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有宴席!丙申年八月十八,中秋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一面容枯槁、神情萎靡的女子从菏泽小区内路过——是我。忽而一阵饭菜香未经允许,就擅自闯入我的鼻腔:“好饿!”紧循着香味走近,一副人间烟火的繁华画卷,竟在眼前缓缓拉开。大红桌上觥筹交错、人声鼎沸;露天土灶里风起云涌、热火朝天……一打听,原来是菏泽小区附近的村民在做“半旦”,这样的流水宴从昨个儿就开始了。“半旦为何物”?我一个外乡客,直听得一头雾水。半旦上的来客听本地人提点才得知:半旦即为“半丈”,意即“一年过了一半”。于是乎,为了庆祝上半年的丰收,同时答谢农忙时亲友的帮忙,遂大办流水席宴请亲朋好友、往来邻里大吃大喝——半旦,在福州方言谐音即是“有吃有喝”之意。半旦上的丰盛备料据说这“做半旦”的民俗,主要流行于原来的闽、侯官两县,也就是现今的福州晋安、马尾、仓山及闽侯闽侯县大部分平原乡镇。从农历七月开始,各村便会轮流“做半旦”。厨房一片忙碌村民在自家大院或大堂内,摆个几桌、十几桌、甚至几十桌,无须送礼,不收红包,来者即是客,想吃就上桌,来的宾客越多,表示东家越有派头!大灶大锅大蒸笼,红漆红桌红椅凳,塑料桌布那么一铺,十多双碗筷上那么一布,一场红红火火的半旦即可开吃!半旦美食半旦既是福州本土民俗,闽菜理所当然占据了大半江山:荔枝肉、佛跳墙、太平燕、鱼丸、什锦炒寿面等等不一而足,而其中各色海鲜也颇占一定分量——想来也是,福州既是海滨城市,又怎可辜负大海的馈赠?今日的半旦午宴和晚宴,每桌足足十八道菜!一个大写的壕!上菜咯▲荔枝肉,据传这道菜已有二三百年历史,因原料中有白色的荸荠和切成十字花刀的猪肉,烹调后皆似荔枝而得名。如今大多已使用土豆代替荸荠,味道酸甜可口。▲佛跳墙,又名满坛香、福寿全,闽菜中的经典之作!正宗佛跳墙用料有几十种之多:猪蹄、海蛏、鲍鱼、鱼翅、干贝、鸽蛋……口感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鱼滑汤,福州的鱼滑又称鱼汤,选用鳗鱼、鲨鱼或其它鱼的肉,剔骨、洗净、切成条状,然后加入盐水、地瓜粉,拌成鱼羹糊状。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鲜香。▲红蟳粉丝,秋天正是蟳上市的季节!福州人尤为钟爱这种肉肥膏满的海鲜,尤其是红蟳,就是秋天怀孕的母蟹,蟹膏丰腴浓郁,蟹肉细致鲜甜……▲什锦寿面,是福州人逢年过节的必备菜品,寓意平安长寿
▲寿包,上映有红色“福”字,寓意平安有福,晚宴时人手一个,可以带走
总之,这宴席上麻辣鲜香、五味俱全;冷盘热菜,荤素搭配……好一桌大戏!席间,有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前来敬酒,以表谢意。听荷泽境的负责人何依伯说,半旦也是亲密邻里关系的好时机,菏泽和燕后村往来密切,每年都会互相宴请对方村民来热闹热闹。而像“做半旦”这样的村庆活动,可以从农历七月后,一直持续到来年春节前,吃完东家吃西家,堪比连续剧版《舌尖上的福州》!难怪民谚有云:“九月起,不买米”,做福州人,真是有口福!后厨江湖在宴席的后厨,我见识了一支专门为乡间婚庆、寿宴、神诞、半旦这样的节庆活动服务的移动厨师帮子。一个厨师帮,不仅有掌勺的厨师、帮厨,还会依宴席规模,配有相应的洗碗、洗菜帮工。在后厨帮忙洗菜、端菜、洗碗的阿姨们今天的半旦规模不算大,午间便饭五六席,晚宴十一席,掌勺的厨师有三位:陈师傅、李师傅和唐师傅:从左到右依次是:李师傅、陈师傅和唐师傅主勺陈师傅,兵器是一把黑亮厚重的大铁勺,同样厚重的身形站在滚热的的油锅旁,翻手为煎覆手为炸,圆脸被火光映得通红;帮厨李师傅,一把油光澄亮的菜刀走遍天下,只见一片刀光剑影,案板上的鸡鸭鱼肉、蔬菜香料便瞬间化无形为有形,只待备用;统筹唐师傅,独门绝技移形换影,平息混乱。时而叉起腰来指挥调度,时而在蒸笼热锅旁帮手掌勺,全凭一张嘴,让后厨各司其职。整个厨房如同炊烟弥漫的比武场,绿林好汉齐上阵,共同造就一盆盆香气逼人、秀色可餐的乡土佳肴!也只有经验老道的厨师帮子,才能应付得下大大小小的酒水宴席——他们在这行已经干了二十年有余,就在前阵,他们刚操刀完平潭一场几百桌的流水宴,功力之深,可见一斑。谈话间,宾客已酒足饭饱,悠然散席。但半旦的下一个节目,才刚开始!这些宾客所去何处?又有怎样的惊喜等待着他们?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猜你喜欢
↓↓↓三坊七巷旁的这家百年竹器店,里面尽是散发竹香的稀罕物件
福州这个早市,藏着跨越年的旧物,价值连城
酸辣月饼、腐乳月饼……暗黑系月全吃了一遍后……
专属于福州人的xin季节,你知道怎么挑吗?
“星星的孩子”背后原来是这样一群人!
叽喳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