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风
扬正气,从 苏三娘原姓杨(苏三娘的真名已经无法考证,一说原本姓冯,叫冯玉娘。史籍上关于她的籍贯记载也是含糊不清,一说是广东高州人,一说是广西灵山县石塘镇苏村人)。玉娘和父亲都是天地会会员,练就一身好武艺。
清道光年间,玉娘随父以卖艺为生,流落广西灵山县。一天,父女俩在街头卖艺,当地有个富翁见玉娘年轻貌美,顿起淫心,欲娶以为。富翁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便唆使随从打手动武强抢。父女奋起抗暴,无奈寡不敌众,老父在狠狠地打倒两个对手之后,死于敌人的刀下。灵山天地会广义堂首领苏三闻声赶来相助,勇挫敌众,把玉娘从重围中救了出来。以后,她与苏三结为夫妻,故人称苏三娘。
且说那苏三,表面上经营运输业,实际上乃是灵山天地会首领之一,以“劫富济贫,杀官放囚”为口号,得到广大贫苦群众的支持,当地人说,苏三娘嫁给苏三之后,曾协同苏三相率领会众攻打灵山县城,攻陷草鞋街(今凤凰街)和糖行街,震动了廉州府。这里人介绍,苏三娘偶尔跟随苏三外出打仗,她善征勇战,智慧非凡,威风凛凛。当年苏三娘攻打县城,穿白袍、骑白马、使双刀,有力的手臂竟是四方的,那是何等的英雄,由于苏三娘英勇善战,老百姓将她奉为神人。
苏三在道光三十年八月的一起战斗中,由于投机分子的出卖,被乱箭射死。
苏三被害后,苏三娘带着苏三的手下到天地会请求帮助,天地会拨了会众交由她指挥,不几天苏三娘杀了仇家,烧了凶手的家宅。于是苏三娘成了官府通缉的“女匪”。苏三娘从此拉起一支精壮的队伍,劫富济贫,锄强扶弱,驰骋于横县、钦州、灵山一带。
随后,道光二十九年()冬,苏三娘率天地会多人加入太平军,参加金田起义,跟随洪秀全转战沙场,立下汗马功劳,位至女军军帅。
苏三娘投奔太平军后,可谓如鱼得水,兢兢业业地为天国而奋斗,随军北击象州,东进永安。在固守永安城期间,苏三娘率领的女军英勇奋战,对太平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来在攻打桂林时,女军又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不少女兵还是背着孩子上阵的,把敌人杀得落花流水,战场上人喊马嘶儿童的哭喊声混杂一起,场面十分壮烈。清人有《独秀峰题壁诗》写道:“火光烛照满城红,附郭闾阎一炬空。疑阵纵横参妇女,战声远近杂儿童。”当时湘军在向朝廷的奏报中,都称苏三娘的女营为“大脚蛮婆”,有诗写道:“八百女兵都赤脚,蛮衿扎袴走如风。”当然,郭沫若写这一带的妇女:“健妇把犁同铁汉,山歌入夜唱丰收。”苏三娘在守永安、围桂林、打长沙、攻武汉、破南京等战役中,英勇善战,所向披靡。连清朝当朝状元龙启瑞也为之倾倒,曾赋诗《苏三娘行》,赞她“两臂曾经百余战,一枪不落千人后”,“驰马呼曹意气豪”,“万千狐鼠纷藏逃”。特别是攻入南京成立首都时,世人赞曰:“城头鼓角声琅琅,牙卒林立旌旗张,东家西家走且僵,路人争看苏三娘。在那个没有女兵的年代,这苏三姐把洪秀全的风头也抢了。(影视作品《太平天国》片段)苏三娘带的军队人称大脚蛮婆,平时头缠红巾,短衣短褂,脚穿草鞋,还有赤脚。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苏三娘曾任女营副总管,协助洪宣娇管理女营。咸丰三年(年),苏三娘奉命与罗大纲各率男女军攻打镇江,战斗中她冲锋陷阵,飞身登城,其英雄事迹不胫而走,时有诗云:“绿旗黄幌女元戎,珠帽盘龙结束工;八百女兵都赤脚,蛮衿紥袴走如风。”在这次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中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可惜在后来的文献资料记载中,苏三娘不知所终,但当地人传说,天京攻陷,太平天国灭亡后,苏三娘和丈夫隐居起来,生儿育女,过着平静的生活,长寿而终,但这仅仅是传说,或者是当地人寄予这个天国女英雄美好的愿望和祝福吧。也有据史书记载说:天京陷落后,配合友军坚守镇江而战死沙场。苏三娘的老家,今天的广西灵山,与苏三娘在这里起事的时候来比较,青山依旧在,河水照常流,唯一不变的是,日出日落,春去冬来,依然劳作在田间的农民,村子与村子之间鸡犬之声相闻,大家过着和谐而平静的生活。至今,乃被人们作为佳话传着。
在这里,古与今
传统与现代交织结合
下面,就跟着镜头
一起来飞进这条魅力苏氏古村
▼▼▼
魅力苏村风景独好
广西钦州市人大才常委会调研组在灵山县石塘镇苏村进行开展自治区乡村规划建设实地调研。
气势雄魄的苏村镬耳楼
镬耳重重,彰显大气。
工艺精湛的木雕
孩子们在古色古香的环境中成长。
如今,那些刀光剑影、擂鼓喧天的日子早已逝去,留下的是一个积淀着历史文化而生生不息的村庄。村中的老人老有所乐。
“将军!”不仔细听,还以为这里又要策马开战了呢!原来是一群村民在围桌下棋。听苏村村支书苏有材说,每天在村委门口旁,老人都聚集在这里打打牌,下下棋,特别是象棋,春节期间都举办象棋大赛,大伙都抢着报名。想必老有所乐就是这么一回事吧!小孩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玩耍。
苏村石雕。石雕分成四大块排成一字型,由上而下镶在墙上,左右各一列。石雕人物栩栩如生,富有故事性。村后丘陵起伏连天,三月荔千亩点点。
“做为传统村落,我认为不仅仅是因为古建筑群才吸引人,我相信人齐心更有魅力。”苏有材说。确实,苏村不仅仅是历史文化的遗留,它还流淌着由古而今的农耕文明的血液。登上钟秀山俯视,山环水绕,方块水田,绿油油一片,远处房屋炊烟袅袅。村前千亩农田连片,蔗林千亩威严;村后丘陵起伏连天,三月荔千亩点点。村前千亩农田连片,蔗林千亩威严
夕阳西下,撒网扑鱼待客。
夕阳西下,村民吴祖新提着一张渔网走过菜市场,经苏有材问起,回答道:“今晚有客人来,我去弄几条鲜鱼。”
“好事,我去搭把手。”苏有材应道。
他们的一个招呼,引起了我们的好奇,便徒步跟了上去。只见他们轻盈地跳上了竹筏,驶进了化龙塘中央,一个在竹筏后面掌舵,一个在前面看准了鱼群,朝半空中大力一挥,渔网撒开了个大满圆。
村中的依然保持着2元一把的无人菜市。
走进村中的菜市场,看到新鲜蔬菜整齐摆放,价格标注,无需人员看管。村民在挑选着蔬菜,不一会儿,一位老奶奶掏出2元钱,放进了系在菜篮子上的黑色塑料袋里,随即拎起一把青菜回家了。“自助菜市”成为苏村村民诚信为本的交流地。据悉,苏村现存明清建筑15个群落,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分属苏、丁、刘、陈、杨、卢、张几家大姓氏,几百年来,苏村相继容纳了百家姓里的近四分之一的姓氏,即24个姓氏,不同姓氏的人和谐共处,历无宗族械斗之争。此刻,在化龙塘畔金鱼尾处,化龙中学内民国兴建的四合院里传来了下课的钟声。学生放学。放学后,学生邀约老师一起讨论。▎来自文人相爱灵山发布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社会热闻
温馨提示:屏幕出现的广告信息,属系统生成,与本台无关,慎信为告!
热门
文章
精彩文章推荐欢迎阅读
(快速浏览通道)江苏苏氏苏氏寻亲
???新疆苏氏青藏苏氏
世苏动态福建苏氏浙江苏氏
热门阅览四川苏氏内蒙苏氏
河南苏氏吉林苏氏安徽苏氏
湖南蘇氏苏氏烈士谱江西苏氏
贵州苏氏苏晋云专栏天津苏氏
广西苏氏陕甘宁苏氏云南苏氏
广东苏氏台港澳苏氏海南苏氏
上海苏氏黑龙江苏氏湖北苏氏
重庆苏氏苏渭滨作品山西苏氏
山东苏氏苏健强作品北京苏氏
河北苏氏苏登科史料辽宁苏氏
如果你姓苏,留言说说你的地址、字辈并在留言处互动交流!
投稿方式邮箱:138033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