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村ShǔguāngCūn位于东阳市巍山镇镇北1.2千米,由曙光、屠店、下沈、三甘塘彼此相邻4个自然村组成,东嵊公路穿行,松溪环绕流淌。地属平原,全村呈块状分布,耕地面积亩,现有农户户人,是一座有着历史记忆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忠孝名村”。虽有区位交通优势,但曾经的曙光村缺乏支柱产业,群众增收乏力,村集体经济羸弱,村集体主要收入除了山塘水田流转的微薄点滴外,基本靠政府补助。多数村民盖不起像样的楼房,村内道路弯曲、坑洼,连去镇上赶集都很不方便。如何摆脱经济薄弱帽子,让村民增收致富?在党委、政府的指引下,曙光村确立了“立特色、抓产业、带就业、促消薄”的发展思路,村两委通过商讨,决定将一门当地特色的手艺“长寿面”进行发扬光大,探索特色产业致富的民俗道路。原来曙光村一直有一种用手工拉成晾干的素面,成为爽面(索面),俗称为“长寿面”。。爽面又细又匀、颜色白净,鲜软可口,是女子月子期间必备的食物。相传陈武帝陈霸先即位时,设宴庆祝,要各地进贡美食评比。有位名叫“万顺彩”的宫女呈上一盘面,陈武帝见这面又细又长,工艺十分了得,又听万顺彩道菜名“长福长寿面”,登时龙颜大悦,重赏了万顺彩。此后,宫中每有贵客到来,必由万顺彩供奉一碗长福长寿面以示厚待。至此这门历史悠久的手艺就在曙光村一代代流传下来,只不过只有四五户农家在做,称得上美酒巷深。村里着手开发爽面后,先是重建了道路方便运输,重建了广场方便爽面的挂晒,购买烧制工具,又广泛宣传,邀请老师傅多次指导。因为经济下行压力,青壮年外出务工艰难,便一个个加入“爽面产业园”。现在,全村户农户,有近户从事爽面的加工生产,全村年产量大约在万斤以上,产值已经达到万元,一下子曙光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行走在墨黑平坦的新柏油马路上,广场上,爽面成帘;果林间,蔬果青葱;漫步阡陌,油菜花海;深巷胡同,百花争芳;翠竹绿桑,小桥汩汩,精筑小楼别致优雅,让人耳目一新。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要投入多万元建设养老服务中心,为子女外出照料不周的老人提供集中照料服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到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让我们很振奋。我们现在也有个小目标,那就是在实现整村小康。”曙光村村委会主任赵庚余说,村里还将进一步拓宽思路,引进生态种养,发展养生经济,让大家挣到更多的票子,收获更多的幸福。
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
增加农村的收入
真正提升群众幸福感
文字:王剑
编辑:吴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