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状况
一、发展现状1.政策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供应链金融近年来受到国家层面多项政策推动,是我国融资结构改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抓手。
在政策支持方面,年7月6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链条企业之间的真实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信息,为供应链上下游链条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现金管理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在政策监管方面,00年9月日,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意见》强调,供应链大型企业应严格支付纪律和账款确权,不得挤占中小微企业利益。各类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应严格遵守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加强业务合规性和风险管理。时间
政策名称
内容
.09
《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
支持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发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跨境支付、股权众筹融资、供应链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服务。
.0
《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
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
.10
《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
.04
《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
有条件的企业可加强与商业银行、平台企业等合作,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优化供应链资金流,积极稳妥、依法依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07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链条企业之间的真实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信息,为供应链上下游链条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现金管理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00.09
《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
明确供应链金融应坚持提高供应链产业链运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服务于供应链产业链完整稳定,支持产业链优化升级和国家战略布局。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提高供应链融资结算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提高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效率,支持打通和修复全球产业链,规范发展供应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增强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保障支持。
图表1我国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汇总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逐年递增根据易宝研究院数据显示,-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整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截至年底,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达到万亿元,供应链金融市场迎来快速发展。
图表-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单位:万亿元)数据来源:易宝研究院,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依然面临融资难题,供应链金融需求巨大中小微企业具有存活时间短、抗风险能力差、融资需求小频快、信息不透明等天然问题,从而导致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远高于大型企业,根据统计数据,00年上半年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99%,远高于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1.94%,因此中小微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供应链金融需求庞大。
图表中小微企业融资痛点在国家扶持下,中小微企业贷款总额呈上升趋势。但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年以实体经济贷款为主的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为98.8万亿元,小微企业年贷款余额为6.9万亿元,占比只有7.%。然而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比高达97%以上,未来中小微企业融资市场空间依然巨大。
图表4-年银行企业贷款余额(单位:万亿元)数据来源:亿欧智库二、竞争格局随着我国供应链市场的加速发展,市场参与主体也呈现多元化特征,由单一金融机构拓展到多种类型的参与主体,当前呈百家争鸣争相布局态势。
1.主体多元化供应链管理企业、BB平台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三类合计占比达51.66%,它们共同优势在于不仅参与或服务产业供应链的部分交易环节,且具备相应的链内整合和连接能力。银行、保理、基金、担保、小贷、信托等持牌经营的金融机构作为流动性提供者,占比为5.1%。另外,大数据+AI类、区块链类、物联网类服务商借助于金融科技的优势,为供应链金融生态的拓展和增值提供赋能,占比为9.6%。
图表5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相关主体占比(单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在供应链金融的参与各主体中,民营企业是供应链金融主体的主要参与者,占总体参与主体的6%,其资产规模主要分布在1-10亿,员工人数多在人以下。国有企业占比%,其资产规模多在10亿以上,员工人数多在人以上。另外还有6%的企业为外资企业,其资产规模多分布在50-亿的规模,都是大型跨国企业。
综合来说,大型的国有企业和大型跨国外资企业充分利用其健全的综合服务优势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主要的驱动力,同时,民营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参与者,发挥其在不同领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在特定领域的深耕,从不同方面帮助产业端实现供应链资金的优化,使供应链金融服务向更多维度发展。
图表6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主体的类型占比(单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服务客户数量有限超过65%的供应链金融企业服务的客户范围相对有限,客户数量在家以内,4%的客户数量在家以内。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B端服务产业壁垒高,不少企业起步选择基于自己更加熟悉的特定行业深耕细作,另一方面也同时受限于国内商业信用环境相对较差的、金融科技应用还不够成熟,真正数量上占主导的微利企业尚未被有效的金融服务所惠及。
.业务融资规模偏低绝大部分的供应链服务企业的融资规模在50亿以下,占总量的65.8%;其中不乏总规模不足1亿的初创型机构,占总量的14.56%。4.05%的企业为融资规模在百亿级以上,其中有4%的企业为银行机构及金融机构。总的来说供应链金融融资规模分布较为分散,小型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的融资总量与大机构的融资总量差距悬殊,融资总量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也对应着融资成本的差异。小型机构在融资成本、规模劣势的情况下需要有自身独特的差异化服务优势(包括但不限于:科技优势、数据优势、行业深耕优势等)才能在行业中安身立命。
图表7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主体的业务融资规模分布(单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4.利润贡献偏低74.19%的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利润贡献率低于5%,0.%的企业该贡献率甚至低于5%。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开展供应链金融的企业多为多元化经营,专注供应链金融的机构较少;另一方也反应了大多数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投入部署期,目前盈利能力有限。
图表8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主体的业务贡献率分布(单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三、发展前景在政策加持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的大势下,供应链金融产业生态加速重构,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运用和突破,供应链金融产业生态中各主体之间的相对关系有望被重新勾勒。
1.供应链金融资金流量增加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量会大幅增长,但平台数量不会出现类似网贷的井喷现象,平台数量增加有限,交易量增速会更加稳健。资金来源多元化,应收账款ABS的交易结构设计不断完善,交易场所从场内延伸到场外。
供应链金融平台不再局限于融资服务,而是和保险、理财、现金管理等企业金融服务一起,以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的方式呈现。在金融服务综合化的基础上,拥有灵活的机制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会独具优势,提供面向具体业务场景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综合风险管控能力加强供应链金融的开展,除了能够形成合理的结构外,确立可靠、关联和有效的体系也是重要方面。因此,在开展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产业供应链预警和监测机制,保证资产的安全、配置合理、价值保全等成为供应链金融综合风险管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驱动创新供应链金融平台发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供应链金融的长尾市场,提高信贷产品设计的灵活度,技术驱动数据共享。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多节点数据的采集和共享,实现业务流程线上化、标准化,透明化,进一步提升整体效率。资金方和资产方的信息不对称将持续改善,外部数据源和非交易数据源将得到有效整合。
4.产融结合推动规模扩张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产融结合越来越受到重视。深入产业的供应链金融,将成为整合产融关系,提升产业流转效率和效能的关键环节。
以实体经济企业为主导方:依托场景与信息优势,联合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金融机构为主导方:各类金融机构将更加深入细分产业和细分领域,在提供更加专业的金融服务同时,为机构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5.监管体系层次化,合规运营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可打破数据孤岛;行业协会可推动行业数据互联互通,助力行业发展与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结合,建立合规运营的行业秩序。
撰文瀚腾商务责编
柯言来源:部分数据信息源自网络公开资料
行业分析
海南供应链物流行业发展状况
行业分析
中国供应链物流行业发展状况
行业分析
全球供应链物流行业发展状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