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在古荆州域。《禹贡》言:“云土梦作乂1”。按《禹贡锥指》2,京山亦在云梦之区。又“过三澨”。按三澨发源县西南,是为县地著迹之始。定公四年,楚昭王奔随,济于成臼,即今臼口镇。水源出聊屈山,如臼形,因名焉。聊屈,今县西界。秦昭襄王八年,使芈戎伐楚,取新市。裴中郞3引《晋帝纪》曰:“江夏有新市县。”是为县著名之始,然是时县尚未建,特聚落之名。二十九年,使白起攻楚,取郢为郡,新市如故,属南郡。据《文献通考》:汉初,项藉分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县在国内。五年,国除,高祖分南郡置江夏郡。《前汉书·地理志》:江夏所统县有云杜。云杜,即杜元凯所指以擊郧城者。夫郧,在云杜东南。晋史:桓玄之败,桓振与苻宏出自郧城,袭破江陵,刘怀肃自云杜伐振等,破斩之。据此,则是时郧城尚在,不与云杜同治。又《水经·沔水注》:竟陵西有竟陵大城,古郧国也。今景陵县西三十里有巾港,港西有城,多荒圮,其地形正与《水经注》同,则郧城当在景陵西三十里外。又注:“新阳县治云杜故城。”新阳即今京山县治,则云杜故城为今县治,正在郧城西北六十里,与杜元凯4郧注亦合,然则是时京山虽未立,而县治已有定区矣。东汉更始元年5新市人王匡、王凤起兵,击破荆州,转击云杜、安陆。按《水经注》:新市县有三王城,为王匡、王凤、王常屯兵所。今县东北太阳山东,故址犹存。后匡、凤入南阳,号新市兵。光武定天下,分安陆地立南新市侯国,属江夏郡。时中山钜鹿有新市,故此加“南”以别之,而云杜如故。汉末,刘表据荆州,江汉悉附,及刘琮降,荆襄尽为魏有。魏武败赤壁,与吴、蜀三分诸郡,江夏入吴。吴孙皎代程普督夏口,赐沙羡、云杜、南新市、竟陵为奉邑6。晋惠帝元康九年,分江夏置竟陵郡,治石城,新市属竟陵,云杜属江夏。《晋书》汝南王亮之孙祜傳,以江夏云杜益封。刘宋竟陵太守所统有云杜,有新市子相7,有新阳男相。《水经·沔水注》:新阳治云杜故城,旧志作胡城,今依《四库校本》改正分云杜立,盖云杜取“云土梦作乂”为名,地最大,钟祥、沔阳俱错为云杜地。通志至是始分云杜之北境、县东南地,立为新阳,曰新阳者,取新市之阳云尔。武帝时,庾悦死,追封新阳县五等男。齐高帝封纪僧贞为新阳县男,改二县隶安陆郡,郡治今德安。梁普通中,田金生据新阳,讨平之,于新阳立新州梁宁郡,而分荆州之武宁郡来属,南新市如故。大同元年,以皇孙当阳公大心出为使持节,都督郢、南、北司、定、新五州诸军事。大宝元年,西魏开府杨忠执司州刺史柳仲礼于漴头,尽没汉中之地,而新入西魏,梁元帝与忠盟曰“魏以石城为封,梁以安陆为界”是也。废帝三年,宇文泰秉政,置州郡县,于是改新州曰温州,以界有温水,即今县东南十里汤堰新阳曰角陵,以县有角陵山。又分角陵地置县曰盘陂,今县东南三十里盘陂畈是也,改南新市曰富水,以界有富河。又置富人郡治焉,而以角陵入之。李太初云章怀太子谓新市故城在富水县东北,则新市与富水各殊。按宋河有富水寺,寺即富水废县旧址,碑犹存。是时,鄀州立,分州属武宁郡隶之。后周8高祖天和二年,裴宽为温州刺史,后又以郑万顷、郑子规为温州刺史。建德四年9,封齐王纬为温国公。五年,分南郢州之宜人郡来属,一曰宜民。静帝初,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以郧、随、温、应、士、顺、沔、澴、岳凡九州及鲁山等八镇降陈,后为王谊所破,诸州复为周。顷之,隋文帝为王,以隋州之崇业,郧州之安陆、城阳,温州之宜人等郡,合二十郡为隋国。既受禅,以杨文伟为温州刺史。开皇三年,罢郡,县隶州,富人、梁宁二郡皆废。大业三年,又罢州为郡,温亦废,改角陵为京山,以界有京源山,省盘陂入焉,隶安州安陆郡,盖至是而京山之名始定。唐武德初,县入唐,复于京山置温州,以县及富水隶之。贞观八年,以长寿来属。十七年,州废,以郢州移理于京山。未几,还治长寿,二县隶焉。开元十一年,以天下十道分十五采访使,郢州及二县属山南东道。昭宣时,山南东道属楚王赵匡凝10。及梁太祖遣杨师厚伐唐,取其九州,而郢在其中。开平四年,二县随郢隶邓州宣化军。自是讫周,二县常属中国。事具欧阳永叔《史谱》。宋乾德二年11,省富水入京山,仍隶郢州,盖至是二县合而县之疆域始定。太平兴国二年,罢节镇与郡,直属京师。三年,分属京西南路,郢与邓、随、金、房、均、唐七州隶襄阳府。靖康之乱12,霍明据郢州。绍兴初,为伪齐所有,其将京超守之。岳飛以兵复郢州,县复归宋。淳祐十二年,元兵攻随、郢、安、复,京西马步军副总管马荣战严竇山,再战县境铜治坪,又战子陵大脊山。咸淳八年,荆湖使统制张顺、张贵帅师救襄阳,不克,死之,诏荆湖制置移司郢州,将帅悉驻新郢13。新谓京山,盖追述故名也。十年,元伯颜南下,越郢弗攻,进破县南界沙洋堡,属荆门州擒守将,拔新城。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郢州安抚赵孟以城降元,县入于元。先是县因兵乱徙治汉滨,至是还故治。十五年,州升为安陆府,县隶如故,属河南行省。顺帝末,陈友亮起沔阳,县境所在寇乱。明太祖称吴王时,取安陆,县遂归明,顷改安陆为直隶州,县隶如故,属湖广行省。九年,改布政司,司分各道,州与县隶下荆南,于州封郢靖王。永乐间,封梁庄王。成化时,封兴献王,弘治六年就国,庄田多在县界办顿、白阳、羊亭诸处。正德十六年,世宗入践大位。嘉靖元年,封驸马都尉崔元为京山侯。十年,州升为承天府,县仍隶焉。十八年,世宗车驾幸承天,县人往伏谒者万计,赐租三年。崇祯六年,贼入楚14,往来县境无宁日。十六年癸未正月朔,府卫皆没于贼,县官民弃城走。贼至,设伪官据邑者二年。大清顺治二年,王师剿贼,望风而遁,县入版图,改承天为安陆府,县属焉。府统于荆西道,守巡各一。康熙年,分置湖北布政司。六年,裁巡道,又裁守道,辖于荆南道。十三年,辖于安襄郧荆道云。
云上梦作乂云梦,泽名。乂,治理。《书·禹贡》:“云土梦作乂。”孔颖达疏:“经之土字在二字之间,盖史文兼上下也。此泽既大,其内有平土,有高丘,水可为耕作畎亩之治。”
2.禹贡锥指书名,清胡渭著。
3.裴中郎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字世朝,曾任中书侍郎。宋文帝命注《三国志》,他博采群书,广增异闻,开创了作注的新例。有《文论》、《晋纪》。
4.杜元凯西晋将领、学者杜预,字元凯,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原作“杜凯”,今据改。
5.东汉更始元年按更始为新末刘玄年号,刘秀称帝建立东汉王朝是更始三年(公元二五年)。更始元年并非东汉。
6.奉邑以收取赋税作为奉?的封地。
7.子相子,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居伯之下,男之上。相,古代官名,指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
8.后周即北周。
9.建德四年本篇及《秩官志·封爵名表》均作“建德四年”。按《周书》卷六武帝下及《北齐书》卷八,封北齐后主高纬为温国公为建德六年。
10.赵匡凝唐末人,字光仪,嗣父爵为襄州留侯,天佑初封楚王。
11.宋乾德二年原作“宋乾道二年”。按《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省富水入京山在宋乾德二年(公元九九六年)。康熙志《古迹·富水废县》、光绪志《古迹·富水故城》、民国《京山新志·沿革》同。今据改。
12.靖康之乱指金灭北宋的历史事件。靖康元年(公元一一二六年),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次年四月,俘徽宗、钦宗和宗室、后妃数千人北去,北宋灭亡。
13.新郢在湖北钟祥县西南,宋末筑,在汉南。
14.崇祯六年贼入楚指公元一六三三年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义军从宜阳、卢氏、内乡进入湖广事。
沿革表
世代国郡县
顼帝起至
夏
商
周荆州域
春秋楚郧子国地
战国楚地
秦南郡地新市
西汉荆江夏郡云杜县地新市
东汉荆江夏郡云杜县地南新市
侯国
三国吴江夏郡南新市县
魏江夏郡南新市县
晋荆竟陵郡云杜县地南新市
刘宋新阳县
南齐新阳县
梁新州
梁宁郡新市县
西魏温州
梁宁郡角陵县
盘陂县
富水郡富水县
后周温州
梁宁郡
角陵县
富水县
盘陂县
隋初安陆郡京山县盘陂省入
富水县
唐山南东道温州
京山县富水县
郢州治京山寻还长寿
京山县富水县
五代梁至
五代周京山县富水县
宋京山县富水省入
隶同五代
元湖广行中书省荆湖北道京山县隶
安陆府
明湖广行省洪武九年改置湖广承宣布政司
京山县隶安陆州,洪武廿四年改属河南,未几,还属,安陆州改承天府
国朝湖广康熙三年分置湖北布政司京山县改承天府为安陆府,县隶焉
论曰:九州之纪,尚矣。自秦取十五国而郡之,汉唐以来,区分表畷1,弗可得详。矧以一邑量于天下之数,储一稊耳。上下古今,莫知纪极2,桑柘之野,蛟龙渊之,崇阿复岭之间,跛牂牧焉,浮云变化,百年一瞬矣!故尝叹京之为县也,始北而终南,本异而末同,创革屡更,规围始合。然盛衰损益者存乎形,通变整齐者存乎德,地以人灵,时由事泰,斯产焉宦焉者,均与有责焉,而忧世君子何能无望?
1.表畷:亦作“表缀”,古代树立在田间的上挂毛皮的直木,用以表示分界。
2.纪极:终极,限度。
京山市档案局
为京山建档打造京山历史文化百科全书
欢迎提供稿件:
邮箱:
qq.白癜风早期治疗北京中科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