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通讯员张学其)近日,丰都县作协一行来到丰都县江池镇大安村安子寺采风。安子寺是一座木结构四合院子,正房比其他房子要高一米多,以前里面供奉着许多菩萨,香火很旺。现在只有正房前的地坝坎上供着几个小石菩萨,逢年过节仍有人前去朝拜。
笔者参观完寺观,发现地坝边上坐着一位老太太,像有八九十岁的样子,两个十多岁的小男孩不时牵着老人在地坝里走来走去,这引起了笔者的好奇。
笔者上前询问,刚给我们介绍安子寺情况的向泽虎过来说:“这是我妈妈,叫周学贤,今年岁了,前几天刚在江池场上办了酒席,县民政局、江池镇政府的领导都来祝贺过。”“岁,我的天!”同行的作家们惊呼了起来,纷纷与老人合影沾沾喜气。
精神奕奕的百岁老人引起了笔者探访了老人的人生经历的兴趣。
命运坎坷用勤劳撑起一个家
向泽虎是老人的大儿子,75岁。他说:“妈妈生于年2月16日,一生命运比较坎坷。”
老人的老家在重庆忠县拔山镇八德村,离江池镇大安村有两三小时车程。年,19岁的周学贤随母亲要饭来到江池镇邹家庙。
“当地一位老人看到我妈妈很可怜,变为父亲和母亲‘说媒’。那时我父亲17岁,家里也很穷,结婚时连盖的铺盖都没有。”向泽虎说。
“婚后,母亲在家做农活,父亲一直靠背力为生,背着盐巴到太平坝、武平、都督的大山里贩卖,再背着那里的土特产回到江池场,挣些钱养家糊口。年2月,父亲51岁时就去世了。从此,妈妈将我们四个孩子拉扯大,给我们成家立业。”向泽虎感激地说。
周学贤老人坐在地坝里,不时与曾孙们说着话。笔者前去打招呼,老人客气地问:“客人从城里来吗?快坐,路不好走,辛苦。”口齿十分清楚。
“我妈很能干,我们这里地处山上,劳动强度大,我妈从来都是在男人队伍里干活,栽秧、割谷,坡上屋头的活路都不输人,但脾气很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强势,我们都很怕她。两年前还能到坡上放牛割草,在家里煮饭喂猪。只是这两年才在家休息。”向泽堂说。
儿孙满堂晚年幸福爱好喝酒
周学贤养大成人的子女共4个,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而今已是五世同堂,子孙辈共有33人。大儿子向泽虎75岁,二儿子向泽堂63岁,三儿子前几年在51岁时去世,幺女儿也在前几年去世。
她一直跟着二儿子向泽堂生活,对吃什么老人没有要求,家里人吃什么,老人就吃什么,从不讲究,但一直吃得比较清淡。老人一生爱喝酒,以前是早中晚餐餐都喝,每次都在二两以内,感冒了吃药都是用酒送下。去年以来,为了老人的健康,家人有意减少了老人的酒量,但每天还是要喝些。家住远离场镇的半山腰,四周森林茂密,空气质量好,吃得清淡,岁前还在劳动,这也许是老人长寿的秘诀。
“我妈为我们子女操碎了心,现在是我们报答老人的时候了,所以,我们除照顾好老人的一日三餐外,还想法给她增加营养,经常都要包些包面放起,单独煮给她吃。”向泽堂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