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元教授是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局长、我国著名的环境医学专家、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国家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30多年来,陈景元从学生到学者,从博士到将军,一直从事环境医学、环境健康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
最近,陈景元教授就居住环境与健康长寿的关系问题,接受记者采访,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如下:
(1)住在公园旁边有益于健康长寿。公园及其周边绿植多、空气好、噪音低、湿度适宜,随时能感受“森林浴”,可改善副交感神经功能,降低血压。经常感受绿色,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助于抵抗感染。经常接触自然,心态更平和,情绪更稳定,精神更饱满,能够有效缓解生气、抑郁和紧张。户外散步和骑自行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可降低心脏病风险。如果离公园较远,也可以在小区中的“绿色地带”逛一逛,做做操,散散步,打打太极,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2)住在水边有益于健康长寿。海边、湖边、江边、河边负离子多,而空气负离子是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一种物质,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可以消除疲劳、改善睡眠、提高抵抗力,对哮喘、高血压、神经衰弱、肺气肿、冠心病等疾患具有一定效果,它还具有镇静、镇痛、镇咳、止痒、利尿、增食欲、降血压之效。经常亲水,可使身心放松,压力减轻,情绪舒缓,会让大脑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而多巴胺可以提高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离水源较近的地区气候普遍潮湿些,空气中颗粒物和化学污染物浓度普遍较低,更有利健康。
(3)住在不临街的地方有益于健康长寿。临街居住,虽交通生活更为便利,但每天需要面对机动车尾气、噪声污染等,久之会伤害健康。与住所远离主干道至少1公里以上的心脏病患者相比,临街住的人10年内死亡风险升高27%。这是因为交通污染会引起动脉斑块积聚,加大猝死风险。陈景元建议,靠近马路的住户在白天车流量较大时,尽量少开窗;开空调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定时除湿和换气;如果房子面朝马路,建议把卧室设计在远离马路的房子背面;窗户边上养点植物。
(4)住在远离闹市区的地方有益于健康长寿。闹市区较高的“噪音”和较严重的“空气污染”都会影健康。住在闹市区的居民血管硬化速度更快,发生冠状动脉硬化的危险比远离闹市区的居民高出近一倍。住在主干道米以内区域的婴儿,患上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性比其他地区的婴儿要高。陈景元建议,住在闹市区的家庭,应尽量安装双层窗户,挂较厚的窗帘,少开闹市一侧的窗户。还可适当多吃生姜、洋葱、茄子、香菇、黑木耳、玉米、燕麦等有助降低胆固醇、降血压、防止血管硬化的食物。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安装空气净化设备,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5)住在离上班地点较近的地方有益于健康长寿。居住地离工作地太远,慢性病患病率会大大增加,因为上班路途远,早餐往往来不及吃,晚餐就成了最重要的一餐。用完晚餐,时间又已经很晚了,没时间运动便饱腹上床睡觉,肥胖接踵而来。陈景元建议,住地离单位远的人,应减少开车的次数,尽量乘坐公共交通以增加每天走路的机会。同时,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不要忽视三餐,尤其是早餐一定要吃。此外,可在工作间隙,适当做些“工间操”,比如踢腿、伸腰等,来保证每天的运动量。
(6)住在离机场、铁路、火车站、商场、体育场较远的地方有益于健康长寿。噪音高的地方会刺激人体压力激素升高,导致腰围变粗。居民可通过加强门窗密闭性来减轻噪声,比如安装隔音窗户。平时在家,则要尽可能减少噪音“侵袭”,比如电视机声音尽量关小,自觉降低音量说话、安装隔音墙等。
(7)住在离快餐店较远的地方有益于健康长寿。住在快餐店密集区的人,卒中风险高。快餐与肥胖是一对“好兄弟”,而肥胖会增加卒中的风险。如果住房紧邻快餐店,则要有“抵抗力”,尽量少去或不去就餐。
(8)住在高海拔地区有益于健康长寿。与住在米海拔处相比,住在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发胖的几率降低13%。由于高海拔地区缺氧,“低氧气浓度”会抑制饥饿感,使人变得“不太想吃”,这样就控制了体重。
鼓励原创谢谢打赏
胡宁夫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