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简称“渝”。
北宋崇宁元年(年),改渝州为恭州。
南宋淳熙16年(年)正月,
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
二月即帝位为宋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
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那你们知道我们重庆各个
区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渝北区
渝州城北称渝北。以位于重庆城区北部得名。年由江北县改设渝北区。
渝中区
重庆简称“渝”,渝中区以位于重庆市主城区中部而得名。年由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
江津区
隋开皇二年,改江阳为江津,以地处长江要津(“津”即码头、港口的意思)而得名。年撤市设区。
江北区
以位于长江、嘉陵江北岸而得名。年由重庆市第二区更名为江北区。
南岸区
长江之南岸。以位于长江南岸而得名,年由重庆市第五区更名为南岸区。
北碚区
北碚濒临嘉陵江,有巨石伸入江中,古人称此现象为“碚”,又因在渝州重庆之北,故称北碚。年定名为北碚区。
巴南区
年,重庆市调整原巴县长江以南乡镇及九龙坡区部分街镇共同组成新的巴南区,以其主要辖地为原巴县长江以南部分而得名。
涪陵区
乌江自涪陵汇入长江,因古时乌江又称涪水,古巴国帝王陵墓多葬于此,故称涪陵。年由地级涪陵市改设重庆市涪陵区。
綦江区
因境内有源于贵州的綦江而得名。綦江古称夜郎溪,江水色如苍帛,故名綦江(因“綦”字有苍青色的含义)。年与原万盛区合并后撤县设区。
大足区
得名于大足川,即今天的濑溪河,因沿河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生繁荣,大丰大足,故得其名。年与原双桥区合并后撤县设区。
长寿区
明初以县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多长寿老人,因此得名。一说长寿山周围平衍曲折,形如寿字而言,取以名县。年撤县设区。
合川区
三川汇合称合川。因嘉陵江、涪江、渠江三川在此汇合而得名。年撤市设区。
永川区
“永”字三川称永川。唐大历十一年置县时,有三条河汇流于县城附近,形如篆文“永”字,故取名“永川”。一说当地山川阔远,因名永川。年撤市设区。
南川区
南川之名始于元世祖时期,南江别名称南川。今綦江河古称南江,其上游一支源于今南川境内,其源头之地遂被命名为南川。年撤市设区。
璧山区
唐代以境内的壁山得名,即今茅莱山,亦名重壁山。清雍正时,因该山出产一种明润如玉的白石,故改“壁山”为“璧山”。年,璧山区正式成立。
铜梁区
唐代以县城东的铜梁山命名为铜梁县。传说铜梁山其右梁横亘,形如五屏,每当阳光照射,石梁呈古铜色,故名铜梁。年,铜梁区正式成立。
潼南区
民国三年,因地处清代潼川府(四川省三台县)之南而由东安县更名为潼南县。年,重庆市潼南区正式挂牌运行。
荣昌区
明初因昌元县系古荣州、昌州之地,故改名为荣昌县,同时亦寓繁荣昌盛之意。,荣昌区挂牌成立。
万州区
万州以“万川毕汇”、“万商毕集”而得名,最早于唐贞观八年出现,年由原重庆市万县区更名为万州区。
黔江区
黔江古属黔中郡,乌江发源于郡,古称黔江,区名得名于此。年由原重庆市黔江开发区改设为黔江区,区内73.3%的人口是少数民族,为重庆唯一的少数民族区。
大渡口区
清末巴县一士绅在长江以北设义渡,该渡口为沿江数十渡口之首,大渡口由此而得名。年建区。
九龙坡区
南宋光宗在重庆即位当皇帝时,天上飞来九条龙,盘踞在一高坡上,后来这高坡就被人们称为“九龙坡”。一说该地在明代有地名九龙滩而得名。年由重庆市第四区更名为九龙坡区。
沙坪坝区
沙坪坝原为嘉陵江边一块面积不大的平坝,因坝上多江沙,故曰沙坪坝。抗战时成为沙磁区中主要的文化区。年正式定名为沙坪坝区。
巫山县
传说中上古时帝尧的医师巫咸死后被封在这里,因此山称巫山,春秋战国为楚国巫郡,秦汉改郡为县,时名巫县,距今多年。
巫溪县
巫溪县原为大宁县,民国三年因与山西大宁县重名而改为巫溪县。县名来源于县境内之大宁河,大宁河也称巫溪水,故改县名为巫溪。
丰都县
因境内有平都山,东汉始设县称“平都县”。隋朝时,隋文帝巡游到此见江中有一沙洲,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非常喜爱,于是将沙洲赐名为“丰稳坝”,将“平都县”改称为“丰都县”。
垫江县
“垫江”地名的由来,历史悠久,早在巴国时已有垫江之名。秦国在江洲设置巴郡,下辖有垫江县(今合川合阳镇),是“垫江”作为县名之始。
城口县
今城口地区于清道光二年置城口厅,因城口山为名。一说因该地为陕西、湖北入川门户,形如城口,故名。民国二年(年)改设城口县。
云阳县
云安之南称云阳。因处于古云安盐场之南和五峰山南麓,古时山南为阳,故名云阳。
奉节县
唐贞观23年,因旌表蜀丞相诸葛亮奉昭烈皇帝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名奉节县(奉公守节)并沿袭至今。
武隆县
唐时称武龙县,以境内武龙山为名。明初因与广西武龙县同名,遂改“龙”为“隆”,同时寓兴隆、兴旺发达之意。
梁平县
西魏元钦二年(),置梁山县,以境内高粱山为名。年,因县名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遂以境内有渝东第一大平坝而更名为梁平县。
开县
因境内南河古称开江,故古称开州。明初降州为县,开县之名此后一直沿袭至今。
忠县
为表彰忠烈的巴蔓子将军和郡守严颜,唐贞观八年唐太宗赐名忠州,至民国二年改忠州为忠县至今。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石柱最初以石潼关、砫蒲关二名首字而得名。一说因县城南宾镇东部万寿山上有一对巨石酷似少男少女、分别称男女石柱而得名。年设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彭水县志》记载,彭为鼓声,当时流经境内之乌江峡水澎湃发出“彭彭”似鼓之声,故名彭水县。年设立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秀山置县始于乾隆元年(年),以县西一百八十里的高秀山为名。年设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汉高祖时在此置酉阳县,当时在今湖南永顺县南猛洞河与酉水河交汇处之王村,因位于酉水北岸而得名。年设立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触摸妹再多说一句,
由于年代久远,
有些区县名字的来历亦有好几个版本说法。
触摸妹只选择了大家都比较公认的,
如果和你的认识不一样,
还请多多指教。
编辑
萝卜,审核
甜甜
本文由“深度重庆”整理发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