖 北

湖 南

广 东

35

76

广 西

海 南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60

西 藏

09

3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4

宁 夏

26

新 疆

3

二、平均受教育年限[3]

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国人口中,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年。

3个省份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0年以上的省份有3个,在9年至0年之间的省份有4个,在9年以下的省份有4个。

表6-2各地区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单位:年

地区

0年

全 国

9.9

9.08

北 京

2.64

.7

天 津

.29

0.38

河 北

9.84

9.2

山 西

0.45

9.52

内蒙古

0.08

9.22

辽 宁

0.34

9.67

吉 林

0.7

9.49

黑龙江

9.93

9.36

上 海

.8

0.73

江 苏

0.2

9.32

浙 江

9.79

8.79

安 徽

9.35

8.28

福 建

9.66

9.02

江 西

9.70

8.86

山 东

9.75

8.97

河 南

9.79

8.95

湖 北

0.02

9.20

湖 南

9.88

9.6

广 东

0.38

9.55

广 西

9.54

8.76

海 南

0.0

9.22

重 庆

9.80

8.75

四 川

9.24

8.35

贵 州

8.75

7.65

云 南

8.82

7.76

西 藏

6.75

5.25

陕 西

0.26

9.36

甘 肃

9.3

8.9

青 海

8.85

7.85

宁 夏

9.8

8.82

新 疆

0.

9.27

三、文盲人口

全国人口中,文盲人口(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7750人,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人,文盲率[4]由4.08%下降为2.67%,下降.4个百分点。

注释:

[]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

[2]全国人口是指大陆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3]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将各种受教育程度折算成受教育年限计算平均数得出的,具体的折算标准是: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2年,大专及以上=6年。

[4]文盲率是指大陆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例。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七号)——城乡人口和流动人口情况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年5月日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0年月日零时我国大陆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城乡分布及流动情况公布如下:一、城乡[2]人口全国人口[3]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2人,占63.89%(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人,占36.%。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人,乡村人口减少984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4.2个百分点。

图7- 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

二、流动人口[5]全国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6]为6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7]人口为5747人,流动人口为6759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人口为3753人,省内流动人口为2606人。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2643人,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人,增长92.66%;流动人口增加人,增长69.73%。注释:[]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2]城镇、乡村是按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3]全国人口是指大陆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4]此数据由公安部提供。[5]流动人口是指人户分离人口中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6]人户分离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7]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八号)

——接受普查登记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情况

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年5月日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0年月日零时居住在我国大陆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接受普查登记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人口数居住在3个省份并接受普查登记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人、台湾地区居民人,外籍人员人,合计人。二、性别构成上述人员[2]中,男性人,女性409人。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男性为296人,女性为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男性为人,女性为人。台湾地区居民,男性为02人,女性为人。外籍人员,男性为406人,女性为人。三、居住时间上述人员中,居住时间三个月以下的人;居住时间三个月至半年的人;居住时间半年至一年的人;居住时间一年至两年的74人;居住时间两年至五年的人;居住时间五年以上的人。四、来内地(大陆)或来华目的上述人员中,以商务为目的78人;以就业为目的人;以学习为目的人;以定居为目的人;以探亲为目的人;其他目的人。五、地区分布上述人员按居住地分,人数排在前十位的省份是:广东09人,云南人,上海人,福建06人,北京人,江苏人,浙江9人,广西人,山东人,辽宁人。居住在其他省份的人。来源:国家统计局

5月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

发布会通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万人,同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我国人口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474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人;台湾地区人口为人。

广东全省常住人口为人,自7年以来,广东连续4年常住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与年相比,十年共增加人,增长20.8%。此外,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分别增加人、人、人、人。从受教育程度看,每0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广东由年的人上升为人,比全国平均多了人。

粤港澳三地人口加起来,共计人。

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万人,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万人相比,增加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比0年到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我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万人

数据显示,我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万人,与年相比,每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我国人口男女比例05.07

数据显示,我国男性人口为万人,占5.24%;女性人口为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05.07,与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3,较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备受   人口普查是一国掌握本国人口增长、构成、流动等情况的必要手段,全球许多国家都会定期进行人口普查,尤其是人口大国。频率上,有的5年一次,有的跨度则为0年。各国人口普查的方式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尽量准确地摸清情况,并根据人口状况制定发展策略,是“摸家底”的重要手段。   除了中国,人口3亿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的印度也很重视人口普查,甚至出动无人机和卫星定位系统协助普查;而在美国,人口普查还可能影响到每个地区在众议院中的席位变动,年美国最新人口普查显示,过去十年,该国人口增长7.4%至3.3亿人,为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低值。当地时间5月4日,印度新德里,人们带着防护口罩在疫苗接种中心等待接种印度自产的COVISHIELD新冠疫苗。   印度:出动无人机和卫星定位系统   年,恰逢印度每0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这也是这个人口大国历史上第6次人口普查。印度通用的人口普查表中,共29大类内容需要填写。由于印度各邦语言文字大多不相同,在相关纸质资料,例如普查表和填报说明方面,要用多达6种语言印制。 另外,由于印度很多大城市都有贫民窟,这些贫民窟规模有的很大,有的较小,整体人口流动性很强。对于这类流动人员,难以用院落一家一户来界定。   为避免漏报错报,印度的人口普查员揽上了“苦差事”,他们不仅要面对种姓制度带来的区别对待问题,还要克服信仰方面的障碍,甚至在一些冲突频发的地区,冒着生命危险摸查人口状况,工作实属不易。普查员们还会拿着卫星地图划定范围统计,有时,还要动用无人机和实时卫星定位系统协助。   美国:人口普查影响众议院席位变动   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如何才能统计清楚居住在其境内的每个居民?每十年,隶属于美国商务部的人口普查局,都会尝试完成这项“不可能的任务”。   自年以来,美国每十年都会收集一次人口普查信息。每次人口普查,均在尾数为0的年份进行。这来源于美国宪法的强制规定,同时,也需要通过人口普查,来确定每个地区在美国众议院中的席位。   年,美国的人口普查开始采用各种科学技术。当时,美国人口普查局研制了一种新的电器设备。人口普查工作者在合适的位置为每种答案打孔后,该设备可以累计问题的答案。答案卡片随后被送入这种用于统计结果的设备中。这种设备的体积庞大,但在那个时候,却被认为非常先进。任何能够加速人口普查进度的工具,都被认为是意义重大的,因为部分普查结果,必须在人口普查日后的9个月内准备好。   之后,计算机技术在处理人口普查数据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0年,美国人口普查采用的主要自动化技术包括数据收集系统。该系统设计用于控制“易于参与者回答”的人口普查表的使用。人口普查局运用美国国家处理中心的能力,并与运营三家处理中心的多家承包商进行合作,这三家数据中心负责提供数据收集功能。当地时间5月8日,美国纽约曼哈顿。   年4月26日,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了该国0年人口普查结果。结果显示,过去十年,美国人口增长7.4%至3.3亿人。该增速为该国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低值。面对美国人口增长缓慢,专家认为,这将加剧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也显示出移民美国人口数的减少等。美联社援引美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专家弗雷(WilliamFrey)的话说,即使经济恢复,美国人口增长缓慢的趋势也不会改变。   俄罗斯:将首次数字化还会翻译成中文   俄罗斯的人口普查原定于0年0月实施,目前已被暂时推迟至年9月进行,准确时间将由政府法令确定,初步结果将于2年公布。上一次俄全国人口普查,在年0月4日至25日展开。据当时的普查结果,俄罗斯人口为42905人。   据此前公布消息显示,俄此次将首次采取数字化方式开展人口普查——所有统计员将配备装有电子问卷、制图等应用程序的平板电脑,大部分数据将以数字形式收集。   另外,人口普查文件将被翻译成俄罗斯六种民族语言,以及四种外语,包括中文。   日本:疫情期间调查避免接触   0年9月,日本五年一度的人口普查启动,初步调查结果或在年6月公布。该次调查以日本所有人为对象,包括在日本的外国人,就截至0年0月日的家庭组成情况、居住期、5年前居住地、就业情况等总共6个问题,进行询问。   由于正值新冠疫情,日本在此次调查中,尽可能地避免接触。在约6万名调查员向各户发放调查问卷时,会将问卷投进邮箱,再通过对讲机介绍宗旨和内容。之后,民众以网络和邮寄方式回答。   如果人们未通过网络或邮寄方式给出回答,调查员将再度上门回收调查问卷。当地时间月7日,日本东京,一名路人路过空荡的户外餐馆。   巴基斯坦:曾中断9年   巴基斯坦宪法规定,该国每0年要进行一次人口普查。该国历史上分别于95年、96年、年、98年和年,进行过5次人口普查。但由于受到缺乏资金、政治纠纷和没有足够军力保证普查人员安全等因素影响,年人口普查完成后,巴基斯坦的第6次人口普查被长期拖延。   年3月5日,巴基斯坦时隔9年再次启动大规模人口普查。巴政府为此投入近30万人力,人口普查在巴全国63个地区展开。巴基斯坦统计局将该国划分为约6.8万个普查区块,每个区块包括至所房屋,由一名人口普查员负责展开调查,并有一名巴基斯坦军人陪同。   年2月,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表示,巴政府正在考虑采取全面措施,控制该国人口“过快增长”。据巴基斯坦官方公布的数字,该国当时约有2.07亿人口。   联合国:年全球人口将达97亿   年6月7日,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预计到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85亿;年,全球人口将达97亿。但未来数十年内,预计人口增速将减缓。   这份名为《年世界人口展望》的报告称,未来30年,全球新增人口中约半数集中在九个国家: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埃及和美国。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预测,印度将在7年前后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注: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不少网友纷纷留言:

大国点名、有幸参与

我是亿中人,我骄傲

国家统计局日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全国人口共万人。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5月日在发布会上表示,0年来,中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质量稳步提升。关于中国人口的关键性数字,一组海报全GET↓↓↓

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新闻办、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服端、中国新闻网

排版

刘运刚

文编

刘运刚

声明:除特别注明原创授权转载文章外,其他文章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ouzx.com/csxxw/99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