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各地风俗,你可知道

文化提升品位,阅读改变生活

传播:国学

文化

艺术

哲理

养生

视觉

美文

教育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人们在重阳节时,常常用登高、佩戴茱萸、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方式来庆祝,以祈求平安健康,而这些风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重阳节·登高

重阳一日,民间有登高的习俗,重阳节有古老的传说,这一天古人因为登高而辟邪。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金秋九月,秋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重阳节·重阳糕

由于种种原因,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远眺,“糕”“高”谐音,民间重阳节吃糕之习俗,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重阳日吃重阳糕,也可以弥补不能登高远眺的遗憾。

以前的重阳糕是由大到小往上堆起来的,一般有七层或九层,九九重阳,九层重阳糕更多一些,看上去就像一座宝塔,最上面还插了一面红旗。而现在,重阳糕顶端没这么高了,只有三层了,最顶端也有一红点代替了以前的小红旗。 

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重阳节·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除了这些习俗之外

各地也会有各地的特色民俗

▼▼▼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年中国民协授予南阳市西峡县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并在西峡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重阳文化研究中心”,每年农历九月九日这里都会举办“中国·西峡重阳文化节”。

年,我国正式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古老的重阳演变至今,为了尊重和顺应九九重阳节这个“九九、久久、延年益寿”的民俗与吉祥观念,人们“积极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大力提倡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为老年人办实事、好事。现在,重阳节已经发展成为爱老、敬老的节日。关爱老人也同样是关爱我们的将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在这天高云淡、秋风飒爽的季节,

祝愿所有的老年人健康快乐。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里白癜风
长沙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ouzx.com/csxhj/1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