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长寿塬同乡会成立一周年之际
长寿塬,你的名字颤抖着我的指尖,
一次又一次的澎湃,
我激动的耕耘着这片纸张……
年5月,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连夜写了一篇《长寿塬》,之后,在同乡《荣耀渭南网》左哥的友情帮助下,发表于其网站,被大量媒介转发,阅读量有4万人次。后来,我通过网络平台创建了渭南长寿塬同乡会线上组织。
我之所以会选择在5月4日创建同乡会,是因为这天是五四青年节。因为青年有蓬勃的朝气,有绿色的希望,有崇高的理想,有热切的希望!东塬未来的发展,靠的就是我们这些年轻一代!我觉得,我们应该为家乡做些什么?于是长寿塬同乡会就正式建立了。
我对东塬有着特殊的情感,自13岁那年来渭南,心里总是惦记长寿塬的一草一木。每逢佳节,总会在记忆的黄昏里飘满思绪,炊烟缕缕在梦里飘摇。鸡鸣狗吠、牛羊猪叫,甚至和邻里之间的争吵都会成为一种很温馨的回忆,如一曲轻柔的音乐,伴随湭河淙淙的细流声在心地流淌,一直流进我的心灵深处。乡思总会让人诗意盎然!
宣传东塬是我儿时就有的一个梦。这可能和我小时候的一些经历有关。那年我13岁,父亲将我从塬上接到城里上学。上课第一天,当老师将我带进了教室时,同学们都看着我这个黝黑皮肤的小男孩,到底是谁?我显得有些羞涩,我就像是一直跑到别的鸡窝里的母鸡,显得极不自在,最后渐渐地恢复了正常。老师让我站在讲台上介绍自己,我用方言陈述道:“我叫闵龙(那个时候,我还没有随户口改名字),我家在东塬……”然后,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只是低着头不语。同学们有些疑惑,“东塬是哪里呀?”就连我那个美女老师,她也不知我的家乡东塬是在渭南。倏忽,一个同学站起来叫道:“我知道,东塬就是农村。老师,你看他说的是土话”。
虽说,我已在渭南生活十多年,但是我的乡音还从未改变。我对长寿塬有感情,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精神家园的灵魂居所。每每回忆起塬上,总会在记忆里想起我们一家四口,围着小桌子,端坐在小板凳,在门房的走道里吃饭的场景;总会想起和村里的发小去水库钓鱼和偷杏子的时光;总会想起骑车载着妹妹去另外一个村子的阿干小学上学的情景;总会想起每次犯错误,母亲将我关在门外,妹妹总是偷偷半夜给我开门的情景………我喜欢家乡的声音。直到现在,我还是说的方言。
后来,我上了高中,再后来到大学,我遇到的人,很少有知道,在渭南,还有一个地方叫东塬。在许多人的印象里,东塬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地方。土塬之上,一望无际的平坦,很少有人知道。东塬是贫穷,但都是相对的,并非想象的那般如是。于是,宣传东塬的愿望在我心理就开始萌芽了。就像那奔流的江水,浩浩荡荡,汹涌的浪潮,不停的冲击着我意志的大堤,不久,它就要一泻千里了……
但愿望是美好的,条件并非都允许。直到我工作之后,这种愿望就变得实际可行起来。因为,在此之前,我几乎没有接触过电脑。学电脑都是两年前的事情了。以前总认为,去网吧的,肯定都是坏孩子,所以很少涉足。后来,为了求职需要,我不得不卷着铺盖,在网吧住了三个月,愣是学会了电脑。所以,在这个时候,宣传家乡的愿望,就变得实际可行了。
我们的东塬,风景是迷人的。田间小路曲曲折折而妙趣横生。当田野里麦浪翻滚时,随夏风奔路,感受着绿色的希望。果林飘香,林色葱葱,一步一景精雕细刻。行车在长寿塬的路上,沿着绿色的踪迹,便给人以崇高的理想、蓬勃的生机和绿色的希望。一株株沉思的大树和一颗颗静默的小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悄悄的吮吸,静静的汲取,在和风细雨里,健康的成长。白居易曾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的就是这片充满生机蓬勃的景象。
我们东塬的龙尾坡上有一棵千年古树,至今屹立不倒。关于这个千年古树,有一个传说。先从传说说起。据说,曹娥皇后洗身用过的皂角核,倒在行宫外,后来长成了一棵参天的大皂角树。这个村庄的人在这里修了一座花庙。故这个村便成了花庙村。
站在龙尾坡上可纵观渭南市夜景,满眼望去,一片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色彩烂漫,烁光闪耀,无不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让精神的羽翼归憩。居高临下,一切得失荣辱都是那样的微不足道,长寿塬就这样的,永远都在大度的接受人们的亲近!
我们东塬出过三个皇后,汉光武的阴(梨花)皇后。隋文帝的独孤(加罗)皇后,宋仁宗的曹(娥)皇后。渭南长寿塬“崇凝镇”古称“独孤庄”,是隋文帝杨坚惟一的皇后独孤加罗娘家。
我们东塬有有秀龙山、天留山国家森林公园(包括凤凰山、佛祖庙、梯子崖、狮子岭、黄金谷、万年神龟、仰仙池等多个景区,共计40多个景点。)、中国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黄狗峪等。去年,还新建了一个滑雪场,是渭南地区唯一的一个滑雪休闲度假区,东塬旅游资源丰富,有待开发。
我们东塬有“灵台寺”,位于长寿塬南端桥南镇的塔山。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寺在山口坪上。寺后有塔七座,象征七星。寺内有古柏、石林。为本县名胜古迹。唐代诗人刘禹锡、贾岛、钱起、朗士元,明代文人南逢吉、贾屿、南居易等都曾游览此地,并留有诗文,清代寺废山荒。“渭华起义”后“灵台寺”为国民党宋哲元部队所毁,现只有遗址和石林。
我庆幸自己生在长寿塬,我深爱着长寿塬的这片土地。这也是我写本文的目的所在。这也是我创建同乡会的目的所在。我想长寿塬如此秀美,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怎么就不能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呢?或许有一天,东塬的旅游产业、观光农业会蓬勃发展,那个时候,人民就真的会富起来了!
我想,我是庆幸的。当我穿行于一切有关东塬的文字,穿行于一切感动的诗行的时候;当我发现我的朋友圈和网上频频出现“长寿塬”这三个字眼的时候。我才知道无数次沉默与激情,黑夜与时间精力的付出代价,是值得的!我突然间发现:有同乡们的支持与鼓励,我就有理由做的更好!
纷繁的思绪,飘来飘去,最终还是在我的笔尖下生了根。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话去结束这篇文章的结尾。所以我只说一句心里话话:愿长寿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愿长寿塬的人们永远健康长寿!愿渭南长寿塬同乡会更好的服务东塬,造福东塬人民!
同乡会简介渭南长寿塬同乡会,属于东塬(长寿塬)民间自发行为。群创建于5月4日青年节。同乡会属于线上组织,目前共有成员大约有多人。而且每天数量还在递增!在这里,我们收获了友谊,认识了好多同乡的朋友。我们每天都在为宣传家乡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看看,我们的成绩——★年5月,一篇《长寿塬》,,被大量媒介转发,阅读量有4万人次。★年5月21日,一篇《长寿塬的好媳妇—王俊玲百善孝为先恪尽孝道照顾三位老人》发表荣耀渭南网。同年,11月7日,该人物被西安《华商报》采访,并发表题为《好媳妇照顾重病婆婆20多年》的文章,引来白癜风诊疗指南治白癜风武汉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