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寿距重庆主城区不足百公里,原为长寿县,现为长寿区。唐代武德二年,始置乐温县(即今长寿区域),隶属涪州。“因其地常温,禾稼早熟,民乐之”,故定名为乐温县。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年),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夏,都重庆。明玉珍将乐温县改名长寿县。因县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多长寿老人,因此得名“长寿县”。清代康熙六年,知县余钰复移县治于凤山,以石修砌成垣,辟有四门:东名“迎晖门”;南名“安庆门”;西名“集凤门”北名“拱辰门”,历八年,城成,至此长寿县城规模始具,人称“凤城”,直到今日。以前从未去过长寿,但早年就知道那里有个长寿湖,有个在四川赫赫有名甚至在全国都叫得上号的四川维尼纶厂。上世纪七十年代,妈妈有个同学,重大电机系毕业的漂亮姑娘,一不小心嫁了个年轻有为的市府干部,结果给右派的网网扣住了。后来发配到长寿,一个在水库捞鱼,一个在维尼纶厂做工,来趟重庆恨不得要花上一天的时间,叔叔阿姨上门的时候,我就有鱼可吃了。前不久网上刚好看到一个短视屏,几个年轻人在长寿城中一处叫三道拐的老街上从上到下骑行山地车飞驰,非常的惊险刺激,视频不仅仅是表现出了年轻人的驾驶技术和勇敢精神,也同时为我们展示出了古城老街的历史风味,这也让我记住了这么一个长约两三里的有多道急弯的行将拆建的老街旧巷。这次回渝,做了一个计划,长寿一日,多点游逛。一早,天未亮,驱车赶往长寿城区,第一站,菩提古镇。长寿老城区,自然是在靠近江边上,但长寿城区的地形地貌限制它的建设发展,实际上也不是紧贴长江边,而是在长江一处大弯角的北侧山上,或者是在山上也不是一块平地,而是一处小山城。老城区发展至今整体面积也不超过3平方公里,而最近一二十年,在老城的北部开辟新城,不算在城区周边的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重钢、港区码头、重庆长寿化工园等工业园区和大型厂矿,光是长寿新城部分面积就在十五平方公里以上,数倍于老城区的规模。目前,新城的规模基本成型,路网已成,中间的各个格子也都快填充完成,想不到的是小小的长寿区竟然也有这么强的购买力,整栋整栋的大楼都卖给谁了呢?新城中建有面积约0.4平方公里的菩提古镇,以前也叫长寿古镇,年开街,成为重庆近郊的又一处游玩之地(规划部分似为亩,1.3平方公里,其余部分估计都应该是借古镇之名实为别墅小楼之地。)。年5月菩提古镇旅游风景区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并计划与西北侧的菩提山风景区一起申报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菩提古镇号称以巴渝文化为背景,以中国西部(云、贵、川、渝)建筑文化为平台,展示几千年来巴渝人文文化及中国寿文化。这里实则就是建起一座吃喝玩乐购物消费的一处场所,所有的文化要素都是用来凑数的,但这座新古镇和全国那么多新古镇新古城很不同的一点就是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以本地消费、本地休闲娱乐为主的。在它的周围是完全新建而成的城区,首先在本地就有极大的消费市场、自身就有很强的造血功能,在自己窝里捂熟捂热的基础上再慢慢辐射出去,所以这样的新古镇只要定位适宜,生命力应该是有保证的。不过就如同新城尚未成为火热之都一样,菩提古镇在非节假日之际、在疫情尚未消弭之时,还是显得比较冷寂。(2)长寿虽是老古城,但城中很少能见到古迹,就是旧影也不是很多,感觉上如同一座新城一般。老城中街巷多狭窄,坡弯较多,但车流人流皆稀,生活节奏明显趋缓,自有一种闲适的的味道。据介绍,这里尚存一段建于年轨道缆车,年,当地政府投入巨资对其关键设备全部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更换,将其作为“长寿记忆民生工程”而重新启动,使这种在重庆这座山水城市独特的交通工具再度焕发青春,而且这条缆车是目前国内轨道最长、坡度最陡、运行最久的地面客运缆车,是重庆缆车的杰出之作。它不单有效地延伸了自己的生命周期,同时也承载了许多重庆人对望龙门缆车、龙门浩缆车、两路口缆车、临江门缆车、储奇门缆车等的回忆。缆车的体验已经间隔了三十多年,本想作一次回忆的旅程,不想因为停电而让这个念头成了遗憾。据说乘缆车还是免费的哟。缆车站壁面上嵌一文保碑,上书“长寿区文物保护单位长寿缆车站长寿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三年五月公布长寿区文广新局二〇一四年五月立”,另有一简介牌:“长寿缆车长寿缆车曾是长寿城内与河街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始建于年2月,同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营运。缆车采用了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的“鱼腹式”轨道,全长米,垂直高度米,现为国内运行最久、线路最长、坡度最陡的“鱼腹式”轨道地面缆车,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长寿人的美好记忆。随着时代的变迁,长寿缆车逐渐退出了作为交通工具的历史舞台,成为滨江长寿谷文化旅游景点。乘坐缆车,长江两岸的秀美风光,定慧寺的流风余韵,三道拐的古风遗貌,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不远处,山崖上一小段古城墙和一座面向山脚长江的城门洞,称为西岩城门洞或西岩观城门洞(西岩观是山名,因山上原有“西岩观”古庙而得名,为昔日长寿八景之一。),现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不过现场未见文保碑,只有长寿县和长寿区的文保碑,另有一块“长寿区古建筑保护牌”。门洞外崖下有许多近代题刻。(3)三道拐,古城的一条老街巷,始建于明代中期,因道上共有3个大拐,俗称三道拐或三倒拐。街由石板路、石梯坎和两旁连绵不绝的房屋组成,沿一条山脊弯曲而下,连接山下江边和山上城中,建筑历史多在数十年以上,为明清街市建筑群风格。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历次评选中,重庆第一个上榜的是磁器口老街,而第二个则就是这里的三道拐了(第五届初榜)。早期的门牌号码都称三道拐,后来在申报历史文化名街时,认为应为三倒拐。街巷上口处,一块简介牌“重庆历史文化街区三倒拐三倒拐(含和平街)共长2.5公里,高差米,石梯余级,整个街面全由青石砌就,宽约丈许,时而陡峭,时而平缓,曲曲弯弯向前延伸,透出数百年沧桑。三倒拐的建筑年代为清代至民国时期。整个布局依山就势,顺着青石路面蜿蜒而上。所有建筑以穿斗结构为主,辅以抬梁结构,小青瓦屋面,屋顶悬山式和歇山式相结合,古朴典雅。其中不乏大量四合院,院内设有小天井,上厅明间用抬梁结构,上厅与左右厢房之间三到五步踏道,特别是上厅的斜撑多采用镂空装饰,内容丰富,生动夸张。配以传神的雕梁画栋、楼阁窗棂,极富情趣。在抗战期间,三倒拐曾是长寿最繁华的地段,民族工业发达,有面粉厂、盐、茶等店铺余家,为重庆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蔬菜、肉类等后勤保障物质,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年,三倒拐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历史文化街区。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年5月”。另有长寿区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碑(以三倒拐古建筑群的名号)和长寿区古建筑保护牌。长长的老街旧巷俨然一座小城,建筑基本为清代至民国建筑,据说挂上号的古建筑就有64栋,超过0平米。整个老街建筑保存尚可,远较以前未拆迁前的弹子石老街、十八梯老街等要强出许多,简单修整一下甚至不次于磁器口的老屋旧房。不过这里整街多已搬空,如何重建尚不可知。20年前长寿撤县设区后,区政府就对三倒拐作出旅游开发规划,主要是对老街道路和房屋进行了局部的修复改建,加上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认知而没有最终走上大拆大建之路,这应是三倒拐之大幸。不过现今再度临坎,后续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4)长寿长江北岸不语滩至黄草峡一线,是长寿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富集地区。这里有宋代兴建、明代迁建的桓侯宫(张飞庙);清代兴建的文峰塔、不语山寨和不语滩古栈道;三国蜀汉军师诸葛亮调兵、大将张飞驻防、东汉赤甲军征战的赤甲山古战场;唐代武德年间设置永安县,县治所在的阳关城(永丰场);悬岩高耸、绝壁紧锁、滩险水急的黄草峡,唐代大诗人杜甫飘流至此,写下了著名的《黄草峡》诗篇。清代陕甘提督、振威将军胡超登文峰塔,也留下《黄草峡新塔成》一诗。如今,这些名胜古迹遗址、古建筑和自然风光,大多保存较为完好,不失为长寿境内一杰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江边山上一高耸的白塔为文峰塔,为八角七层亭阁式佛塔,通高38米,建于清代同治5年(公元年),是新时期长寿“八景”之一。文峰塔是为平息山下不语滩的滩险浪恶、降魔镇妖而修建的。塔基八角平台的每个转角处,均塑一头立狮,头顶莲花。塔内设有石级盘旋而上,各层均设有龛窟供有神像。塔门面西,两侧石柱门槛上刻有长寿知事武林王锡所题楹联:“窣波峙中流凤山作镇,勃极烈愿多士雁塔题名”。塔内可随意上爬,登塔顶可观山望水,可收四野风物。文峰塔为长寿区区级文保单位,并钉一铜牌“长寿区古建筑保护牌詹家湾文峰塔”。(5)桓候宫,又称张飞庙,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年间(~),因张飞曾驻兵于此,故后人立庙祀之,清康熙四十八年()和咸丰七年()两次改建,现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桓侯宫由山门、正殿、横殿、配殿等组成,山门建于清咸丰七年,为牌坊式结构,庑殿式屋顶,檐下斗拱,再下为“福禄寿喜”的浮雕和彩绘。山门正面楹联:“精心壮志于今为烈,忠肝义胆振古如兹”,横批:“蜀汉正统”,其上直排“桓侯宫”三个大字。山门制作考究,气势雄伟,精美的雕刻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只可惜今为险物,已封闭不开,进庙得走旁侧小门。山门外还有有高约2米的摩崖造像二尊,人称“千里眼”和“顺风耳”,造像肌肉丰满,威武雄壮,但风化残损严重,头为近代水泥补砌,中间有石刻,字迹不清。桓侯宫为一处道观,香火似不甚旺盛,游客香众稀少,以前好像还收个门票什么的,现在则是敞开大门。不过如此宝贝一样的地方,保护工作有点够呛,墙斜梁歪的,让人有点唏嘘。江边,三峡蓄水成湖,长江险滩也多成昨日的传说,波静水蓝,也更显的古庙旧观的静谧和沧桑了。(6)三倒拐接抵山下的河街对面,隔一条小河溪(桃花溪),有一组建筑群,定慧寺,拥山临水,八面来风,曾是长寿一处重要的文化地标。寺建于唐宋之际,乃受柳宗元治柳州的启发,曾经废律改禅,后来规模遂大,名声愈响,长寿八景中有“定慧晓钟”,为世人称道,大名鼎鼎的理学家朱熹也曾为定慧寺赐匾“天风海涛”。不过现在建筑多是近年来新筑,政府投资恢复昔日古刹巍峨、钟声悠扬的盛景,让这里成为了一处景区,先现在也由以前售票方式改成免费。院内有定慧寺旅游景区简介:定慧寺旅游景区,雄踞长寿老城河街之青龙嘴上,南望江南诸峰,西接凤山翠玲,左濒浩渺长江,右挽蜿蜒桃溪,是一个独具江山胜概和人文底蕴的旅游景区。景区内有定慧寺、青龙阁、王爷庙、江西庙、定慧晓钟、天风海涛、古迹犹存、汉墓遗址等众多景点,是长寿滨江文化旅游走廊的标志性景区。定慧寺中有今人一联还比较有意义:定在心慧在净此岸空余定慧寺,长于文寿于和众生尽得长寿乐。(7)在过桃花溪上的桥时,就看见有一处教堂,七拐八拐摸进去时,才知这里为长寿上东街天主教堂,是一座还建教堂,为哥特式建筑。老教堂有上百年的历史,旧址何没有查到。此刻,教堂本不开放,但看我们远道而来,工作人员很热心地为我们打开了门。长寿一日,走马观花,收获颇丰,沉甸甸满坑满谷。(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