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ldquo乡村牛郎rdquo

从元起步,不愿戴“贫困帽”的李小虎,想方设法借钱养牛,在临汾气象人的鼓励和帮扶下,不仅脱贫摘帽,还成了村里勤劳致富的新标杆……

隰县历史悠久,素有“河东重镇、三晋雄邦”之美誉,公元前17世纪,是商朝属下的基方小国部落。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诸侯,属同姓诸侯国中的蒲国。春秋时代,晋文公重耳分封此地,史称蒲邑。战国归魏,改蒲阳。秦属河东郡。汉置蒲子县。西晋永嘉二年()刘渊建汉,曾徒都蒲子,后迁平阳,于此置大昌郡。北魏初属仵城郡。魏孝文帝改蒲子为长寿县,太和十二()年于此置汾州。北周大象元年()置龙泉郡。隋朝统一全国,视晋西为要冲,开皇五年()废郡置隰州,继设隰州总管府,开始以“隰”命名。《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南有龙泉下隰,因以为名。”开皇十八年(),下设隰州县,大业三年()改隰州总管府为龙泉郡,辖隰州、永和、楼山、石楼、蒲县。唐武德元年()置隰州,属河东道。武德二年设总管府,领隰州、中州、昌州、南汾、东和、西德6周。贞观三年()复置隰州。宋、元、明、清因袭州置。

中华民国元年年5月,隰州改隰县,直隶山西省。民国3年()划属河东道,民国19年()撤销河东道,仍直隶山西省。民国26()年9月,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移驻隰县黄土村,晋西事变后又移驻城关镇、辖汾西、霍县、灵石、石楼、永和、隰县、大宁、蒲县、吉县(次年划出)、乡宁(次年划出)、临汾、赵城、洪洞、襄陵、汾城等15县。

年11月28日,隰县解放,中共九地委、九专署、九分区驻隰,辖隰县、蒲县、永和、汾西、洪洞、赵城、大宁、石楼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隰县划归临汾地区。年6月27日,隰县与大宁合并为隰宁县。同年又与蒲县、永和、石楼合并组建吕梁县。年复改隰县。

“有什么困难咱们想办法协调解决。”仲夏时节,记者走进隰县阳头升乡贺家峪村村民李小虎家时,临汾市气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乔卫平与李小虎在他的牛棚里边聊家常,边了解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鼓励他发展规模养殖,依靠勤劳致富奔小康。贺家峪村是市气象局定点扶贫村,该村下辖贺家峪、高崖底、宋家垣、前华石头、后华石头、李家圪垛6个自然村,共有户人,年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其中建档立卡户人,当时的贫困发生率为43%,是隰县贫困人口发生率较高的地区。李小虎是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由于没有技术、家庭负担重等原因,年纪不大就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看着别人养牛富了,不服输的李小虎想学习养殖技术,通过养牛来脱贫致富,摘掉“穷帽子”。得知李小虎的想法后,乔卫平与该局驻村“第一书记”赵娟、扶贫队员张波走进李小虎家,了解他对养牛的一些想法。而李小虎因为资金发愁,还怕没技术亏本,拿不定主意,于是他们主动帮李小虎联系建设银行隰县支行,了解贷款办理事宜,联系同村及邻村有养牛经验的李小平等与他建立互助关系,并通过精打细算“养牛账”打消了他的顾虑,下定了养牛决心。年9月24日,这是李小虎最高兴的日子,5大5小10头牛拉进了提前搭建的牛棚里。“牛拉来了,钱还没筹到。”提到起步时的困难,李小虎记忆犹新,“口袋里只有块钱,我拨通了十余个电话向亲戚朋友借钱买牛,最后在13位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他们多则元,少则元,才凑够了买牛钱。”“牛拉稀了,草料也不好好吃,水也不好好喝!”张波说,“年冬天,养牛刚有起色时,李小虎打来的这个电话,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担心万一遇到麻烦,李小虎要重新开始就困难了。”张波接到电话后立即与乔卫平商量,并让朋友为李小虎的病牛进行诊治,他则骑摩托车从临汾市区购买了一大箱治疗药品。“附近好多人都知道我们村有支气象帮扶工作队。我们处得与家人一样,养牛遇到问题,我先找他们商量解决办法。”李小虎说,“去年8头小牛犊卖了近8万元,这些钱用于资金周转,大牛则用来繁殖,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随着养牛收入的不断增加,李小虎通过“滚雪球”式的发展,累计投入资金20余万元,不仅扩建了牛棚,安装了智能监控设备,购置了养牛所用的相关器械,并且实现了养牛规模不断扩大。“这头牛犊是前几天刚生的,你看多欢实!”谈到养牛时,李小虎喜笑颜开,“现在有9头大牛,8头小牛,其中好几头还是孕牛。”在贺家峪村,李小虎成了勤劳致富的“乡村牛郎”,而他只是临汾气象人帮扶脱贫的典型之一。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市气象局派出精锐力量,投入大量资金,修建围墙、硬化路面、美化环境,改变村委会形象;鼓励和帮助村民发展养牛、养羊、养鹅等产业;协调相关部门发展玉露香梨产业及辣椒、小杂粮等种植业;落实扶贫政策,发展光伏扶贫……一项项扶贫政策的有力落实,一个个扶贫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让群众于年底实现整体脱贫,而且留下了临汾气象人“真扶贫”“扶真贫”的良好口碑。

●隰县阳头升这个“百姓的贴心人”上电视了!

●隰县贺家峪村刘建华:这里的百姓需要我

●行走隰县

山乡别墅贺家峪

隰县历史悠久,素有“河东重镇、三晋雄邦”之美誉,公元前17世纪,是商朝属下的基方小国部落。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诸侯,属同姓诸侯国中的蒲国。春秋时代,晋文公重耳分封此地,史称蒲邑。战国归魏,改蒲阳。秦属河东郡。汉置蒲子县。西晋永嘉二年()刘渊建汉,曾徒都蒲子,后迁平阳,于此置大昌郡。北魏初属仵城郡。魏孝文帝改蒲子为长寿县,太和十二()年于此置汾州。北周大象元年()置龙泉郡。隋朝统一全国,视晋西为要冲,开皇五年()废郡置隰州,继设隰州总管府,开始以“隰”命名。《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南有龙泉下隰,因以为名。”开皇十八年(),下设隰州县,大业三年()改隰州总管府为龙泉郡,辖隰州、永和、楼山、石楼、蒲县。唐武德元年()置隰州,属河东道。武德二年设总管府,领隰州、中州、昌州、南汾、东和、西德6周。贞观三年()复置隰州。宋、元、明、清因袭州置。

中华民国元年年5月,隰州改隰县,直隶山西省。民国3年()划属河东道,民国19年()撤销河东道,仍直隶山西省。民国26()年9月,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移驻隰县黄土村,晋西事变后又移驻城关镇、辖汾西、霍县、灵石、石楼、永和、隰县、大宁、蒲县、吉县(次年划出)、乡宁(次年划出)、临汾、赵城、洪洞、襄陵、汾城等15县。

年11月28日,隰县解放,中共九地委、九专署、九分区驻隰,辖隰县、蒲县、永和、汾西、洪洞、赵城、大宁、石楼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隰县划归临汾地区。年6月27日,隰县与大宁合并为隰宁县。同年又与蒲县、永和、石楼合并组建吕梁县。年复改隰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ouzx.com/csxxw/65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