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四川地区蒙古人的故事,非常感动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索永布,是蒙古民族一个古老的图案。由日、月、火三组元素组成。日象征父亲,月象征母亲,火焰的三条火舌象征现在、过去和未来。图案总体象征着崛起与发展,并有祝福人吉祥长寿、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的寓意。

年10月,《TV驿站》栏目组趁着国庆长假,选择了南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参加一位四川蒙古族女孩的传统婚礼仪式。回来以后制作播出了两期以四川蒙古人传统婚礼为主要题材的节目。这也是栏目组主办此次《牵手梦想》捐赠活动的一个原由。

(精彩视频,建议链接wifi观赏)

下面与大家分享和栏目组一同前去的青海海西蒙古族摄影家乌席勒老师拍摄的一些四川蒙古人的图片及感想:

四川盐源蒙古族家里的祭祖台(他们祭拜苏勒德)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发生过许多传奇的故事,四川和云南都有蒙古族生活,他们没有忘记祖先是成吉思汗,没有忘记草原。

他们离开北方草原已经七百多年了,可是他们依然渴望北方的家园,依然保持着古老的蒙古族习俗,依然传唱着思念故乡的古老歌谣。

我们走进盐源是第一次,而他们中多数人看到来自北方故乡的蒙古人也是第一次,所以就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话语、太多的不舍。

九十多岁的老奶奶在给乌阳嘎讲述自己的思念...

我们是以四川蒙古族女孩琪琪格的婚礼为主线,拍摄记录了盐源县蒙古族的生活、习俗之一角,要走进他们的家园、走进他们的内心、走进他们的世界,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更多的了解,但是我们打开了通往这里的信号,这个是我们远行万里来到这里的目的。

出嫁前亲人们依依惜别

亲家为新娘定制的蒙古袍及礼品

娶亲队伍在铺满松针的“草原”上进行传统午宴,松枝和松针搭建的午宴席象征着北方草原。

新娘按照蒙古族传统熬茶

四川蒙古族做的手把肉

吃一口咱四川蒙古人做的灌肠

蒙古高原是我瞭望你的地方,川滇大地是你渴望草原的家园,我们相隔万里,却亲近如邻;我们渴望相聚,却度日如年;我们同族同源,却天各一方;我们无法同语,却心灵相通。

多少歌声叙述着对北方草原的思念,多少眼泪流淌着对祖辈虔诚的敬重,多少话语诉说着远离家园的痛楚......

离别的时刻老人问:“成吉思汗画像还有么?我想留一张....."

老奶奶流着眼泪泣声唱着:“祖辈说北方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族人会来带我们回家;我们已经等待了太久太久,你们什么时候来接我们回家......”,歌声伴着泪水流淌而出,让所有的人同时流下惜别的泪水...

对于远方的他们来说蒙古情怀是多么珍贵,就像稀薄的空气,他们在渴望来自蒙古高原的温暖气息。

一、关于介绍一下西南蒙古人的来历:

第1支:元初期随忽必烈征大理国而遗留在川滇地区的蒙古人(云南玉溪兴蒙的卡卓蒙古人,丽江周边的为纳西族,凉山州木里、盐源、西昌等地的为蒙古族,还有泸沽湖周边的被称为摩梭人,摩梭其意为是蒙古语先锋军的意思,也是蒙古人,其中和东女国、藏族、彝族有融合,较为复杂);

第2支:元朝末期红巾军作乱,为躲避红巾军追杀而逃到西南地区隐姓埋名的蒙古人,尤其以铁改余家族这一支为例。当时元朝中原政权灭亡后,镇守云南的梁王(孛儿只斤把匝剌瓦尔密),云贵川大部分地辖仍然在梁王实际控制范围内。梁王坚守云南与明朝抗衡,数十年间并派遣使者去漠北觐见蒙古汗。铁改余家族至于要逃至西南地区,或许是这个原因吧;

第3支:清朝初期满蒙八旗军入西南驻守而留在这边的蒙八旗军后代,主要以今天世居在宽窄巷子、长顺街附近的满蒙后人为主;

第4支: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在西南求学、工作的蒙古人,这就是西南蒙古人的大概情况。

推荐同胞们看有关于西南地区蒙古族及其后裔的相关书籍《西南蒙古族》、《追寻蒙古族后裔的足迹》、《散居在祖国内地的蒙古族及后裔》、《藏彝走廊:文明起源与民族源流》、《胡系民族与彝族走廊——以蒙古族为中心的历史学考察》。

《西南蒙古族》一书由原四川省西昌市蒙研会会长王文芝女士所著。王文芝女士花了很多心血搜集整理出古蒙古语话册草稿,以现代拉丁文、中文对照发音的方式编撰,期待面世。

《追寻蒙古族后裔的足迹》一书由原内蒙古民委主任荣盛先生历时三十多年对散居祖国各地的蒙古族及其后裔的历史和现状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本书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追寻历史渊源、认识民族变迁、了解祖先历程、传承民族文化的详实史料,值得收藏学习。联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ouzx.com/csxxw/113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