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t
住房供地,政府将不再垄断
重磅新闻!昨天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说:住房供地,政府将不再垄断!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上了头条,但不是以正式红头文件出台的“政策”,并不能产生实质性影响。如同财政部长谈房产税,住建部长谈住房改革。都是计划,具体落地时间,落地细则,仍然未知。
不过,对于影响房价根源的土地制度,仅仅“打破垄断”四个字,就足够吸睛,就值得深入研究。
在此,姜部长释放的信号,可以得到以下4点:
1、这很可能是房住不炒,长效机制的细则,但从设计到立法,再到实施,需要时间,跨度多久?未知。
2、土地是国本,即便不再垄断,也不是随意放开,即便集体土地能上市,国家还有规划这一关,即便过了规划这一关,大城市还有用地指标的限制。
3、仅从该言论看,这是在鼓励发展租赁,单位“福利房”或重现江湖,但是租的形式。
4、允许农村集体用地盖租赁房,也就是小产权买卖不合规,租赁合规。
再一次强调,没有写在红头文件的政策,很难产生改变行业生态的实质影响。高层释放这种信号,无疑是在试探民间情绪,把握政策尺度。
在足够吊胃口时,也请各位理性、冷静看待这件事。目前做再多过度解读,无非捕风捉影,甚至过度解读。
最近一个月房地产市场本身就不平静,件件调动人心,除昨天这件事外,还有:
1、12月的某会议指出,针对各类需求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机炒房;
2、多地“曲线救国”,兰州全面取消限购,南京、青岛、天津发文完善人才落户政策,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
3、网传任志强新年第一炮:年楼市必定暴涨!
楼市拐点来临?房价即将暴涨还是从此平静?有人说调控放松了,房价却并没有涨;有人没放松,现在还在买房的都是接盘侠。
去年开始的房价调控,比历史上任何一次都来的猛烈,扑朔迷离,将房产市场调成了震动模式,时不时震动一下,搅的人心里忐忑不安。
,包括更久远的未来房价会不会暴涨?没人知道确定答案,按照过往的投资经验,当下,站在年1月,有几点在此分享给大家。观点不一定准确,但一定明确。
2nd
别做政策的对手盘
在房产行业中,很多人在对于中央政府和政策上的态度的分化情况是非常明显的。一些职业投资者、大佬,每当看到中央政策时,总是不禁感慨“组织里有高人啊”;而身边一些做实业的、小有所成的,却对政策不屑一顾说“瞎胡弄!狗屁政策!”
当然,这个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但,对于房地产投资这事(刚需就别想太多了),小编还是要认真的提醒大家要了解政策:请别怼它,别做政策后的接盘侠。
因为它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什么是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让我们细数一下:
供给侧改革;
全面去产能;
国企改革;
环保整治;
精准扶贫;
......
上面任何一件事,放在过去都会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甚至都被认为是不可能动真格的。结果呢?供给侧改的中小企业嗷嗷叫,国企改革风生水起,环保整治上纲上线。
所以不要低估他,更不要做接盘侠,“房住不炒”这句话很巧妙,并没有说房价不能涨,而是不能在这里投机。所以刚需该买还是要买,投资的边走边看。
3nd
限购的核心并未解除
上个月,当多城变相解除限购后,支持房价暴涨的言论里,又一次提到了供需:
1、供应端:土地供应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2、需求端:一线城市人口继续飙升;
然而,中国房地产的人口因素,就像股票里的基本面一样,并不是线性相关的。对于真正影响房价的金融因素,今年并未解除。
其中包括:
1、严谨的信贷政策,货币供应与社会利率趋紧。
2、首付比例提高,导致房地产杠杆降低。
第一条不用多说了,看看央行数据,直接明朗。这里重要讲讲第二点。什么是金融属性?可以拿到银行抵押,参与金融环节?这只是一方面。金融杠杆什么意思?以小资金赚大钱?其实还有重要一层:降低活跃资金参与度。
同样的1千万资金,一个市场有5倍杠杆,一个市场2倍杠杆。聪明的资金当然会选择杠杠更高的市场。
所以,你看,真正的调控都是基于对杠杆的调控。房地产如此,股市如此,期货也如此。
4nd
不要做盲目的参与者
长期来看,房价会上涨。都知道说长期没有意义,但即便如此,放开“限购”后,看涨者如今也是全然不同的态度:
一种说资产价格高位,随时有崩盘的危险;
另一种说资产价格普遍被压低了,随时会暴涨;
同一种态度下,完全是两拨人。这就是当下的房产市场,混沌又迷茫。
但一个市场的涨跌,是由钱来决定的,最根本的还是由参与者决定。
分开来看,政府并没有放松地王管制,无地王,无炒房。开发商拿地速度也在降缓,过冬迹象仍然明显,嗅觉敏锐的恒大还在积极扶贫,今年房地产是“副业”。最后是有钱的民众。前不久南京万人排队购房,因买到即赚到,多数土豪不惜卷被睡街头。看完这个您是什么想法?
今天的房价已经和绝大多数国人无关,楼市多军力量也在枯竭!南京那套房子全款下来要近万。但全中国,净值千万的高净值人群,不过万。
年开始的房价上涨,短时间内涨幅过大,史无前例,透支了太多的民间资本,市场需要一个调整、休息的过程。这是周期,是规律。再来一次暴涨?那下一次排队的,可就不是千万净资产了,而是上亿资产才有资格,可能么?
所以中国的房地产,要读懂政策的变化,认清发展的规划,不要盲目跟进。
来源:e公司
景园悦海湾(总价60万起)
参考均价:元/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