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广东省“三品一标”工作座谈会暨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推进会在中国(广州)原产地商品品牌交易中心举行。来自农业部、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知识产权局、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以及广东各地级以上市农业(畜牧兽医)局相关人员、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代表、科研院校专家等共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处长孙志永处长公布了广东新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名单,梅州“客都稻米”、“梅江区清凉山茶”在此次公布之列;梅州市农业局局长刘玉涛详细介绍了梅州农业“三品一标”特色发展情况,并着重推介了“千年蒸煮古风客都富硒稻米”品牌,对“客都稻米”及客家“米粄”历史与传承进行了详细回顾与总结。此次活动梅州共组织“三品一标”相关农业企业36家近种富硒长寿特产在会议现场展示。
梅州“三品一标”相关农企现场展示
“客都稻米”是梅州粮食类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梅州,古称“嘉应州”,名字来源“嘉禾”,是唯一一个因稻米命名的地级市。稻米是广东梅州人的主粮,梅州各级党委、政府及农业等部门,始终坚持抓好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稳定面积、提高产量,优化结构、提升米质,稻米产业呈现数量质量并重、普通型向富硒功能型转变的发展格局。目前拥有兴宁市、梅县区和五华县3个广东省产粮大县,五华县被列入国家级粮食主产区。年全市水稻播种面积.15万亩,产量.68万吨,面积、产量均排在广东省前三位,成为广东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岭南优质稻米传统区、广东产粮大市。
梅州古称“嘉应州”得名于清代“嘉禾”
稻米,位居“五谷”之长,是中国人“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中的必需要素。据梅州市农业局局长刘玉涛介绍,梅州耕种水稻历史悠久。唐代,就有“筑埂灌水,放养草鱼”的熟地种稻技术。明代,梅州已有“粘、粳、糯”的分类栽培技术。在年-年期间的梅州称“嘉应州”,得名就源于“嘉禾”。“嘉禾”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在古代,则把一禾两穗,两苗共秀,三苗共穗等生长异常的禾苗称为“嘉禾”。据《雍正朱批谕旨》显示,雍正八年冬十月潮州知府申报:“潮州府程乡县(今梅县区)产嘉禾,一茎四五穗盈亩”。雍正大喜,“雍正十一年三月十四日题,本月十六日(军机处)奉旨依议,钦定州名为‘嘉应’”。
千年“米粄”文化延播四海
广东梅州客家人从中原地区迁徙而来,把北方小麦“磨粉”蒸煮文化应用到稻米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客家“粄”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并延播四海。
目前,梅州保留着以稻米为主料的甜粄、发粄、味酵粄、老鼠粄、煎粄、忆子粄等“米粄”数十种之多,而以稻米为主料的饭、粥、粽、粉、粄、糕、酒、醋等大米饮食近种。用“米粄”招待、馈赠亲友已成为梅州客家人的“家常便菜”,不同的“米粄”寄托着不同的祝愿与寓意。比如“发粄”,由米粉浆发酵蒸熟而成,表面隆起出现裂缝像一座小山峰,客家人称之为“笑”,可用于祭祀及馈赠亲人,红色的发粄被看作喜庆的象征;“甜粄”,客家人过年,无论贫富,必蒸甜粄,大年初一早上,客家人用甜粄拜祭过祖先后,在新年的第一餐吃甜粄,寓示新的一年生活甜美,一甜到底等等。
客家艾粄
梅州“米粄”都有着很长历史,“平远黄粄”、“老鼠粄”、“酿粄”制作技术还被列为梅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米粄”也成为旅外乡贤、华侨对家乡味道最好的记忆与回味,许多老一代华侨每逢喜事、节庆都还亲自制作“米粄”,可以说“米粄”文化已成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现场,梅州展区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千年米粄文化诉说万年稻米历史”的标语格外亮眼,不仅有稻米、茶叶等各类富硒长寿特产展示,而且设置“米粄”等小吃品尝区,不少人对色香味俱全的客家小吃赞不绝口;DIY体验区,利用现有材料,学习“米粄”制作工艺,现场感受千年“米粄”文化;邀请水墨画家廖子军现场挥毫作画,倾情描绘稻耕文明和客家风情。
客都稻米从吃饱型向优质高端富硒功能型跨越
梅州,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发展粮食良好的先决条件,成为广东重要的“粮仓”,同时,梅州8个县(市、区)中有4个是“中国长寿之乡”,其中蕉岭县更是世界第7个、中国第4个“世界长寿乡”。长寿的因素很多,有关专家认为梅州富硒土壤孕育的富硒稻米等食品是梅州人长寿的因素之一。梅州境内有平方公里富硒土壤区域,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2.3%,土壤硒平均含量达0.7mg/公斤,比国家富硒标准高出75%,富硒长寿资源全国少有,是广东省乃至我国生产富硒长寿高端食品的最佳基地。
依托良好生态、富硒土壤等资源,梅州抓住供给侧改革的良好契机,竭力打造“富硒长寿客都稻米”品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暨南大学陈填烽教授认为,梅州开发富硒产业得天独厚,优势明显,是发展功能食品的理想区域,实施“世界客都长寿硒谷”品牌战略,前景广阔。
目前,梅州共建立富硒稻米生产基地49个。客都稻米不仅以其外观品质美观靓丽,晶莹洁白,煮饭香、软、有韧性、爽滑可口,赢得市场,更以“富硒”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稻丰客家丝苗米”、“金穗香米”先后入选“广东名米”。截止年,梅州全市稻米类广东省名牌产品12个,获得SC认证的大米生产企业24家,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企业共16家。
如今,“客都稻米”以其独特的品质以及千年“米粄”文化,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梅州市农业局局长刘玉涛表示,要以“客都稻米”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以及梅州被评为首批“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为契机,做到评建结合、管用结合,传承发扬悠久的“米粄”文化,发展壮大“富硒产业”,加快推进农产品营养功能化、农业“接二连三”,形成以文化为引领、以品质为根本、以品牌为核心,地域特色凸现、全产业链相互融合的发展新局。
来源:央广梅州节目制作室
监制:曾爱友
审稿:刘杰
编辑:刘杰
通讯员:温景添李新
赞赏