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精准扶贫10佳典型经验课题成果在

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国家治理周刊、人民智库主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第四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成功召开。与会嘉宾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把脉新时代社会发展新趋势,谋划新时代社会发展新作为。

研讨会上,精准扶贫典型经验课题成果发布,10家地方政府、10家企业分别获得“精准扶贫10佳典型经验”。本次课题调研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人民智库组织发起,依托人民智库开发设计的科学严谨的精准扶贫评价指标,对全国各地、各行业候选经验(分政府扶贫与企业扶贫两个类别,每个类别候选单位家)进行深入研究,经过一线调研、科学测评与专家评审,最终形成了“精准扶贫10佳典型经验”课题成果,相关经验简介如下:

精准扶贫10佳典型经验(政府扶贫类)

(排名不分先后)

1贵州省六盘水市:“三变”农业经营新模式促进联体连心

经验概述:六盘水市委市政府谋划和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构建了村集体、农民、经营主体“三位一体”“产业联体”“股份连心”农业经营新体系,激活了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从年到年,通过“三变”改革,活化了农村资源,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33万贫困群众成为股东,整合各类资金57亿元,打造了个扶贫产业平台,两年内带动22万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3.3%下降到15.67%,促进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夯实了脱贫基础。

2湖南省株洲市:“三个一”社会扶贫模式

经验概述:株洲市“三个一”社会扶贫模式打通社会扶贫资源链、价值链与产业链,形成了正向循环,成效显著。依托一张网——“中国社会扶贫网”,通过社会爱心人士与贫困人口注册信息全覆盖,社会扶贫力量与专业扶贫人才的资源全整合,精准对接了社会扶贫力量与贫困户脱贫需求;搭建“一个联盟”——“株洲社会扶贫联盟”,通过发挥联盟会员单位这个关键少数的作用,带动全社会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共同投身社会扶贫之中;组建“一支基金”——“株洲市产业扶贫投资基金”,促使有效集聚资金流入,确保市场产业资金精准到位,通过产业发展激活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动力。

3山东省菏泽市:“扶贫车间”模式

经验概述:山东菏泽市“扶贫车间”模式是产业扶贫的创新举措,贫困户通过到扶贫车间工作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从而获得长期稳定持续性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扶贫车间”由地方政府配合财政扶持和各项优惠政策,引导多方力量援建,一般选址在村小学旧址、村头建设用地等地方,送就业到村头、送岗位到门口,通过发展“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引导户外家具、头发制品、服装加工、电子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扶贫车间”“放活儿”,让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增加收入。不断优化扶贫车间产业结构,保障贫困群众进得去、留得下、干得长,极大地强化脱贫攻坚保障,探索走出了一条“扶贫车间下乡、贫困户家门口就业”的新路。

4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精准脱贫模式

经验概述: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精准脱贫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一是“公司加农户”参股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村里引进外部企业共同成立了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公司,进行猕猴桃产业开发;二是发展乡村旅游业,引进首旅集团等旅游企业,联合开发十八洞溶洞旅游,培养“农民解说员”,打造“蚩尤部落群”旅游景区等;三是建立专业合作社、通过探索股份合作扶贫、电商扶贫、资金整合模式等一系列的创新扶贫模式来实现脱贫目标。当前,全村户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5江西省大余县:“生态+乡村旅游”扶贫模式

经验概述:江西省大余县结合自身优势,大力推行“生态+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重点打造了一批村级生态旅游扶贫点,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扶贫的新路子。积极探索“生态+公益性岗位”扶贫模式,加大贫困村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山区公路养路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在每个乡镇重点打造了一个以上的旅游扶贫点,在旅游景点开发中,要求旅游公司对贫困户实施“四个优先”,已成功打造旅游扶贫示范点28处,带动多户贫困户脱贫,其中有12个贫困村已列入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6陕西省平利县:社区工厂扶贫模式

经验概述:陕西省平利县因地制宜,创新破解搬迁群众就业增收难题,探索出在新型社区兴办劳动密集型社区工厂的就业扶贫模式。具体做法为以“移民搬迁建社区、依托社区办工厂、办好工厂促就业”为总思路,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充分就业、推动发展为目标,坚持党政统筹、能人带动、基地孵化、连锁推进,科学制定了“一城十镇百社区百工厂”的发展规划,切实发挥社区工厂对贫困人群的造血功能,真正实现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迈向小康。截至目前,全县培育规模经营户和龙头企业家,带动贫困户就业人,加快实现了搬迁一户、就业一户、脱贫一户的综合效应。

7广西自治区东兰县:特色品牌扶贫模式

经验概述:东兰县创新探索特色品牌扶贫模式推进脱贫攻坚,有效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由一般性扶贫向生态扶贫的转变,做深、做透小县大品牌系列文章,做强打响红色老区、绿色生态、金色铜鼓、银色长寿、黑色物产“五色品牌”,推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小县的大发展和大跨越。围绕特色品牌的开发与建设,东兰县还强力推进转移就业扶贫、生态补偿扶贫、医疗救助扶贫、社保兜底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工程等“十大扶贫工程”,年共投入5.91亿元,实现户贫困人口脱贫、1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成效显著。

8福建省建宁县:量化折股扶贫模式

经验概述:福建建宁县结合产业优势特色,着重抓好以七个产业领域为重点的扶贫典型培育,创新探索出了量化折股扶贫工作模式。具体做法是:全县整合各类资金万元,投入当地发展前景较好的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形成资产,再以优先股的形式量化给贫困户和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村按照固定利润分红,实行滚动管理。该做法自年推行以来,全县已有14个贫困村、户贫困户受益,贫困户人均增收元以上,贫困村村财平均增收3万元以上。

9河北平泉市:产业扶贫的“三零”模式

经验概述:河北省平泉市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结构调整为路径、以绿色发展为目标,在基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扶贫模式,结合本地食用菌、设施菜、林果等产业发展实际,创新提出了“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的“三零”精准脱贫模式,推动了脱贫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其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食用菌产业扶贫模式被农业部列入“全国十大产业扶贫范例”。几年来,平泉市累计建设“三零”扶贫产业园区80个、亩(其中食用菌产业园区65个、亩),直接吸纳贫困户余户,年户均增收4万元以上,已累计实现全市93个贫困村出列、8.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10重庆石柱县:财政资金创新收益模式

经验概述:近年来,石柱县创新改革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方式,通过三种创新收益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股权收益模式,整合涉农财政资金0万元,全面推进农业项目财政资金股权分红;基金收益模式,基金的投资对象是农民合作社及参与产业扶贫的各类企业,主要投资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以及能够为贫困户带来稳定收益的项目;信贷收益模式,县扶贫办与相关银行建立扶贫合作关系,在银行设立信贷风险补偿金专户,按照风险补偿金的10倍向由贫困户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帮扶贫困户的经营主体发放无抵押、无担保的扶贫信用贷款。石柱县财政资金创新收益模式扶贫成效显著,助力全县实现数万名群众稳定脱贫。

精准扶贫10佳典型经验(企业扶贫类)

(排名不分先后)

1汉能集团:“薄膜发电+光伏扶贫”合作模式

经验概述:汉能集团以农业扶贫、分布式电站扶贫、整村扶贫等为主要扶贫方式,与多地携手,建立起多层面、立体化的“薄膜发电+光伏扶贫”合作模式,形成规模效应。截至年末,汉能在全国12个省份近30个市县级开展光伏扶贫,签约项目个,总装机容量超过MW,涉及户用屋顶、村级电站、农业大棚等。预计每年可帮助近10万贫困户平均增收人民币元。汉能这种“造血式”扶贫,充分利用了农村贫困户的屋顶资源,建设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实现了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2腾讯集团:连接信息、连接财富的“为村”模式

经验概述:“腾讯为村”,搭建社交服务平台展开乡村移动互联网能力建设,破解精准扶贫面临的信息鸿沟难题,通过干群协作挖掘村庄一村一品,以社交电商的方式整合本地力量,推广本地产品,实现连接致富,助人自助。“腾讯为村”是腾讯借助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成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ouzx.com/csxhj/1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