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体系 http://m.39.net/pf/a_7346518.html
保定,古称上谷、保州、靴城、保府,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1],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2],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3]今保定之名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4]保定向来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1][5]清代,保定为直隶省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6],自年至年的近三百年间,长期为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以及中国的区域性政治中心[7],新中国成立后也两度为河北省省会[8]。保定也是传说中尧帝的故乡[9],有着多年的历史[10],是历史上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11]。保定市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如古莲花池、大慈阁、直隶总督署、清西陵等[12]。保定市总面积平方千米[7],截至年末,下辖5个市辖区、15个县,4个县级市(定州为省直管试点)[13],设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14],全市常住总人口万人[15]。保定市拥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17所高校。年,完成生产总值.3亿元(含定州)[16]。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7]、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8]、国家园林城市[19],也是中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20],WWF低碳试点城市[21],全国双拥模范城、戏曲之乡、游泳之乡[22],也被人们称为“长寿之城”“冠军之城”[23],诞生了荆轲、刘备、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等一批历史名人[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涉及保定市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年12月26日,保定市入选“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24]
.
“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将于年全部完成。到年,环城水系全线贯通,保定马拉松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形成风尚,中国古动物馆等一批地标性建筑建成运营,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公园体系基本形成,全市生产总值超过亿元,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从日前闭幕的保定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获悉,该市将聚焦“新颜值”、对标“高质量”、着眼“新品质”,实施品质城市提升、交通体系提升等多项新保定建设提升工程,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
品质城市提升工程:建设与雄安新区相辉映相联动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加快城市转型,把保定建设好、建漂亮,塑造高品质、有韧性的现代化新保定城市形象
实施“一减一增、一城一环、四化四园”行动计划:
“一减”,就是清零城中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落实主城区城中村改造战略部署,一期、二期、三期压茬推进,到年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全部完成。
“一增”,就是打造新地标。加快建设东部高铁新城片区国际医疗基地、中国古动物馆,西部文体新城片区华侨城“未来创想城”,北部漕河片区高新“硬核科技”新城,南部长城片区爱情广场城市综合体等项目,打造一批新时代城市品牌地标。
“一城”,就是激活古靴城。实施3.94平方公里的古城保护利用开发工程,有序恢复和保护古城原貌,优先打造莲池书院及直隶总督署、钟楼、大慈阁等“八大国保”保护利用示范区,重塑东西大街、城隍庙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区。
“一环”,就是做靓环城水系。遵循“水”“城”“人”和谐相融理念,构建“水城相融、人水相依”的生态水系。实施21.7公里的黄花沟综合治理,把47公里的环城水系建成主城区的景观带,把环堤路建成马拉松赛事的主场地,打造绿肺蓝肾的“生态河”、全民共享的“跑步机”、品质生活的“会客厅”。
“四化”,就是城市风貌微更新。以“绿化游园步道、美化市容市貌、亮化街区夜景、净化城区环境”为重点,实施城市有机微更新。在总督署及莲池周边、永华大街、东大街、西大街、东湖、竞秀公园、人民广场、大激店等城市节点,实施视觉提升工程,扮靓城市高颜值,展现保定新气质。
“四园”,就是建设四级公园体系。着力打造郊野公园绕城、城市公园提靓、社区公园环家、口袋公园点缀的四级城市公园体系。高标准建设市民健身公园和儿童公园,完成动物园搬迁,新建城东植物园,积极承办省第七届园博会,实施二环、三环环城绿道建设,有序推进主次干道、游园广场等公共设施景观提升改造,让广大群众近可出门见园、远可郊游踏青,打造一城公园一城绿的品质公园城市。
.保定,古称上谷、保州、靴城、保府,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1],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2],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3]今保定之名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4]保定向来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1][5]清代,保定为直隶省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6],自年至年的近三百年间,长期为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以及中国的区域性政治中心[7],新中国成立后也两度为河北省省会[8]。保定也是传说中尧帝的故乡[9],有着多年的历史[10],是历史上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11]。保定市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如古莲花池、大慈阁、直隶总督署、清西陵等[12]。保定市总面积平方千米[7],截至年末,下辖5个市辖区、15个县,4个县级市(定州为省直管试点)[13],设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14],全市常住总人口万人[15]。保定市拥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17所高校。年,完成生产总值.3亿元(含定州)[16]。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7]、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8]、国家园林城市[19],也是中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20],WWF低碳试点城市[21],全国双拥模范城、戏曲之乡、游泳之乡[22],也被人们称为“长寿之城”“冠军之城”[23],诞生了荆轲、刘备、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等一批历史名人[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涉及保定市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年12月26日,保定市入选“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24]
.
交通体系提升工程:打造联通全国主要经济板块的重要交通枢纽
——紧紧围绕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打造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化、全覆盖的一体化交通网络,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中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促进外部“大联通”。启动保定东站改扩建、保定南站建设,雄忻高铁、京雄商高铁、京雄保城际保定东至雄安段年开工,同步对接规划启动城市地铁,从保定坐上地铁可直达大兴机场、进北京城。推进石雄城际、京昆通道西线、保沧铁路、保张铁路建设,构建“米字型”铁路骨干路网,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范例。推进京雄高速二期、荣乌高速新线二期、雄郑高速、西阜高速北延等建设,构建五纵五横四联两环的高速公路网,全面融入京津雄保“一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通勤圈”。
加快内部“大畅通”。加快新老城区融合发展,贯通三环、启动四环,开通一批郊县轻轨专线,建设五区畅通的中心城区路网。加快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和瓶颈路段建设,实现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建设广泛覆盖农村的公路网。谋划推动中心城区及市域通用机场建设。
推进交通“大提升”。实施主城区交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落实10大重点任务、55项具体行动,有效解决主城区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突出问题,建设一批城市快速路、立交桥、地下通道、城市绿道、慢行步道,打通一批断头路,开通一批覆盖主城区重要节点镇和工业园区的城郊公交线路。加强立体化、智慧化停车设施建设,推进停车资源扩能共享。
美丽乡村提升工程:推动以乡村振兴为主战场的城乡均衡普惠
——落实规划同步、产业同兴、人才同享、风光同美、文化同脉、改革同频要求,稳步实现乡村现代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5年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建立健全防返贫长效机制。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特色农产品产地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高阳纺织、望都辣椒、蠡县裘皮、曲阳石雕和定瓷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博野、定兴、望都等打造食品加工聚集区,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实施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园区提升工程,打造京雄农业科技成果首选承接地。
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文化遗产遗迹。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推出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的农村新景象。
品质文化提升工程:打造烙有鲜明保定印记的新时代文化强市
——传承新时代保定文化,弘扬新时代保定精神,讲好新时代保定故事,着力推动“两线、三城、四个一批”建设
“两线”,就是谋划启动“京雄保一号绿道”建设,以涞源拒马河源头为起点,以白洋淀为终点,打造一条连接涞源、易县、涞水、房山、涿州、白沟新城、雄安新区,全长约公里的“生态绿道旅游线”;持续深化“跟着老电影去旅行”活动成果,挖掘用好保定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一条集红色教育、山水休闲、历史文化等为主体的“红色文化旅游线”。
“三城”,就是依托莲池书院,充分挖掘二程书院等近50所书院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全国书院之城”。依托现有的直隶总督署等42家博物馆,以及建设中的中国古动物馆,打造“全国博物馆之城”。依托45家A级景区,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四个一批”,就是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创作一批展示保定形象的文化精品,开展一批高端高层的文化交流活动,建设一批标志性的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西郊八大厂工业遗产休闲创意集聚区,推动实现保定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华丽转身。
绿色低碳提升工程: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保定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进污染排放减量化、产业发展低碳化、生态建设品质化、人居环境清洁化、生态优势经济化,绘就“美丽生态环境、美丽现代产业、美丽人居环境、美丽生态治理、美丽人文”图景,高标准建设“山水保定”
让水更清。深入实施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治理,落实河湖长制,突出工程治水、管理减排,统筹推进生态补水、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工作,打造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标杆。加强一亩泉、西大洋水库水源地保护。全面疏通清理白洋淀上游河道,加强河流两岸环境整治,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
让天更蓝。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抓好“双代”收尾工程,深入开展清洁取暖、禁烧秸秆垃圾和禁放烟花爆竹等攻坚行动,统筹工业污染和“油、路、车”治理,建立绿色交通体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让“蓝天常见、西山常现”。
让土更净。强化农业面源、涉重金属行业企业、土壤重点企业等污染源头防控,深入推广绿色生产,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建设资源高效利用的“无废”城市,确保土地净美、安全可控。
让地更绿。实施“碳汇工程”,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创新造林模式,高标准规划实施太行山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重大工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打造拱卫首都北京和雄安新区的生态屏障。
保定人右下角,点个"在看"扩散
来源:灵山镇发布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西部,介于北纬38°10′-40°00′,东经°40′-°20′之间;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中心北距北京公里,东距天津公里,西南距石家庄公里。[12][33-34]地形地貌保定市地处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分为山区和平原两大类。以黄海高程米等高线划分,山区面积.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9.7%。平原(含洼地).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0.3%。[35]气候保定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雨、热同季,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3.4℃,1月平均气温-4.3℃,7月平均气温26.4℃。年平均日照时数.0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6%。年平均降水量.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8天;降水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年平均风速1.8米/秒。年平均蒸发量为.5毫米。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高温、雷暴、冰雹、大风、寒潮、大雾。[35]水文保定市位于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中上游。永定河大清河上游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水系上游为拒马河,自张坊出山口以下分为南、北拒马河。北拒马河在涿州市境内有胡良河、琉璃河、小清河汇入后称白沟河;南拒马河在定兴北河店有北易水、中易水汇入,白沟河、南拒马河在白沟新城汇流,以下称大清河。北支洪水经新盖房枢纽分别由白沟引河入白洋淀和新盖房分洪道入东淀。南支水系有潴龙河、唐河、孝义河、府河、漕河、萍河等,均汇入白洋淀,南支洪水经白洋淀下口的枣林庄枢纽入东淀。大清河水系流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白洋淀以上流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境内水系的最大特点是呈扇形分布,自成水系。保定市主要行洪河道有5条,即永定河、白沟河、南拒马河、新盖房分洪道和潴龙河,河道总长公里,堤防总长公里;一般行洪河道9条,河道总长公里,堤防总长公里。白洋淀周边堤防长公里。还有众多的支流行洪排水河道分布于山区、平原。东部有三个分洪滞洪区,即小清河分洪区、兰沟洼蓄滞洪区和白洋淀蓄滞洪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区内人口84万人,耕地万亩,设计滞蓄水量26.5亿立方米。[35]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拼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